疫苗造假岂能“善罢甘休”

疫苗造假岂能“善罢甘休”

近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继爆出长生狂犬疫苗造假不久,旗下的百白破疫苗又出问题了,网友纷纷对其口诛笔伐,两件造假疫苗事件的叠加将长春长生推向风口浪尖。

17日长春长生发布声明,表示已按要求停止狂犬疫苗的生产,并“深表歉意”,吉林省食药监管理局也对其做出没收造假疫苗;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但网友们并不买账。有网友表示长春生物屡教不改,对这种有“前科”的企业处罚太轻,罚款力度不够大;也有的网友表示对于狂犬病这种百分百死亡率的疫苗都敢作假,这种公司就是在谋财害命,必须严厉制裁;还有网友疑问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司是怎么上市的呢?是怎么拿到药品批文的呢?更有接种了造假疫苗孩子的家长表示造假疫苗对其小孩的副作用、身体健康是否受影响感到十分担忧。网友们的说法不无道理,对于这种既“要钱”又“要命”的造假疫苗,我们岂能“姑息养奸”、“善罢甘休”。

频频爆出的药物造假新闻,网络上对造假事件的热议,照见着公众的健康焦虑,亦折射出药物制造监管的缺失。屡教不改的长生疫苗造假的背后原因值得我们反思,企业社会道德责任感低、违法成本低、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等等都是假疫苗流向市场的原因,可是假的终究是假的,纸也保不住火,面对一时的利益诱惑,造假获利,将消费者的信任消耗殆尽,最终只能是引火烧身,自断生路;相关部门在现实执法中,除了紧盯正在“冒烟”的假货,还需剑指偷偷“点火”者,深挖假货生成的土壤。攥紧的拳头最有力。有必要整合多部门职责,聚合多重监管手段,融合全方位监管效力,同时,对造假企业严查严处,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造假成本,做到不手软,不留面,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堵死造假漏洞,还消费者一份信任,也还药品市场一片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