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1938年,罗荣桓、陈光率领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后,党领导的山东抗日力量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八路军115师,一是八路军山东纵队。他们是平行地接受八路军中总部的命令,谁也不领导谁,工作中时常发生矛盾。

而在八路军115师系统内,领导权也不甚明确。其中,陈光为代师长,罗荣桓为政委,谁是一把手,也很模糊。

为此,1941年10月,党中央决定实行一元化领导,以罗荣桓为书记,组成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成为山东军政一把手。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是,在多数人眼中,罗荣桓一直是担任政委。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不少人心中没底。

其实,罗荣桓是一位军政全能的帅才,完全能够胜任领导山东的重任。

在他担任一把手后,11月,日军就开始了大“扫荡”。

这一次“扫荡”,日军调集了3个师团、4个旅团,共5万余人,是日军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扫荡”。

这时,115师师部和山东分局等机关3000余人在留田一带,战斗部队只有师特务营和分局特务连。

5日拂晓,日伪军兵分十一路、从四面八方向着留田开始合围。到中午,最近的日军离留田只有七八里远。特务营和特务连已在周围山头、隘口,构筑工事,进行警戒。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下午三点多钟,罗荣桓在牛家沟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如何突出重围。朱瑞、陈光、陈士榘、萧华等人参加。

开始,谁也没有发言。

过了一会儿,朱瑞首先发言:“突围,当然是往东最方便。过了沂州、沭河就到滨海根据地了。河水很浅,过河不成问题。但是,我们这么想,敌人肯定也这么想,很可能在路上布置一个口袋,等我们去钻。”

“奇怪,敌人用这么多兵力包围我们,其他三面都闹得很凶,为什么东面动静不大呢?”陈士榘插话。

“敌人是不是故意给我们网开一面,引诱我们上钩?”朱瑞补充了一句。

“还一个方向是往北,”朱瑞接着说,“北面是国民党军的防地。他们刚同山东纵队搞摩擦。我们过去会不会受到他们和日军的夹击?我看,唯一的方向是向西,设法跳到鲁南去。”

“很有道理。”萧华接着说,“但是,假如敌人在西面也设了埋伏呢?往那里跳有点冒险。”

讨论一个多小时,陈光没有发言。罗荣桓说:“老陈,你看呢?”

陈光因为身体不好,休养刚回来,于是说:“我再考虑考虑。”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大家又讨论了一阵,归纳起来四个方案:一是东,二是向北,三是向西,四是从上三个方向分散突围。没一是主张向南去。因为南面是临沂,是日军的大本营。然而,罗荣桓突然说道:“我的主张是向南走!”

“为什么要向临沂方向突围?”

“日军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就在临沂。”

罗荣桓说:“东面,沂河、沭河已被敌人封锁,集结了重兵。北面,敌人正疯狂南压,北面在国民党军队手中,北上很可能两面受攻。西面,公路已经成为日军的封锁线。南面呢,正因为是敌人的大本营,敌人料定我们不会向南走,这样可以出敌不意。”

然后,罗荣恒提出:先向南突围,跳出包围圈,然后向西,进入蒙山南部。

他的意见乍一听,出人意外,可仔细琢磨,合情合理。众人都久经沙场,一点就通,马上表态赞成罗荣桓的意见。于是,马上散会,大家开始突围准备。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太阳落山后,夜幕悄悄降落。四周的日军点起了一堆堆篝火。人喧马嘶,此伏彼起。日军以为“铁壁合围”大功告成,只等明日天亮发起总攻了。

当晚月亮出来了,但是山中又有一些雾,好像是为八路军施放烟幕。很快,3000人在留田东面的河滩上集合完毕,静悄悄地出发了。

特务连走在前面,最前面是一个尖兵班。

罗荣桓带着作战科和侦察科的几位干部,随前卫连先头排出发。日军的第一道封锁线到了。在两股日军之间有一段不足三华里宽的空隙。罗荣桓吩咐往后面传令: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很快,队伍悄悄地冲过了敌两道封锁线。途中,他们听到日军的战马喧叫,可谁都不做声,只是快速地往前走。

周围的大小山头上火堆连着火堆。火光中,日军巡逻兵的身影隐约可见,他们不时向空中打着绿色信号弹。

前面就是日军的第三道封锁线。罗荣桓一挥手,队伍停下来了。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回来报告:“敌人的巡逻兵已经走了,可以向前走了。”罗荣桓下令跑步前进。

当队伍经过两个火堆时,八路军的三个侦察兵已经穿上了日军的军大衣,正代替上了西天的日本巡逻兵(用刺刀干掉的)施放信号弹,向日军指挥官报告平安。

队伍跑过去,就是敌人后方了。

果然日军守备空虚。部队折而向西,跑了一夜,到达了阜山庄,开始休息。

此地紧靠临(沂)蒙(阴)公路,离临沂城只有50里。

这时,天已大亮了。日军的后续部队和辎重部队正沿着公路源源北上。而他们就在敌人鼻子底下。罗荣桓派出警戒,下令就地宿营。当大家和衣躺在草铺上时,远方传来隆隆的炮声。

日军对留田的总攻开始了!

可是,隆隆的枪炮声却对跑了一夜的罗荣桓和战士们来说,成了最好的催眠曲。

这次突围,罗荣桓率领3000人跳出日军五万大军的包围圈,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

这才是帅才!3千人从5万日军包围中跳出,未放一枪也未损一兵一卒

在突围的队伍中有一个外国人。他叫希伯,是德国的进步记者。经过留田突围惊险的一夜后,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兴奋地对接待他的谷牧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比在西方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会都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我一定要把罗荣桓将军的这段奇妙的经历写出来,告诉全世界。”

后来,他写的文章题目叫《无声的战斗》。

这就是才不外现的罗荣桓元帅。

正是在他领导下,山东八路军获得极大的发展,在抗战胜利时,单单正规部队就达到30万人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