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导致自己自卑,这样的心理正常么?

泞淖柠


自卑心理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吗?自卑心理不可以说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轻度的自卑,是可以促进个体具有前进的动力的,只有在重度自卑,影响正常的心理状态的时候,就需要得到个体的重视。自卑的本质是存在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永远认为自己满是缺点,而他人都是优点,仿佛双眼被蒙蔽,看不见自己的好,实质上是一种对于自己形成了错误的偏差。

自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一样。不是由于过度的在意他人的看法,而形成了自卑,而是形成了自卑心理,才会去在意他人的看法。一个内心强大而又自信的人,是不会去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呢,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长大后就会通过其它的途径获得。由于个体总是通过他人的积极评价,才能感受到价值,因此一些自卑的人,缺乏自身价值的体现,因而会过度的在意他人的看法,过度的去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那么,自卑的人又该如何去改变呢?

用实际行动去改变

自卑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想要去改变,但却总是停留在想的上面,还没有实际的行动,就给自己否定了,因此就这样永远也不会去改变。心理学家认为,事情的意义是由你自己去赋予的,因此要增加改变的勇气,就必须让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实际行动的去概念内心的卑微。

增加自信心,获得价值感

自信是克服自卑最厉害的方式,你自信了,说明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了,不会再敏感脆弱,自信心的建立是逐步的,每天制定一个小的目标,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你会对自己有更多的肯定,或者每天去帮助他人一次,哪怕是一些小事情,从中你会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价值感的。

改变错误的认知以及思考方式

克服自卑就要改变总是否定自己的认知,这也可以从实际的去行为,每天都说出自己的优点,慢慢你会发现自己是拥有很多优点。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生活,把过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发现自己才是正道。


心理学充电时间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重点并不是正常或不正常,而是去看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对你的影响。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可能与早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是相关的,我们的主要养育者会给我们一些反馈,如果你从小得到的是你还不够好,不够优秀,并且总会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这样我们从小就会比较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试图让自己表现得很好,可以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但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别人的肯定或否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发一些情绪问题。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在别人的眼中我们是优秀的。那这本身可能并不是不好的事情,但如果过度,对我们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参照别人的想法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过度在意别人想法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如果我们学习找到自己的价值,在评价自己时要考虑到自我和外界两方面,并且要学习提升自己自信心的一些方法。

一,可以刻意去寻找一些自己的优点。如果你觉得自己寻找比较困难,就让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帮你一起寻找。

二,每天对着镜子看一看自己,并且,对自己说一些赞美和鼓励的话,比如,我能行,我可以,我很棒。

三,接触一些比较正能量的朋友,我们的生活非常容易受到周围氛围的影响,那么多和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交往,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心态。

四,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培养兴趣爱好,当我们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有一些兴趣爱好的时候,就会增加生活的乐趣,也会让自己发现自己更多的闪光点。

希望你不要陷入正常或不正常问题的困境当中,我们早期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改变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所以希望你能够用这些方法建立真正的自信。

关注“鹈鹕心理陈小康”头条号,用心理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鹈鹕心理陈小康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我是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个人观点!

第一点:一个人首先是独立体,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难免会给别人留下讨论的话柄!这很正常,只要你做到有错改之,无错嘉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活在别人的条条框框里,动不动跟自己生气,动不动为一点小事情就去跟别人讨说法!这样的人,太过于计较,不仅自己活的很累,别人也会为你受累!


第二点,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不会去斤斤计较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因为他的大脑逻辑会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该做的,又有哪些是不该做的!根本不会去在意别人怎么看!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而现实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整天都在琢磨自己这事做的对不对,自己说的话是不是又得罪了谁谁谁,整天犯嘀咕,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你越是这样去想,你越是没有底气,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底气,也就失去了自信!没有了自信心的人,整个人也就被自卑俘虏!

这种人似乎不是为自己,为家人而活,而是专门为别人活着!每天做啥事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别人能瞧得起吗?你不自卑,那才叫怪呢?


第三点,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活过的没了方向!看别人态度,脸色过日子!这种人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心态出了毛病,我还是建议他去医院做个检查,找个心里专家进行咨询,疏导!这样也许对他有很大的帮助!

我是情感故事小屋,有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每天与我互动!欢迎你点赞👍,转发我的文章,感谢!!!


情感故事小屋


如果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还怕别人有看法吗?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很自卑呢?

从你所言,应该是自己有了对自己的不自信,才会导致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自己妄加的,甚至还会误认为。当然,这种眼光本身和心迹去往就是自卑的一种心理表现。

人活在世上,活着的是自己,做着的是本人,干嘛要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既然自己怀疑自己自卑,就不要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那只是看法,怎么会影响到你自己去烦躁、忧心、心乱……

没有自信,缺失魄力、缺少内在动力,感觉周围的人影都在叽咕自己、都在笑话自己、都在瞧不起自己,这就是明显的心虚造成的恐惧,而这种怀疑、恐惧等就是自卑的轻度表现。记住,从现在开始,要相信自己,这样想:我与别人一样,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从自我做起,干出个样子给别人看。他们在说我,也许是在夸我,说明我能干。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就是我,我干自己的,挣自己的,吃自己的,让别人羡慕去吧!

从现在开始,尽量去忘记别人的身影,也不要总是臆想到他们的言谈,走出去,放开胸怀,目视远方,放眼世界,看着蓝色的天空,盯着行走的云朵,吸气慢呼气,加强心理的抵御能力,增强心理的健康能力!不要去穷思乱想,不要去挑剔别人的目光,多给自己一些自信,多让自己脑细胞安静,多给自己留出开心快乐的空间。

要知道自己是谁,要清楚自己来到这世上是为什么,要看到人与人的笑脸,要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微笑,眼看清自己走的路是宽阔长远的。

放开胸怀,试想美好的前景正在向自己招手!只要你做到了,你的自卑就会消除。首先必须相信自己,克服疑神疑鬼,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受,开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面前的一切。


992舒畅


从前我会为每一件事而自卑,现在不再有任何的自卑,因为发现了自卑的虚伪本质。

关注心灵健康系列主题

自卑的来源

人对好坏、美丑、是非的定义都是出于偏见和自私

胖子在觉得自己难看,无地自容,却忽略了还有许多以胖为美、以瘦为丑的时代和地方。

蟑螂感到很自卑羞愧,因为人都说它是害虫,长得恶心,有一天人类被其它生物取代了,那种生物说蟑螂是益虫,而且非常美丽,还养做宠物,所以其实蟑螂不需要接受人类那些美与丑、利与害的定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道德经》

凡是有那些美丑区分的地方,都会制造出自卑,比如相貌、出身、身材、成就、地位、工作、智力、性格等等。

自卑是外界强加的

发现了自卑的成因和本质,就不难脱离它了。

自卑是社会群体把判断强加给个人而形成的,是生存本能所制造的无用情绪,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恐惧和困扰。

如果能清楚地看到自卑是种无用的垃圾情绪,抛弃它就会像扔垃圾一样容易。

自卑就是放弃自己的权力

自卑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定罪,既然是自己在给自己“定罪”,那么你当然有权力不再给自己定罪

既然是非、美丑、好坏都源于人类的自私和偏见,我们为什么要为别人的偏见买单,白白折磨自己呢?

只要你自己不再小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的小看,还有谁能让你自卑痛苦呢?

关于自卑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可以参考我的其它回答


庐山心灵疗愈


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必然会导致自卑,因为你把对自己的评价交给了别人。也许你好不容易学会了去迎合这个人,换了一个环境,那个人又对你有其他的期待。又或许,这几天这个人需要你这样做,你满足了他,过了几天,他又需要你那样做。所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努力去迎合别人的眼光,结果就是,让自己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自己也疲惫不堪。而且内心永远不能满足,因为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才好。

每个人内心都有对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通常包括“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理想自我”就是我期望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就会让人自卑。


想要心理更健康,首先要明白:

一、放弃一些不合理信念,先接纳自我。有一句话说:“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如果我希望让每个人都觉得我很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接纳差异,接受一些人也许永远都不喜欢自己,也接受自己可能不怎么招人喜欢。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那么无论其他人怎么看你,你也不会快乐。


二、找出自己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的那个时间点。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背后一定有故事。究竟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批评太多?还是有什么重大的挫折,让你被别人的评价伤害了?回顾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那时发生了什么事。也许这能帮你重新处理过去的一些伤害,摆脱自动化地情绪反应。这常常需要咨询师帮忙。


三、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好,让“理想自我”带着我们更加完善,这是很好的。不过定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而且是真正自己想要的,不是别人希望的。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性格特质,只要我们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一件很骄傲的事。别人的期望,大多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把眼光放回自己身上,找到自己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收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青音约


先不说正常不正常,其实这种心理很常见,你大概不是一个人会这样。所以不要过度的去在怀疑自己不正常这件事,重要的是找到原因,改变现状。

但是这种心理却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生活乃至精神健康。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建立在别人给你的反馈上面的,就像一个婴儿,他并不知道在自己可爱还是不可爱,是别人从语言或者从非语言上面告诉他是可爱的,他才知道自己是可爱的,人家告诉他不可爱,他也知道了自己不可爱,从而也影响他自己心里成长。


也就是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本身来说,并不算一件不正常的事,但是如果过度,进而导致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那么这就是一件对我们自己无益的事情了。


既然是对我们无益的事情,乃至有害的事情,那么我们能改变就改变,能避免就避免。


首先,我们来考虑下,有一类人,真的就是很嘴贱,以打击人为乐趣,仿佛能在打击别人中获得重生,我前男友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会说你好胖,你家务也干不好,你也不会挣钱,说实话,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你身边打击你,否定你,你很难保持淡定,还不受这些行为的影响。


很常见的就是我们的父母那代的“谦虚教育”贬低自己家孩子,来抬高别人家孩子,这或多或少给我们的自尊带来影响,让我们的成长过程带来很不自信,甚至在成年以后还在持续影响我们。我有采访过同龄人,大多数在这种教育理念成长起来的 或多或少心理不自信,而父母如果是适当的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信得多。


父母是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身边的熟人或者朋友乃至恋人,我们却是可以选择的,所以如果确实是那种非常嘴贱,经常喜欢打击你为乐趣的人,成天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建议远离,离得越远越好,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活着本来就很难了,找个成天给自己添堵的朋友或者恋人干嘛呢?


但是如果我们排除是身边的人不知分寸,是合理范围内的建议或者意见。那我们就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我们说婴儿甚至儿童时期,我们是从别人的反馈中来认识自己的。但是我们成年以后。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是应该自我有力量的了。所以就应该努力避免或者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会产生这种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自己不自信,也就是我们把自我的价值过多或者完全依赖于别人的看法上了。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力量。

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尝试首先找寻自己的价值,创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体系。


1.尽量发现自己的优点,可以每天找一个自己的优点,比如我眼睛挺大,我性格还不错等等。自我鼓励。

2.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人都是会相互影响的。多和正能量的人交往也能让自己心态更加积极向上。

3.努力把精力专注于自己事情,工作,生活,运动,烹饪,总之你喜欢什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生活更加充实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啦,希望可以帮到你,其实我自己现在也正在摆脱这个问题啦,一些心得体会。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加自信而美好的自己。

并且现在尽快把重心转移,不要过多的纠结自己正常不正常,把精力放在改变自己的行动上来吧。



大饼脸和萝卜腿


明确下问题,“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自己的自卑”,这个是题主提出的问题,“过度”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但是“导致自卑”并不是必然结果。所以首先对别人的看法只要不是“过度在意”就没有问题。先说下在人对自己的问题调整和改善的时候,一定需要注意调整的“程度”。

过度在意

心理学的角度,在一些问题调整过度的时候的时候,可以用精神分析学派理两种防御机制来解释,一个是“退行”,另一个是“反向形成”

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

概念性的问题不多解释,自行百度查询。

易学的角度“一阴一阳之谓道”来看。因为开始过度在意,以后完全不在意,那就是没有守住“中道”,俗称调整过度,也可以叫做偏激。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合理适当的听取别人的看法,这不仅有利于自己发现自身问题所以,帮助自己提高,并且合理可以进行阶段性的合理调整,帮助自省,从而走上成功快乐的方向。

导致自卑

自卑的成因非常多,从社会角度,现在社会物质经济飞速发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阶级趋于固化,但互联网信息又全民互通,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和反差越来越强烈,并且由于社会浮夸,哗众取宠,群魔乱舞的相关风气日渐盛行,所以焦虑,担心,嫉妒等等不良情绪蔓延,越这样导致朋友圈中越怕别人知道自己过的不好,越要把自己“勉强好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导致恶性循环,从两点可以看出。

1. 国家以及各大媒体平台严肃处理各类低俗信息传播。(查阅各大平台整治条例)

2. 虽然经济条件好,但是国民幸福指数相对于这个经济条件来说并不是太高(自行查阅相关幸福指数报告,不多做赘述)

在这种背景下,“自卑”心理自然而然产生。

社交角度,五个字可以讲完:缺乏价值感。我回答过一个关于“大三了,如何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零发展人际关系?”里面提到了,价值感的建立过程就是良好社交的一个过程,当缺乏价值感,内心空虚的时候,越希望人际关系以及相关情感填补,但是由于人性的相关问题,往往越是这样,越没有办法找到自己“应该待的位置”。进而在不停的索求的同时,迷失自己,贬低自己。

如何破?

1. 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别被人牵着鼻子走。

2. 锻炼身体。

2. 多看书多学习。这个更不多解释,好处无穷无尽的N次方,但是需要会挑书,不是什么书都要看,有些看了反而不好,具体就是看经典,被人推荐最多,评论最多的。还有就是挑自己感兴趣的。改变自己,推荐一本《重塑心灵》,我看过三遍,里面有一些方法论简单易懂。还有网易公开课《幸福课》。

3. 冥想,瑜伽。调节身心状态,激素水平。

4. 找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兴趣爱好,从擅长之处入手,得到别人肯定。

我们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十几亿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它的价值。



共勉


百行自然18号


问题中包含的几个关键词:过度,自卑,看法,心理正常。

我们社会中评价的根本标准有就一个:伤害。

如果说是两个:对他人(社会)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

对他人的伤害、干扰,这个评价标准在于他人,所以自己控制不了,只要不违反“法律”、集体或团体利益的,就没有问题,否则,就会受到外界的“惩罚”。

对自己的伤害,看自己心理感受。倘若你生活在森林里,如狼孩,就没有问题。

理清了标准问题,回到主题:自己都认为过度了,那就可能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因为你的自卑感受,让你所有的言行举止变得“畏缩”,让你感觉痛苦、不适应,同时外界受到影响,因为你的举止达不到团体对你的期望,于是各种负面反馈过来,让你生活、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此时,除非你意志坚定,否则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乞丐,内心言行举止,至少是比我们大众在面子问题上,就更加坚韧。

当你被感受影响了,被外界反馈影响了,这都是“正常”的,因为你的“因”在前。

如果你都接受了这些,你自己也就没有“心理问题”,但是,按照社会大众的标准,你不正常!

因为你的表现,与大众对人的定义、环境中的举止反应不符合。人们觉着不可理解、不能接受、不认同时,大众就会认为“不正常”。

就一些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的人,通常都自卑,通常心理也不正常。

这些,都是建立在某个标准上的衡量,一个可以去沟通理解认识事物的必然性。

你若自己也接受的是大众标准,那么,自己都会觉着自己是一个“怪物”,然后自我责备、攻击,自我受损。

倘若你认为,我就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不喜欢与人交际,我喜欢自己独处,我喜欢一个人的世界,那么,又是正常的——世界之大,我们允许各种自由的选择意志————说这句话时,我突然感到人类的虚伪。

如果大家真的都认为个人自由,那么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就都正常了。现实,不是的!!

因为,人们说是自由,实际上我们都过在一个有各种标准、规范、约束的社会中,没有人可以肆意所为,即使不违法。

因为人们不能够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价值观的人,而且还意识不到。

我想,你也许明白了,正常还是不正常,要看你自己,看他人,看自己的坚定信念的偏向。

只要涉及对错、正常与否,先看标准。


辩明事理火火烽


有这种心理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内向。他们的想法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但在别人的眼里边儿,他们这样的一种性格,或者是一种行为方式,却是一种懦弱无能好欺负的。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同一句话不同的语气,都能使他思虑半天。他被自己的思想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他挣扎呐喊,却无济于事。这种反复的思虑,反复的念头,使他倍加的痛苦。在如此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他,别无出路。唯一的出路,也只能向心理医生求助。

有时候,体贴他人关心他人,可以通过我们的一句话,或者是说一个行为表现出来。但过度的自责,自卑, 却并不是一个人美好品质的象征,而是他病了,他的心理上有了障碍。但他无力打破这种障碍,需要有人帮助他。而帮助他的力量,有时需要的是药物,有时也需要的是亲人的关爱,药物只能解除我暂时的思虑,但内心那种缺乏安全感,不被关注等诸多感受,确是需要用爱来填补的。

所以说,如果每个人,都发现了自己这样一种思想,这样一种念头,那你就应该及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感觉。是不是我的心里真的病了,我要如何调整,才能改变现在的境遇。

而当一个人无法自己,通过思考,通过认知,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时候,那你就需要医生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