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什麼時候變成了過街老鼠,樂視暴風危機可能是導火索

生態,什麼時候變成了過街老鼠,樂視暴風危機可能是導火索

如果合作伙伴在一家公司,只能賺到炒股的錢,這種所謂的“生態”就要小心了。

所以,馮鑫和他的暴風小心翼翼。除了都喜歡唱《野子》,跟他實在沒什麼交集的賈躍亭,始終被當做警鐘長鳴和比較對象,這讓馮鑫不舒服,卻無可奈何。

在中報溝通會和風迷節上,馮鑫近期連續兩次向媒體“交心“,以與樂視危機區隔,再三力證暴風健康與可控。

賭誓有時候並不管用,但信心往往是最後的稻草。更多時候,信心給自己的,也是給公眾和合作夥伴的。

在一篇刨析馮鑫的文章評論區,確實有暴風的粉絲這樣評論:與投資商人賈躍亭不同,馮鑫是老牌互聯網產品經理。

金山的履歷和播放器情懷沉澱,成了暴風挽尊的加分項。但細看暴風今日在股市和故事的雙層危機,很難掩蓋馮鑫一度迷醉的事實。

這個事實就是“生態”執念,對生態的野望、膨脹和攀比

生態,什麼時候變成了過街老鼠,樂視暴風危機可能是導火索

生態這個詞,在2010年之前的中國互聯網,幾乎不存在。

不誇張的說,若不是騰訊被3Q大戰打醒,生態可能是個學術用詞,是個公益用詞,卻絕不是戰略用詞和競爭策略。

從騰訊宣佈開放開始。開放和生態,成了BAT一眾互聯網公司的香餑餑,這實際上有一層狡辯色彩的悖論。

之於互聯網,生態無外乎兩種含義:橫向用戶邊界的融合、縱向產業鏈條的協作。

但凡稱得上生態有型的企業,兩個緯度缺一不可,BAT為甚。

這也是3Q大戰前後,騰訊被罵的最慘的原因:以QQ為大本營,企鵝曾經過度擴張橫向用戶邊界,瀏覽器、安全、電商、遊戲、媒體……一網打盡。

但在縱向產業鏈協同上,在騰訊這裡“更像買賣關係,而不是共生共贏”。

這能解釋為何當時百度和阿里的日子,要比騰訊好得多。

百度以搜索為產品核心,營銷為商業模式。橫向用戶邊界的攻城掠地,不少於騰訊;之所以建立信息帝國,百度優勢是縱向產業鏈的廣告聯盟夥伴和大B小B的企業商戶。

尤其是百度聯盟夥伴,充當了百度與客戶眉來眼去的說客,讓分散全中國的推廣代理商賺到錢,百度不可能賺不到錢。

阿里不遑多讓,從起家的B2B阿里巴巴,到C2C的淘寶網,B2C的天貓,甚至於B2B2C的支付寶,賺的也是B端生意,這裡的賣家、服務商、淘寶客……都是依附於阿里巴巴系統的淘金者。

騰訊,長久以來做的卻是2C的生意,黃鑽綠鑽會員遊戲幣……相較於信息搬運工百度、商品搬運工阿里,騰訊是個釜底抽薪的生產商,即便有廣告業務,佔比不大,讓騰訊哪裡有太多朋友……

朋友要吃吃喝喝,夥伴要一起賺錢……

生態,什麼時候變成了過街老鼠,樂視暴風危機可能是導火索

說回到樂視和暴風,軟的硬的,有模有樣,某種程度上,跨界幅度比BAT還要瘋狂,整合難度恐怕只高不低。

可惜,這樣的生態還是犯了BAT初級階段,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會犯的錯誤。

癥結在於,誤把產品矩陣,當了生態森林。

上一個高喊“產品矩陣”口號的其實是搜狐,新聞、視頻、輸入法(搜狗)、SNS、《天龍八部》……隨便拎條產品線,都是九位數用戶量級,可是然並卵。

小農式“耕種”的苦哈哈,不應該是互聯網生態打法:十畝地種小麥、玉米、桃子、西紅柿……黃金分割,也不太可能打造出現代生態農業。因為生態關鍵詞可能已經變成播種、培育、收穫、再加工、深度銷售這樣的縱向產業分工,而不是農作物品類多少本身。

坦白說,網絡驅動的BAT和硬件為王的樂視暴風小米不盡相同,但在架構生態的道路上,趨同要多於迥異。

做個同類項對比,小米在今年二季度觸底反彈,核心手機重獲生命力之外,不能忽視是小米生態鏈架構發揮的作用。

同樣是出產“自家”硬件,暴風、樂視還在糾纏在內生層面的左手倒右手,而小米更多品類是“自力更生”。

尤其是米家系列(銷售渠道已改名有品),與其說是小米生產,不如說是小米輸出品牌、設計、供應鏈、品控和售後經驗,讓第三方創業者唱戲。

近兩年,華米(手環系列)、紫米(電源系列)、雲米(淨水器等)等突出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展現出兩條腿走路的態勢,在小米渠道之外,逐步掌握了第二種生存能力。

當然,在部分人看來,被解讀為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離心”現象。呵呵,為什麼不呢,生態講究是互相扶持,而並非相互依賴乃至推諉。

生態,生是關鍵,是大哥帶著小弟,而不是老媽供養子女;是大家一起賺錢,而不是沒錢反正爹養。

這恰恰是京東之於騰訊、美團點評之於騰訊、滴滴、58同城之於騰訊的相似意義,只不過小米換了一種實現路徑。

不然呢,把子公司甲的款項,挪用到子公司乙,才叫生態嗎?

那叫步子太大,扯到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