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讀《內經》學養生

今日立夏,讀《內經》學養生

元亨利貞/文

今天(5月5日)是農曆三月二十,立夏節氣的第一天。一般的,農曆四、五、六月為夏三月,從立夏之日起,經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六個節氣,每個節氣十五天,共九十天。夏三月是生長的季節,正對應“元亨利貞”中的“亨”,意為萬物亨通,欣欣向榮。這個季節的中華大地,枝葉繁茂,華美秀麗,各種草木開花結果。
今日立夏,讀《內經》學養生

人在夏三月如何養生才能天人合一、防病不病?《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給出了答案。應該循天而行,晚睡早起,夏天白天長、晚上短。相應的,晚上有多長時間,我們就睡多長時間,早上要與日同起,不要睡懶覺,及時起床活動,否則一天的生髮之氣會被壓抑,全天都不舒服。“無厭於日”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要怕白天太長,二是不要怕曬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我們要喜歡它、迎接他、擁抱它。

除了生活起居循天而行,夏三月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情,讓心志迴歸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因此,《黃帝內經》此篇特別強調調神,不能讓不道的心態影響身體健康。心中不能鬱悶,不要跟別人發火,不要壓抑自己,每天的心情都要陽光燦爛,這樣才能容光煥發、相貌秀美。

夏天人的毛孔打開了,要多活動、多出汗,讓陽氣宣洩出來,就像有喜歡的東西每天都在吸引一樣,不活動一下就難受。 夏天的特點就是生長,一切壓抑生長的行為和心理都是不對的。《黃帝內經》對夏三月如何養生寥寥數語,只有上面兩條,聽起來明白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如果不那樣做,就會損傷心氣,到了秋天就會患瘧疾。中醫裡的瘧疾不是用青蒿素治療的那種傳染病,簡單說就是寒熱往來,發冷或發燒已經伴隨而來的相關症狀的統稱。夏天該生長的陽氣沒有長足,就會心氣內虛,到了秋天收斂的能力也就弱了,自然容易生病。就像地裡的秧苗,夏天該長的時候不長,到了秋天不僅不再生長,而且也收穫不了多少糧食。

春夏養陽,也就是養心肝,這是根本,是大道。聖人會遵從它,從則生、則治;愚者會違背它,愚則死、則亂。不這樣做,就是大逆不道,就會摧殘自己的身體,損傷自己的元氣。等自己病了再去治療,就像口渴了才去挖井,戰鬥打響了才去鑄造病氣,不是治不好,多少有些晚了。

夏天還有哪些具體的養生方法?下一篇會寫。(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