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空調睡車裡,他再沒有醒來……(附空調安全使用指南)

7月17日就將“入伏”,天氣越來越熱,空調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一味地貪圖涼快、長時間地使用空調,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开着空调睡车里,他再没有醒来……(附空调安全使用指南)

近日,江蘇揚州一位張先生,在車裡睡覺時一直開著空調,誰知被人發現時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這是因為車內汽油燃燒不完全,產生了高濃度的一氧化碳,最終引起的中毒。

去年,安徽合肥一男子被發現死於車庫內的私家車裡。而事發時,該車四門緊閉,發動機未熄火,車載空調開了一夜。 這起事件已排除案件可能,開空調睡車上是導致男子死亡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家中使用空調也要注意。

去年夏天,一名籃球記者凌晨在北京的家中不幸離世。據警方初步調查,他是由於客廳空調內機自燃,釋放大量有害氣體而窒息身亡的。

通過搜索發現,因為空調內機自燃引發的事故,近幾年可謂屢見不鮮。

开着空调睡车里,他再没有醒来……(附空调安全使用指南)

如何安全使用空調?

1

大汗後勿貪涼,空調溫度不要太低

夏天大汗後貪涼,使用空調、風扇不當,溫度突然變化,對面部神經造成刺激,引發神經管功能性障礙,症狀包括一側面部僵板、麻木流涎、口眼歪斜。

建議不可貪涼,使用空調時,溫度不要太低,26℃最適宜。此外,出汗、醉酒、洗頭後也不宜立即吹空調。

2

每隔3小時開會兒窗,保護呼吸道

開空調會使室內空氣變幹,並且由於空氣不流通,環境得不到改善,容易讓人鼻塞、喉嚨幹、打噴嚏等。因此,應該注意時常換氣,建議3個小時左右開一次窗。

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下的人,為預防皮膚乾燥、喉嚨幹癢,應多喝水、菊花茶,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

3

不宜通宵開空調,避免直吹身體

空調長時間會讓壓縮機負荷增大,可能更容易燒燬外機,引發自燃事故。不要直吹身體,以免引發空調病。

4

防範空調等電器自燃

如果空調存在“超長服役”、電容器受潮、長時間開機、制熱時突然停機、斷電後瞬間通電等情況,有自燃的可能。

防範空調自燃,安裝時要注意避開可燃物體、電源線應予以保護,使用前配備空調專用插座、檢查保養,使用時不要短時間內連續切斷、接通空調電源,使用後要定時做好保養和清洗。

怎樣開空調更省電?

夏天,只要把空調模式從“製冷”調成“除溼”,就可以不花很多錢,又讓房子如冰箱般涼爽。專家表示,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6℃之間。若差距過大,則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偌大負擔。因此“除溼”模式相對於“冷氣模式”,又健康許多。

需要注意的是,在除溼模式下,不需將空調溫度調得太低。 溫度低於23℃後,只要調低多1℃,就要用數倍電力來發電。

1

短暫外出別關空調

錯誤做法:為省電,大多數人出去時會關掉空調,回家後重啟。

理由:過於頻繁的操作會對空調壓縮機造成傷害,而啟動時高額電壓會更耗電。

2

空調度數不是越低越好

錯誤做法:把空調度數調得越低越好。

理由:氣溫不是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溼度、氣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一味降低空調度數,並不能完全感到舒爽。若要有效降低體感溫度,建議把冷氣風量調強,讓肌膚感受到冷風。室內外溫差最好在5-6℃之間,否則對身體不好。

3

自動模式更省電

錯誤做法:忽視自動模式。

理由:好多人都不會用空調上的自動模式。自動模式會依照房間狀況,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等房間涼爽之後,會一邊控制耗電量,保持設定溫度。

4

出風口對製冷效果影響大

錯誤做法:空調出風口一直對著人吹。

理由:空氣溫度變低後,冷氣流容易往下走, 製冷時應該把出風口向上,這樣的製冷效果好。冬天時,熱氣都是往上走,制熱時可把出風口向下。

5

配合電扇、遮陽簾使用

錯誤做法:都用空調了,還要啥電扇?

理由:電扇的吹動力能使室內冷空氣加速循環,冷氣分佈均勻,不需降低設定溫度就達到較佳的冷氣效果,既有舒適感,也能節電。如果同時採用窗簾等遮陽,可減少陽光輻射帶來的室溫影響。

6

使用睡眠功能

錯誤做法:空調開一晚上。

理由:在睡眠時,使用空調的睡眠功能,在人們入睡到一定時間後,空調器會自動調高室內溫度,起到20%的節電效果。

7

定期清掃過濾網

錯誤做法:

長時間不清掃過濾網。

理由:空調面板上的過濾網應半月左右清掃一次。若積塵太多,把它放在不超過45℃的溫水中清洗乾淨。清洗過濾網在降低能耗的同時對人的健康也有利。

空調雖好,但不能長時間吹,

更不能長時間在車裡睡覺吹空調!切記!

提醒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