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對於老百姓來說,生活無非就是追求財色名食睡,過著平凡的生活。作為領導者治理天下,就要抓住根本,杜絕管理者與民爭利。真正的賢能懂得謙卑,不彰顯自己的才能,可以體察百姓,而不是爭名奪利。真正的賢能不會把難得的財貨據為己有,懂得與民同享。真正的賢能懂得治心,所以才有,得民心者得天下。想想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領袖好多都是這樣,為了天下百姓,拋頭顱,灑熱血,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以天下蒼生為念。​所以聖人治理天下,靠無為的方法。用大白話講,就是以德治國。德是什麼?比如,心要虛空,志要柔弱,這樣才可以得人心啊!做個領導人,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怎麼行呢?有大胸懷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自己也過上好日子,道理好簡單,老百姓混好了,感覺幸福了,還差領導者一口飯吃嗎?常使民無知無慾。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解!今天看我把它杜撰一回:我們其實都不喜歡自以為很聰明的人,我們也見過很多所謂聰明的都是奸佞小人和偽君子。再舉個例子,我們對比毛主席的兵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兵,黃繼光,邱少雲,他們傻嗎?傻,但很可愛,我們的英雄!我看到熒幕上紅軍在長征的路上,我會激動的流淚!那是怎樣的激情?無知無慾是指對一個人精神層面,道德層面的要求,讓百姓懂得包容,節制。摒棄自以為是,爭名奪利的行為。無知就是包容的胸懷,無慾就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百姓懂得了無知無慾的美好品質,小人和偽君子也不敢胡作非為。無為而治,就是以德治國,道濟天下。得民心者,唯有德者;得天下者,唯有德者。道德就是信仰,是我中華民族的靈魂。【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