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既影響到患者治療措施的實施,又妨礙各項指標的達標。

一、運動中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就是,幹了家務是否還有運動。家務勞動是活動方式,但不全面。因為家務勞動是一種機械的單純重複動作,做某一種家務勞動僅能使某一部分的肌肉得到鍛鍊,而另一部分肌肉仍處於休閒狀態。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做一些家務勞動外,還應安排適當時間參加一定量的體育活動。

部分糖尿病患者參加活動或運動時,認為活動量越多及運動強度越大越有益於健康,減肥效果越好,這是一個誤區。研究表明,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於鍛鍊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鍊的強度。當葡萄糖消耗後才開始消耗脂肪。劇烈運動在消耗葡萄糖後已筋疲力盡,難以繼續堅持鍛鍊,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只有持久堅持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才能消耗多餘的脂肪,因為這種強度運動時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獲取能量,脂肪消耗得快。一般運動半小時後才動員脂肪的消耗。

晨練比暮練好的概念也有其弊端。因為早晨體內血液黏稠度較高易導致血栓形成,此時也是心臟病易發作的高峰期,空腹晨練易誘發低血糖的發生,故早晨鍛鍊問題頗多。黃昏是鍛鍊較理想的時間段,因為此時人的心率、血壓最平穩,嗅覺、聽覺、視覺、觸覺最敏感,應激能力是一天中的最高峰,體內化解血栓的能力也達到最佳水準。所以,下午3~5時或晚餐後1~2小時進行鍛鍊是值得提倡的時間段。糖尿病患者應把清晨到上午9時作為自己的“警戒區”,在此段時間內情緒要保持穩定,也不要參加較大運動量的活動。

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二、注射胰島素就是對胰島素的依賴,會上癮嗎?

胰島素是人體唯一可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β細胞遭到免疫性破壞致體內胰島素的絕對缺乏,患者必須終生注射胰島素治療以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是病情需要,而不存在對胰島素依賴或成癮問題。至於有部分患者認為注射胰島素麻煩,懼怕低血糖發生,長期使用胰島素易產生高胰島素血癥等的思想顧慮可以理解,相信通過醫生的正確指導及經過臨床實踐的摸索,一定能消除這些不必要的思想顧慮,一定能將病情控制的良好。

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三、不重視足部的保護

當糖尿病患者因下肢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使肢體血液供應減少及營養障礙,再合併感染的足稱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嚴重併發症之-,可導致下肢功能障礙,嚴重者要截肢,若併發菌血症或敗血症可引起急性心、腎衰竭或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重視足部的保護,平日很好地護理自己的足。

糖尿病足的護理應採取以下措施:1、養成每天用溫水洗腳的習慣,洗後用吸水性較強的軟布擦乾,特別要擦乾趾間的皮膚,再用一些植物油或者護膚品擦拭足部,防止足部皮膚乾燥皸裂,尤其是皮膚容易乾裂的老年患者更為重要。2、修剪指甲時避免損傷足部甲溝皮膚,若有皮膚破損及時處理,以免發生感染。3、穿合適、柔軟、舒服的鞋襪,避免穿硬性皮鞋和和緊口襪,以防擦傷足部皮膚。4、避免足部皮膚燙傷,如使用過熱的洗腳水、熱水袋、物理熱療等。5、避免足部外傷。6、寒冷季節注意足部保暖和防止腳部凍傷,必要時穿保暖、柔軟的襪子和棉鞋。7、及時治療足部胼胝體、雞眼以及真菌感染。8、走路時間不要過長、過多、過急。9、自己和家人經常察看足部的皮膚,發現皮膚有損傷或感染的徵象應及時處理。10、吸菸可加重微血管痙攣以及大血管病變,影響足部血液供應,易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糖尿病患者應戒菸。

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四、不重視精神因素對血糖的影響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不僅要控制高血糖,還要關注心理健康,有意識的進行心理障礙方面的疏導,其中主要是對引起精神障礙的應激因素和應激導致精神障礙的反應兩方面進行調整。這樣才有利於消除精神因素對病情的影響。必要時患者可去看精神科醫生進行心理諮詢以幫助解除心理障礙,需要時予以藥物治療。

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五、糖尿病患者不重視病情的監測

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對各項代謝指標進行監測,為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信息非常重要。但部分患者不重視病情監測,儘管每天按醫囑用藥治療,可幾個月不監測血糖,看病時醫生動員測血糖又怕痛;主動給他測血壓,又認為沒有不適症狀而拒絕,檢査又嫌麻煩;醫生要求檢查尿常規,他卻認為沒有必要。長期下去醫生缺乏對病情的瞭解,又不能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從而失去早期使病情控制達標的機會,導致慢性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增加。

因此,建議患者要經常監測自己的病情變化。不僅是血糖,還有包括血壓、血脂、體重、尿酸等指標。

血糖不理想,心情很煩躁,看看是不是犯了以下幾種錯

的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