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苏军司令临阵打晕逃兵团长,随后的命令让人心服口服

二战时期,苏联军民在抗击德军入侵的过程中,出现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其中有难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小人物,也有赫赫有名的将领。按理说,英雄总是受人敬仰,但他们其中的一些因为所站的立场却又让我们褒贬不一。其中便有苏联元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此人生涯早期游历过哈尔滨、长春、北京、天津、大连等城市,足迹遍布华北、华南、西南。然而这个“中国通”对我们的态度不太友好,也很难讨我们喜欢。

真性情!苏军司令临阵打晕逃兵团长,随后的命令让人心服口服

话说回来,单从军人的角度出发,崔可夫还是非常令人钦佩的。1942年6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战役初期德军攻势如虹,几乎将苏军击溃,趁势占领了大片城区。苏军则拼死抵抗,连一面墙都成了两军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惨到啥程度呢?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将全国可以调动的部队、飞机、坦克全都调往这座城市。每天,苏军都以师为单位将生力军投入到战役中,结果到了晚上,编制就打空了,这个巨大的“绞肉机”绝非是浪得虚名。

1942年7月,崔可夫指挥第64集团军驻守在顿河大湾曲部,但很快就被德军打得难以招架,加上缺乏后援,第64集团军只能且战且退,层层设置防线,意图尽量延缓德军的步伐。9月12日,苏军上将洛帕京表示自己对守住斯大林格勒无能为力,而在抵抗德军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崔可夫则受到青睐,被调任为第62集团军司令;洛帕京也因此失宠,最后干脆只能指挥一个步兵军。

真性情!苏军司令临阵打晕逃兵团长,随后的命令让人心服口服

崔可夫上任伊始就发誓:“我发誓绝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就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此时,斯大林格勒中只剩下崔可夫的部队了,而接下来的险情,也差点让他牺牲在这座城市。

1941年11月11日,德军发动最后一次规模庞大的全面进攻。在这次进攻中,苏军部队被拦腰截断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一度失去联系。关键时刻,崔可夫命令各部队按照原部署就地布防,尽一切可能拖住敌军。然而这名集团军司令还没慌,手下有的人却坐不住了,有名苏军团长当场崩溃,准备丢弃阵地逃跑。不料,崔可夫正巧坐着坦克巡视,当时他身穿普通士兵制服,也没有佩戴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勋章。看到团长要跑,他上去就给了对方一拳。

团长当场就被打蒙了,看到一名“普通士兵”竟敢冲撞自己,一下子就爆了,当即怒揍这名“士兵”。两者一言不合就打起架来,大敌当头,一位集团军司令和一名团长竟然抱在一起在地上滚来滚去的,弄得灰头土脸,这在军事史上也算是一大奇观了。不过,崔可夫还是技高一筹,最终,团长被当场打晕,周围的人官兵都为他捏了把汗。

真性情!苏军司令临阵打晕逃兵团长,随后的命令让人心服口服

要知道,二战时苏军军纪极其严厉,先不说殴打上司是什么概念,光临阵逃跑这事儿都够挨枪子的,但崔可夫接下来的命令却是令人惊讶的。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然后点了根烟抽了起来。随后,他把手中的烟扔给旁边的士兵说:“团长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把烟草给他,让他继续作战。”这件事就被崔可夫这样一笔带过了,这名团长显然是大受震撼,他随后便英勇作战直至牺牲。

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多次遇险,有一次到前线视察时,他的飞机差点被敌军击落,好在最终迫降成功;最困难时,整整一个集团军,在他手边的只剩下239人,要命的是,敌人还正在朝自己的方向猛攻。然而,崔可夫守住了自己当初的誓言。他站在伏尔加河岸边对手下官兵说:“前方就是伏尔加河,谁想过去现在就可以走,但我要留下。”

真性情!苏军司令临阵打晕逃兵团长,随后的命令让人心服口服

战争可不是拍电影,面对生死,这些士兵恐怕多少都动摇过。然而在司令坚定不移的意志的鼓舞下,他们最终没有一人后退一步,直至等到援军赶来。虽然斯大林格勒的遭遇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显然认为这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崔可夫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但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却是一件“小事”:战役不久后的一次酒会上,最高领袖斯大林主动找他敬酒;斯大林一口气连干三杯以表尊敬,崔可夫觉得能受到这般礼遇,自己获得的那些勋章与此相比都显得不值一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