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傳》06:互相體諒的愛,才是真的愛

01女兒出生

1937年5月18日,楊絳有了分娩的跡象。錢鍾書急忙把她送到牛津婦產醫院。

一波三折,女兒終於在19日通過人工助產來到世上。生孩子本就是一件大工程,再加上人工助產,楊絳的身體相當虛弱,女兒生下來就昏睡了過去。

這天,錢鍾書來了四趟醫院。第一趟來,醫生告知他得了千金,但還不允許探望楊絳;第二趟來,得知楊絳還在昏睡;第三趟來,楊絳還在昏睡;第四趟來,楊絳終於醒了。

護士將他們的女兒抱過來給他們看,錢鍾書激動不已,一個勁地說:“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

楊絳得知錢鍾書來來回回跑了四趟,顧不得自己的傷,心疼地囑咐錢鍾書一定要坐汽車回去,別走著回去了。

而她自己,因為生產,還得在醫院住些時日。

她住的是錢鍾書早就預定好了的單人房。這裡的護士服務很周到,出太陽時會幫她打開落地窗,把她的床位拉到陽臺邊,讓她曬曬太陽。

唯一遺憾的是,女兒不能呆在自己身邊。她住在嬰兒房,只有在定時要吃奶時,護士才會抱過來給楊絳餵奶。初為人母,楊絳很是想念女兒。

02“不要緊”

楊絳住院期間,錢鍾書一個人生活。

平時都靠楊絳照顧的錢鍾書,一個人生活時狀況百出。

每當出了問題,他總像個孩子似地跑回醫院,向楊絳彙報自己闖禍的過程。

第一次,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他強調:“墨水呀!”

楊絳說:“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地回去了。

第二次,他把檯燈砸了。楊絳問明是怎樣的燈,說:“不要緊,我會修。”

他又放心地回去了。

第三次,他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他又放心地回去了。

楊絳說“不要緊”,他真的就放心了。因為他相信楊絳。她說“不要緊”,就一定“不要緊”。

曾經,他們在倫敦街上“探險”時,他額頭上生了一個皰,很長時間不見消。楊絳說:“不要緊,我會給你治。”

後來,真就找當地一位護士學會了熱敷,每過幾個小時就給他敷一次。果然,沒過幾天,他頭上的皰就真的隨著熱敷的紗布連根拔掉了,一點痕跡都沒留下。

所以,後來,她每說“不要緊“,他便放心。

他像個孩子一樣,依賴著楊絳。“不要緊”三個字,伴隨了他一生。

連他的母親也誇楊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傢什麼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鍾書真是痴人痴福。”

03只要一個

因為身體的原因,楊絳在醫院住了將近一個月。幾乎把月子坐完了。

因為住得久,他們這對新手爸媽,跟著護士學了很多照顧孩子的方法,比如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穿衣服……

到楊絳出院時,這些技能他們也掌握得差不多了,做得有模有樣。

出院那天,錢鍾書專門請了汽車來接楊絳母女。回到家,楊絳驚喜地發現,錢鍾書早早就為她燉好了雞湯,還煮了剝好的碧綠的嫩蠶豆盛在碗裡。

她欣然吃了,覺得味道好極了。

他們寫信回去報喜,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老先生給孫女兒起名“健汝”,他們夫婦覺得拗口,直接取名“錢媛”。小名就叫“圓圓”。他們也稱“阿圓”或者“阿媛”。

對於女兒,錢鍾書愛意滿滿。

楊絳也是,她說女兒是自己平生唯一的傑作。

他們共同決定,此生不再要第二個小孩。

對此,錢鍾書對楊絳說:“我們如果再生一個孩子比阿媛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媛呢?”

其實,這句話可能是他不知想了多久才編出來的一個理由,真實的原因應該是目睹了楊絳生產時的不易,不忍讓她再受分娩的苦吧?

後來錢媛大一些,懂事了,每到生日,錢鍾書總是對她說,這是母難之日。

楊絳對他的愛體現在“不要緊”裡,而他對楊絳的愛,體現在,儘量減輕她的負擔,讓她少受磨難裡。

後來的一生,他們都只有錢瑗這一個女兒。

04在巴黎大學

1938年,錢鍾書結束了牛津的學業,一家人前往法國巴黎。

因為楊絳的興趣一直在法國文學上,所以在牛津的最後一年,他們就請友人為他們在巴黎大學註冊了。

與牛津大學相比,巴黎大學的歷史更悠久,足足早了一個世紀。但它的學風,卻比牛津寬鬆得多。

錢鍾書在牛津花了太多時間上課,通過論文,他覺得,這樣太浪費時間,與其花時間去攻讀學位,不如把這些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讀書上。這種思想,也影響了楊絳。

於是他們不再固定地上課,而是按照自定的課程來學習。

他們租住的鄰居家有位太太很閒,丈夫當公務員,每天早出晚歸,他們也沒有孩子,那位太太很喜歡阿媛,楊絳便樂得付些報酬把阿媛交給她帶。這樣,她可以省出不少時間來看書。

那段時間,錢鍾書和楊絳都獲益良多。

錢鍾書紮紮實實地讀書,從15世紀到19世紀的名家,從法文到德文、英文、意大利文……

楊絳深入地瞭解了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掌握了多種歐洲語言,同時寫出了很多優美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