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留下几栋给乡愁可好

本来以为郑州的城中村真的已经全部拆掉了,路过文化路北段的时候,居然还有几排矗立着。

郑州城中村,留下几栋给乡愁可好

2016年拍摄于郑州陈寨,对面楼还在

虽人去楼空,但闭上眼睛,仿佛又听见了往日的鼎沸声。那时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的各种生活状态,是郑州发展中在逼仄中繁荣的缩影。

郑州城中村,留下几栋给乡愁可好

2015年拍于柳林村

陈寨的规划已经出来了,剩余的文化路东侧几排暂时没有被拆除,不过早晚也免不了消失的命运,地产商和政府都不可能为了那可怜的情怀而改变初衷,那是发展大计。

几年前,一群年轻人带着吉他蚁居郑州,他们在出租屋里感受城市边缘的气息,虽然并不理想,但总有理想。《这个城》《郑州爱情故事》《郑州郑州》......从狭窄的巷道里,略带伤感的飘散到城市上空,诉说着最平凡的郑州生活,而这些生活,只是发生在城里的村庄里,可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眼里的郑州。

郑州城中村,留下几栋给乡愁可好

村口有个姑娘叫小芳

上百万郑漂的郑州,数十万村民土著的郑州,一年间从地球上消失了大半。根本来不及整理和回忆。

村民在即将扒掉的房子前照下全家福,养了几年的狗还不知道以后要去哪里流浪,懵懂的孩子多年后也许根本记不得这些老家的模样。

郑州城中村,留下几栋给乡愁可好

2017年,人去楼空的张家村

柳林,刘庄,张家村,高皇寨,陈寨,沙门......有一些比较幸运,它作为一个地铁站名继续被人们说这叫着,有一些则比较无奈,连一个村庙都留不下来。

郑州北郊的城中村大多经历千年,村史中大多有这么一句话:自洪洞大槐树迁移至此......真正的来源没有人花费工夫去深究。如果施工中如果挖到了什么,可不要隐瞒不报啊。

中原地区的城中村,规模以及影响力之大唯独郑州,两平方公里二三十万人的密度的例子并不多见。郑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堪称全国典范,改造工作也曾引起过舆论广泛关注,它有着成为热点的历史基因和社会特征。

因此,留下一隅吧,做一个郑州市城中村博物馆,未尝不是一个兼具“留得住乡愁”而又拓展旅游的一个好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