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則無不治。

聖不尚賢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有一個真實的報道,一位普通村民看到一輛由西向東的電動車疾馳而過,掉下一個黑色的包。他當時就喊,東西掉了!可車上的人沒聽到。

他上前撿起掉在地上的包,是一個黑色的手提袋,裡面有一沓百元現金。他想,失主會回來找,就守在手提袋旁等,結果是一直等到了天黑,因為他擔心這是人家的救命錢。

後來,失主感謝他,他說用不著,這本身就不是自己的東西,還給別人理所當然。

真正的聖賢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這其中也包括了管理者、領導人。如果人人都是聖賢,人們就不需要刻意地去崇尚所謂的賢人,當然也不會有這樣那樣的紛爭。

是文化的傳承,教育與教化的作用,使人們普遍地具有了良好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以及文化水平。而後,社會上自然就沒有自私,貪婪,投機取巧的聰明人。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久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和光同塵

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過大功。大唐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長達二十多年,史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年八十五壽終,諡號忠武。

郭子儀做了大官之後,不僅妻妾成群,而且拜訪他的人也多了。在每次會見客人時,都有一大幫愛姬侍女相伴。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但是,有一個叫盧杞的人每次來,他都要屏退所有陪侍的婦女。 留在郭子儀身邊的幾個兒子對此都大惑不解,問他,以往父親會見客人,總是姬妾滿堂談笑風生,為什麼今天聽說來人是盧杞,便趕走了所有的婦人? 郭子儀告訴他們,你們不知道,盧杞這個人生來相貌醜陋,面色發藍,我怕婦人們見了他會因此譏笑。盧杞為人陰險狡詐,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一定會為了報這一笑之仇,將咱們全家斬盡殺絕。 後來盧杞做了宰相,果然殺害了許多曾與他有過節的人,郭子儀一家則太平無事。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大道是謙和中正、空靈實虛的,是萬物之宗主(象帝,萬物之主)。人們遵循大道就能虛懷若谷,深邃而廣博,必定有大智慧,能洞明事理,練達世故,成就大業。

這裡的“湛兮”是深,清澈。湛兮似或存: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心如明鏡。


象帝之先:指萬物之宗主這位老師的學生中的先進先行者。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是個風箱?

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站在天地的角度,萬物都是一律平等的,沒什麼根本的區別。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處。正因為她不仁,一律平等看待萬物,所以才是真正公正無私,才是真正的大仁。


“芻狗”,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來是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禮中作祭祀用的犧牲品。後來,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隻狗來代替。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不敢隨便碰,等到祭祀完了以後,祭祀者就把它隨便丟棄了。但是,它又會被人們撿來作為生火的柴來用,火燒開的水、做好的飯又能用了……這樣,循環往復,無窮無盡。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儒家說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天地生養了萬物,並沒有想什麼回報。而人幫助了人,都往往希望有所回報。


天地純運自然 ,在她哪裡可不講什麼仁義,在天地間,萬物一律平等,她可不會認為你高貴,它低微。萬物就如古人祭祀時用過的稻草扎的狗,任其自生自滅,聽其自然。

橐是古代的一種風箱,其內空空,然而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風箱是通過抽動形成空氣壓力而運作的。龠同籥,古代竹製空心的樂器,能自空中吹奏出美妙的樂曲。

天地之間空空如也,是萬物與能量的轉換場,萬事萬物在這裡生生滅滅。

佛學的華嚴境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華嚴六相為: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壞相。六相彼此無礙,相互圓融。

譬喻說:1.一座正在使用的大廈是為總相,大廈是由水泥、鋼筋、管線等以及在裡邊生活的人們所組成(這些都在不斷地變化流動)。相對於大廈(總相)來說,所有這些是為別相。這裡,以總成別,總含於別,離別無總,離總無別,總別相融。二相似乎對立,實際不可分離。

2.水泥、鋼筋、管線、人等,和同作大廈,不相拒逆,皆是大廈諸緣因素,故名同相;水泥、鋼筋、管線、人等,隨自形類、各自差別,名為異相。雖同作大廈,而不失水泥、鋼筋、管線、人等物之差別。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異乍看矛盾,實際相互滲透、互相融入。

3.由水泥、鋼筋、管線、人等諸因緣因素和合大廈得成,大廈得成名為成相;水泥、鋼筋、管線、人等諸緣,各居其位,各具自相,雖共成大廈,但水泥還是水泥、鋼筋還是鋼筋、人也還是人,從眾緣各自去看的話,這些無一物是大廈,大廈的意義便壞,所以名為壞相。這是成不礙壞,壞不礙成,成壞同時具有,成相壞相乍看對立,實際相輔相成。

如果像這樣深廣地說開了去,大廈是與外界密切關聯的,是變化運動著的一事物。相對於大廈所在的城市來說,此總相不過是一別相而已,如此向外展延重重無盡。再就大廈中的人們來說,如自為一總相,每一個人即是別相,如此向內析分也是重重無盡。

所以,“總相總相,即非總相,是名總相”,別、同、異、成、壞,亦復如是。如用老子的話來講就是:“名可名,非常名”了。

事實上,天地間充滿了變化與矛盾對立統一的事物,人生也同樣充滿了矛盾,人生來就處在矛盾之中,人生是在不斷地解決矛盾的過程裡完成的,並且始終享受著這一過程。

放下包袱,無心無畏無私地去做事,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空曠的溪谷


空曠的溪谷裡,溪水潺潺,草木蔥蘢,鳥語花香,生機勃發,這是誰的造化?難道說是不死的穀神。

生命有盡頭,石油、煤礦、森林、水資源都有限,唯有穀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恆久永遠。

萬物有來生必有往死,道生髮出萬物,道無來往生死。道,可以名之為,如來、上帝、造物主等等,這裡名為穀神它能使萬事萬物無中生有。

例如,我們的太陽系原本是沒有的,是約在幾十億年前,宇宙中一團質量巨大的、密度均勻的原始星雲誕生而成。原本粒子處於無秩序運動狀態,各行其事是混沌局面。隨著星雲由於自身引力的不斷地收縮,內部產生了渦流和緩慢的自傳。當混沌的星雲在赤道附近自轉達到一定速度時,開始成為扁平、內薄外厚的連續星雲盤,中心部分密度最大,最後由原始的星雲逐漸演化成為現在壯觀的太陽系。

看到過竹海的人,會被那滿山遍野的青青翠綠所陶醉。然而,人們卻看不見竹子的根,要知道地上的竹海是由地下連成一片的竹根而勃勃生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雖然看不見,卻比那看得見的更真實、更重要。

人的根又是什麼呢?是人的思想,人的靈魂,它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又時時與人同在,確確實實地存在著,並交匯成一股股意識流決定著人們的一切活動。

龍吟 節選(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老子說穀神是天地萬物的根,謂之象是溪谷蘊育了萬物、雌鳥或母獸生來就能生養禽獸一樣。雖然它無來無去,無聲無色,無生無死,無大無小,無長無短,卻又實實在在地存在於萬事萬物、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