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肝臟外科之父:96歲仍堅持每周至少三台手術,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職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而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別人的感念。

作者丨小朗

來源丨CCTV朗讀者

75年,是一個凡人幾近一生的跨度。但今年96歲的吳孟超,卻在這段貫穿一生的職業生涯裡,拯救了超過16000位患者的餘生。

一生,因為他和他的手術刀,而變成了萬眾的生。

因為他和他的學生,我國的肝癌術後5年生存率由20世紀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來的48.6%

吳孟超還創造了中國醫學界乃至是世界醫學肝膽外科領域的無數個第一

  • 他主刀完成了我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


  • 他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


  • 他製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


  • 他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常溫下無血切肝法;


  •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


  • 他也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36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


  •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鏡下直接摘除肝臟腫瘤的手術;


  • 他為一名僅4個月大的女嬰切除了肝母細胞瘤,創下了世界肝母細胞瘤切除年齡最小的紀錄;


  • 他獲得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設立以來醫藥衛生界第一個摘得該獎項的科學家,他有力地說道:“我會把一生的精力貢獻給醫學和科學!”

這位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的右手,握過眾多的獎盃,但卻最契合止血鉗的形狀——筋脈虯結,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內側彎;但又超乎尋常的柔軟細膩,指甲整齊潤澤——食指畸變是因為過去的成千上萬臺肝臟手術,細膩靈活是為了未來能再多幫助一個生命。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龐眉皓髮的吳孟超說,自己愛惜手要遠勝過臉。臉老了沒有所謂的,但是這雙能在手術檯上連續操作十個小時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臟的方寸之間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間時,要穩健而有力。

在面對病人滿腹腔的充血時,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滿眼的紅色,但吳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進去,代替眼睛遊刃有餘地選中血管一掐,血當即就會止住。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正是吳孟超細膩、沒有一點兒繭的手,才能敏銳地感覺到病人肝臟內部的微妙信息。人們通常以為打開腹腔做手術,是看著做的,其實不盡然。有些腫瘤長在肝葉重疊的深處,

眼睛看不見,很多時候,憑的是手在肝臟上的感覺,而吳孟超的這種感覺是他做了幾百具標本、近萬例手術積累得到的。

所以,有一次日本的一個攝製組,扛著攝像機在手術室裡,對著吳孟超的手法拍了整整一個上午,可吳孟超手術的神奇之處他們依然不知所然。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吳孟超其實是馬來西亞的歸國華僑。他初中畢業的時候,祖國正在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當地習俗,校方要出資讓畢業生聚餐。“奉獻自己”的種子,已經在身為班長的吳孟超心中深種了——他當即建議,把聚餐的錢捐給祖國正在浴血抗戰的前方將士。

於是一份以“北婆羅洲薩拉瓦國第二省詩巫光華初級中學39屆全體畢業生”名義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據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在畢業典禮時,學校收到了八路軍總部以毛澤東、朱德的名義發來的感謝電。

吳孟超下定決心,要回國參加抗日戰爭,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國於水火,也要和億萬同胞共赴湯蹈火。吳孟超走了一個月的水路、旱路,來到昆明,卻發現去延安的路,只會更加漫長兇險。同學勸他,與其送死,不如科學救國。於是,吳孟超暫時按下自己內心的激憤,投入了考取同濟高中的複習中。

後來,吳孟超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有幸聽到了“當代中國外科之父”、在二戰中挽救無數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課,頓時被他的淵博知識、精湛醫術所折服,用吳孟超自己的話說,“成了他的鐵桿粉絲”。後來吳孟超在醫院當住院醫生,才得以近距離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術,真正如願以償地成為他的學生。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吳孟超回憶,中國是肝病大國,死亡率很高。在他提為主治醫生時,要選一個固定的外科方向。裘法祖教授對他說,“現在肝臟外科還不行,中國還沒有人專門搞。”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於是吳孟超選擇主攻肝臟,從標本研究到臨床實踐,帶領了一批醫生,在一片空白之上,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在這漫長的六十年裡,吳孟超基本上一個星期要跟老師裘法祖通一個電話,沒事就說說話、聊聊天,有情就在電話裡跟他彙報,聽聽他的意見。吳孟超說:“裘教授確是我人生旅途最重要的恩師、明燈和楷模。”

他本人就承襲了裘法祖“精準、乾淨”的“裘氏刀法”。

到今天,中國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吳孟超的學生、學生的學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學生。

吳孟超再次回到馬來西亞時,父親已經因為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去世了。他為了救國,學了這一行,卻沒有機會給自己的父親醫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說:媽媽爸爸,我已經為祖國也做了一點事情。

現在的吳孟超仍不會輕易離開這個沒有硝煙的白色戰場——死神是他的老對手,他會一直做一個局內人,步步對弈,沒有退休,直至今日,直到最後。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和吳孟超合作了三十年的護士長說,她曾看到過這個傳奇醫生的另一面,“手術後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術衣都溼透了,兩隻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那時候的吳孟超在高度集中精力後,驟然鬆懈,對她說出了心裡的話:“我力氣越來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裡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乾淨的,記住給我擦乾淨。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

吳孟超已經是鮐背之年,他見慣了生死,也看透了生死。即便他用雙手從鬼門關帶回了上萬生命,

他也知道,他只是個凡人——在未來,也註定有自己無能為力的一次落子。

於是,他不去計劃,也不去考慮。在他生命的極限到來前,他抓緊時間,在每天的工作當中不浪費自己一寸的生命。這個96歲的老人,依然堅持每天七點吃早餐,而後就去病房查房、看門診,每星期還有三臺複雜的手術——他不是超人,只是一個可敬的人。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謝謝”這兩個字,是吳孟超耳朵邊上聽的頻率最高的兩個字。

在2004年,82歲的吳孟超,不顧眾人的反對接下了一臺複雜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的對象是一個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臟的腫瘤,比籃球還大,大到所有人都認為只有肝移植一條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勸吳孟超,說別人都不敢切,你切了,萬一出了事,你的名譽就沒有了!在旁人在乎“晚節”大過天的年紀,吳孟超只認“人命關天”,他果斷地說: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名譽算什麼!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2004年9月24日早上8點到晚上6點,吳孟超通過整整十個小時的手術,給女孩切掉了腫瘤。

女孩說:“後來我選擇了9月24號——讓我獲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愛的人攜手走上紅毯。今天我可以擁有完整的人生,謝謝您。”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德不近佛者,不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以為醫。人命關天——就是醫者吳孟超最大的信條。他的學生滿天下,許多人也已是小有名望的專家教授,但吳孟超依然把他們當做孩子一般的一遍遍地教誨:

“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窮盡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他的恩師裘法祖著名的六字箴言:會說會做會寫。吳孟超把這六個字放在辦公室,一直按這個標準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學生。

這也是吳孟超在接近百歲的年紀堅持做手術的原因之一——言傳身教地再帶一把年輕人。讓中國的肝臟外科,後繼有人——“……攻克肝癌,在我這輩子大概還實現不了,我要培養更多人才,讓以後的人繼續往前走。”

吳孟超器重的接班人沈峰,回憶說,他們學生可能是見過他笑容最少的人。“直到今天,我自己當了老師,走進病房,依然還是會想起當初自己挨訓時候的樣子。——

但是我也很感激,正是那些年心有餘悸才讓我在此後的工作中心有戒尺。”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在吳孟超這裡,所謂“人上人”的榮耀他儘管讓別人去享受,他只圖善盡“人中人”的天職。一生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別人感恩的話;聽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謝”這個字。但這對於像吳孟超這樣的醫生來說,足夠美好了。

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但吳孟超收到了更多更寶貴的東西——別人的感念。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中国肝脏外科之父:96岁仍坚持每周至少三台手术,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你會慶幸自己得到過幫助,會由衷地感激那些奉獻的人;但在長長的一生裡,也許你在某個時刻,也會想成為一個被別人感念的人——能幫助到別人,那是一種不一樣的幸福。

希望有了奉獻自己的能力時,你仍然會這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