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很多人問: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貝貝媽媽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爭對錯,講愛不講理。

很多人喜歡把家庭矛盾歸咎於“三觀不合”。可是,哪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

更多的時候,只是不分對錯,講愛不講理。

家是講愛的地方

很多人以“三觀不合”,嫌棄家人,甚至為了自認為“正確”的小事和父母妻兒爭得面紅耳赤。

傷害了親人的同時,更是讓彼此有了隔閡。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禮記》中說“孝子之養”,首先是“樂其心”,就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只要父母開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就順著他們好了,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爭對錯,就是最好的孝順。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家庭之愛,需要接納感

楊絳在《我們仨》裡說過這樣的小事:

“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這時如果一定要爭個對錯,殊不知理論中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對一些小事上綱上線:

你想穿金,Ta非說帶銀好看;

你要吃牛扒,Ta非說豬肉更健康;

你小聲說話,Ta非說那是不尊重別人,容易引起說人閒話的懷疑;

你放開嗓子,Ta又說那是擾鄰沒素質;

這樣的事情,誰對誰錯?其實都沒有錯,不過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如果繞進去出不來,凡事非要爭個是非對錯,會向對方發出一種嫌棄、不接納的錯誤信息:我挑剔你,我就是要跟你過不去,我不願意饒過你一絲一毫。——即使你是對的,你的糾纏和正義凜然只會引起妻兒更多的逆反,而不是接受:為這麼點小事大發雷霆,至於嗎?找茬嗎?你自己就是那麼完美嗎?

和伴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論不休不歡而散之後,總有人問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

有人可能會回答是三觀相合。好的婚姻三觀固然重要,但哪裡有那麼多三觀相合?生活中,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牙齒和舌頭有時還會打架,夫妻若非青梅竹馬,都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原生家庭,三觀巧合都難,三觀完全相合更是不可求的事。其實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擱置爭議,放下道理,用包容體貼和柔順理解去換位思考,給對方最大程度的接納感和誠意。

家人之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同。比三觀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遇到問題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

這是好的婚姻的例子: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讓著妻子。

妻子問:“明明是我錯了,為什麼你還讓著我?”

丈夫說:“因為我怕吵贏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

(愛TA就要愛其全部,實在不能贊同的地方可以選擇忽視)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這些是不好的婚姻的例子: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愛批評妻子。

妻子問:“明明我們都有錯,為什麼你總是針對我?”

丈夫說:“因為你就是網上說的那種LOW逼!”

妻子問:“如果我是LOW逼,那你又是什麼?”

丈夫說:“我是瞎了眼!”

(人無完人,何必眼睛總盯著對方的短,自己的長?)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愛挑剔妻子。

妻子問:“我這麼做,都是有苦衷的,為什麼你總是咬著我不放?”

丈夫說:“如果你不接受,那我就再也不說了,今晚我不回來了,明晚也不回!”

(人無完人,既然選擇了TA,難道又要為其小小的不完美而做逃兵?)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一對老夫妻吵架,丈夫總數落妻子。

妻子問:“明明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別人都在朋友圈曬紀念日甜蜜,為什麼你忘記就算了,還數落我?”

丈夫說:“因為我很忙很累!”

妻子問:“那你可以補償我一個紀念日禮物嗎?”

丈夫說:“為啥不是你給我買禮物!”

(期待禮物是為了證明你確實是因為忙累而不是因為感情淡漠忘記了重要的日子,而你的回答是為了證明感情真的淡漠嗎?)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相比之下,以上哪種家庭更幸福穩定,不言而喻。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家是放愛的地方,不是說理的地方。爭吵糾結不好,逃避冷落更不妙。婚姻裡,哪裡有那麼多的三觀相合,不過是你在惱著爭吵挑剔,他在笑著接納包容。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更多育兒知識請參考《懂兒方知如何愛——貝貝媽媽育兒經》人民衛生出版社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幸福的家庭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懂兒方知如何愛"育兒科普團隊溫馨提示家長:

懂才是愛-When parents know, children gr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