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者」於金偉的「甲方乙方」

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劇《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以下簡稱《破冰者》)的特殊之處,除了它“黃金檔近年罕見”的緝毒背景,還是號稱“品質國劇福地”北京衛視最資深的大劇買手於金偉“下海”創業後的第一部作品。

“破冰者”於金偉的“甲方乙方”

一方面,於金偉入行28年,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過中國第一代電視劇發行人,之後在北京電視臺做製作人、購劇人,搶下的《甄嬛傳》《紅高粱》等至今保持著各項收視紀錄。《破冰者》能成為題材的“破冰者”並在三年前立項時就準確“踩”上如今管理部門收緊古裝大力發展現實作品的“點”,可以說,這種對於項目、市場的準確預判,並非偶然;另一方面,從手握平臺大權的甲方“淪落”成自生自滅的乙方,她也更加看清行業的問題所在,資本驅動的大環境下,追求品質之舉步維艱,她坦言多次體驗到了什麼叫絕望。

於金偉說,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工作經歷,給她打下了很深的思想烙印:“雖然原創是件很痛苦的過程,但真正的創作,必須要引領行業。這是已經被《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等一批作品證明過的。”

在北京電視臺的長期購片資歷,又使她積累了一整套嚴謹的項目判斷經驗,“項目判斷,先看劇本再看導演和演員。劇本分兩種,一種是職業編劇或者作家寫的,一種是導演寫的。這兩類劇本前一個叫效果圖,後一個叫建築結構圖,無論哪種只要基本結構好、人物設定好就可以,不能以閱讀快感定勝負。”

“導演評估,是要看他的過往作品,他對畫面的掌控能力。演員,則要看演技、看積累,看是否有挖掘的潛力。”於金偉認為,如果項目在評估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但市場卻存在“偏見”的話,那就要有一點“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破冰者》無疑就是這種經驗的最好實踐。“我們現在拍的任何作品,都是兩三年之後才播出,所以一定要敢於在別人之前做一些判斷。這就是行業最核心、最專業的東西。”

不過,於金偉心目中顛撲不破的專業性準則,在她成為乙方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破冰者》的運作週期趕上了電視劇受資本衝擊最猛烈,全行業最浮躁的時間段。例如《破冰者》的劇本已經打磨到“在任何一家平臺方都能‘一眼過’”的成熟度,但是談演員時竟然屢屢碰壁,“資本瘋狂搶演員到什麼程度,就是當你的預算上限是3000萬,還在談能不能2700萬,那邊突然打電話來說6000萬你來不來。演員都是在被砸蒙的狀態下走的。”

多年的從業經驗讓於金偉冷靜認識到不能跟著一起“瘋狂”,要拼品質,拼情感、情節和情懷,回到觀眾對電視劇最本質的需求。“能做的就是堅持一個信念,堅信這種製作精良、有價值的原創劇,管理部門有判斷的眼光,觀眾有欣賞的水平。”

“破冰者”於金偉的“甲方乙方”

“甲方”於金偉

身為購片人 一定要進入劇組狀態

北青報:原來您是體制內的甲方,現在是市場中披荊斬棘的乙方。站在新的角度,您現在反思當您身處高高在上的平臺,對製作公司提的哪些要求其實是有偏差的?

於金偉:提要求你要懂行,你要提到關鍵點上。我通過去劇組探班,意識到這個行業發展太快,不論是公司還是電視臺,發展太快了,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行業成長太快之後,人可能就跟不上,沒有那麼快就成熟起來。

我原來探班的時候,很少跟很多電視臺一起探班,因為我知道劇組是演給我們探班的人看的,不是正常拍攝。所以我探班跟別人都不是一個時間,去了早晨就跟劇組同時出工,晚上同時回來,然後再去機房看素材,這樣綜合看了拍攝現場,看了導演的監視器,然後再看演員的表演,再看劇組的管理,一個星期左右回來,就知道這個片子是否可以買。一個好的劇組管理是有條不紊的,導演拍攝方式是一天看不出來的,必須看常態才能看出來。那個時候劇組也會邀請我探班,說今天拍哪場戲特別好,把那個山頭炸平了,全埋炸點,特別壯觀等等,我聽到這種就說不去了,為什麼要去看炸山頭,那就是看熱鬧。

他們說我跟組的時候完全跟在電視臺裡是兩個狀態,跟劇組人員是一樣的。那個時候跟《紅高粱》組,把我們都耗病了。我跟曹平(鄭曉龍導演固定制作人)住隔壁,他們早晨很早,房間門口拴一個袋子,裡面擱一張餅,一杯豆漿,我待了三天之後終於忍不住跟曹平說,怎麼這麼摳門?都不給個雞蛋吃,怎麼只有白麵餅、豆漿?吃了一天嘴裡沒味。曹平說我不吃雞蛋,他們以為你的跟我的一樣,其實是有雞蛋的……

身為購片人,一定要進入劇組狀態,你才能知道這裡面的真實情況。中午吃飯,我A組和B組都去看,我就問黃軒,朱亞文那個飯為什麼比別人的多,跟我們不一樣?他說亞文要健身,要保持肌肉,所以他自己給自己加餐。你只有瞭解演員,才會跟他們打成一片,因為熟悉,後期宣傳配合度就會更高,這些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破冰者”於金偉的“甲方乙方”

“乙方”於金偉

製片人掙的就是受憋的錢

北青報:您為什麼要選擇《破冰者》作為轉型的第一個作品?

於金偉:我有一次碰到一位警察,他說你們為什麼不拍點歌頌公安民警的戲?拍得好也可以是黃金檔。我就回來跟大家開會,他們都很奇怪,為什麼要碰這個選題?首先現在創作就很難,審批又很難,誰願意冒這個風險?我說試試唄。

編劇開始寫劇本的時候還沒有結婚,在寫劇本的中間,經歷媽媽患癌,外婆去世,媽媽去世,然後她結婚都沒有辦婚禮,只在家裡寫劇本,到現在兒子都一歲了……

我覺得我做不好的話都沒有辦法跟人家交代,但是拍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古裝大IP最火。當時排演員,問誰誰不來,一問人家,人家問你這是古裝嗎?大男主,大女主嗎?我說都不是,人家就不來了。我談演員談到了香港、臺灣,他們提的條件都非常苛刻,我覺得給你這麼好的劇本,你怎麼會提這種條件?當時特別絕望,那是最艱難的時候,從2016年年初一直談到2016年10月開機。

有一次我跟李曉明老師抱怨,我說製片人為什麼是這樣的工作?我覺得特別崩潰。李老師說你以為製片人是什麼樣?製片人掙的錢就是吃苦、受罪、受憋的錢。

後來我想了想,我說這樣的話我有什麼可抱怨的?你就是幹這個的,誰都可以憋你,你就在懸崖這邊,你不跳下來就沒有辦法。後來我想通了,既然沒有地方可退,你就是最後一道防線。

“破冰者”於金偉的“甲方乙方”

“轉型”心得:堅守品質,不懼微利

北青報:今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工作會議上再三強調了現實題材的主導位置,大家都說這時候橫空出世的《破冰者》真是踩在點上了,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於金偉:我在這個行業幹了28年,其間經歷了很多行業的變化,從節目交換到市場經濟,就開始帶廣告,開始賣片子,其實這些年來留下來的作品,或者被別人記住的作品都是那些現實題材的,或者說古裝戲真的是腳踏實地反映一段歷史,說白了就是有情節,有情感,有情懷的作品。你要想做更高層次的東西,就得有原創和創新,才有可能成功,結合中國觀眾的需求,有原創的內容才更好。

《破冰者》真的是原創和創新,這個題材他們說十幾年都沒有遇到過,也造成了演員談得艱難,以及拍攝艱難。談演員談了半年多,拍攝了5個月。我跟他們講好作品是一條一條拍出來的,你不拍怎麼能夠有好作品?不能光看人家這個戲好,那個戲好。你不給我時間,我怎麼拍?所以,我們談演員的時候,首先你得保證給我足夠的拍攝時間。

另外我真的是駐組的製片人。這個景導演不太滿意,但是便宜,那個景導演覺得特別好,但是貴,我一定用那個貴的。有的時候為了拍個景,開車幾個小時去一個地方。整劇我們從廈門到廣東到三亞轉場三個,一大組轉場是很高成本的,這個劇當年製作成本是高於演員成本的,這也是挺難得的。當時以我們的判斷,沒有集中所有的錢去砸一個所謂的大腕或者流量小生,我想還是要保我們的製作,我相信這個市場最終會為品質買單。

我們當時就是堅守、堅持了一下,跟別人不一樣。雖然我們的利潤是微利,甚至不賺什麼錢,但是你要做出一個好作品,如果市場能夠認可,總比我追著一個別人做過的東西要好。我覺得做製作得有前瞻性,你現在做的作品是為了兩三年之後播出的,你現在追著這些熱點,兩三年之後可能已經過時了。我心裡一直有這個想法,想做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可能領先一小步就是創新,但是做起來特別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