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不寻常,20年打造企业、7+2探险、60岁开始游历欧美名校

这个男人不寻常,20年打造企业、7+2探险、60岁开始游历欧美名校

朗读者第2季终于请来了这位在我眼里的传奇性的人物——王石。他所创立的万科集团,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关于他财务自由后的生活,更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石,吸取他身上所带来的正能量吧。

王石随身的包里一直都有三样东西:书、笔记本、石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的名字有关,他居然迷上了石头,每次登山探险每次新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捡一块当地的石头收藏起来)这次来到朗读者节目,他带来一块特别的鹅卵石。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鹅卵石而是一块化石,切开鹅卵石,里面有一个距今3000万年前的海螺,这足以证明了在30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海底,这神奇的现象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块石头最重要的意义不止如此,因为这是王石的一位山友在2001年探险珠穆朗玛峰时送给他的,也正是在这次的探险中,这位探险者阎庚华先生遇难了……

这个男人不寻常,20年打造企业、7+2探险、60岁开始游历欧美名校

2003年,作为当时全中国年纪最大(52岁)登上珠峰的王石,像所有人证明着他对自由的渴望,他一直在寻求那株永不凋零的蓝莲花。

当董卿问起这对王石有什么意义的时候,王石的回答很哲学,他说:“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我们有了追求、有了比较、有了竞争,我们就要赋予它们意义。真正的意义就是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

对于首登珠峰,王石的记忆犹如昨天,他记得当时攀登到海拔8800米左右,距离主峰仅40米之遥的距离的时候,他的氧气罐里没有氧气了。当时登山队的总指挥在7000米的位置用对讲机命令王石立刻下撤,可是王石不甘心对向导说:“到了这个时候了,上去再说呀!”向导一定也是被王石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们走一步喘几口气缓慢前行,仅仅40米的距离,王石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完,并且他在珠峰停留了12分钟,这条汉子成功了!成功的如此牛逼!

从珠峰下撤的时候,王石感觉到后背暖暖的,他有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看,除了阴风和雪花并没有一缕阳光,慢慢地他感觉到这暖洋洋的热气遍及全身,浑身舒服的就想打个盹睡一觉。可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王石提醒着自己,这种情况只要坐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他心理暗示着自己“不能坐下!要起来!”终于在挣扎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后,那种现象消失了。王石明白,那时濒死状态的一种幻觉,他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死神!

从那次登顶珠峰以后,王石完成了自己制定的“7+2”目标,即完成七大洲的最高峰攀登以及徒步南、北极。这样的经历让耳顺之年的王石的性格及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

这个男人不寻常,20年打造企业、7+2探险、60岁开始游历欧美名校

王石还清楚的记得一件事情触及了他的灵魂,那时2003年他在拉萨的时候,朋友要带他去当地的学校看看。王石心里明白,这无非是要他去捐款而已,经历过生意场上无数残酷地拼杀的王石,自认为早已看透了人性的一切。可是,当一个学校里的小朋友,让王石蹲下来,并用手抚摸王石的脸后,一句话就融化了王石的心“叔叔,你是个好人。”王石头一次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如此的相处,他自以为要由他施舍的孩子,一句话就将他从居高临下的位置上打翻了下来。王石说,从那时起,他的心胸变得开阔、深厚。

传奇的王石,在60岁的时候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去哈佛留学。不懂英文的他跟着比自己女儿还要小的孩子们在一起上课,起初他什么也听不懂度日如年,据说每天的作业很少能在凌晨2点钟完成。如此境遇让王石上火、牙疼,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的他不是咬牙坚持而是拔了三颗牙后继续坚持。

国内的看法很快就传到了王石的耳朵里,“哈佛也有中文班?”、“哈佛也有老年班?”、“作秀”……这一切风言风语激发了王石的斗志,砥砺前行。也许所有的成功人士都要有这样的拼搏精神,王石成功了,他坚持了下来,并在哈佛两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果断地去了英国的剑桥大学……

这就是王石,一个让所有男人都会挑起大拇指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