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96.8 保健品市場需健康發展

人們對健康的渴望不斷升溫,保健品消費也隨之納入了更多人的消費清單。“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顯示,明確表示不會買保健品的受訪者僅有5.6%,比上一年度減少了31.5個百分點。

健康中國有了行動“路線圖”、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到全國、眾多高價藥經過國家談判降到“平民價”……近一年來,我國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國民健康得到進一步呵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國人對健康又有怎樣的期待呢?

七成受訪者擔心患癌

2020年2—3月,《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並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對“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進行了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並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統計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為96.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3.8分。

誕生於2005年的“中國生命小康指數”主要從居民健康滿意度、居民健康水平、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等三個方面來衡量。其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標包括平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這三個指標亦被稱為居民健康的“三大指標”;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標包括每千人口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等。

2020中国生命小康指数:96.8 保健品市场需健康发展

在本年度的調查中,居民健康水平指數得分最高,為98.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2.6分。居民健康保障和措施指數得分次之,為97.9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3.3分。居民健康滿意度指數得分較低,但進步最大,為93.0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9分。

在“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的調查中,受訪者都對自己當前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自評。結果顯示,39.2%的受訪者自認為“處於亞健康狀態”;34.5%的受訪者覺得自己身體狀況“一般”;認為自己目前的身體狀況“健康”的受訪者佔比14%,其中11.8%的人表示自己“比較健康”,2.2%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健康”;用“大病沒有、小毛病不斷”來評價自己身體狀況的人佔比8%;另外,還有4.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狀況“非常糟糕”。

在“國人的十大亞健康表現”排行榜上,排在首位的是記憶力下降,其次是眼部乾澀,再次是睡眠紊亂,排在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急躁易怒、精力不足、肌肉及關節痠痛、心煩意亂、便溏便秘、頭昏頭痛、疲乏無力。

接受“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的受訪者中,89.6%的人都在擔心自己會生病,其中,人們最擔心自己得的十種病症是癌症(76.2%)、脫髮(43.9%)、糖尿病(37.6%)、心臟病(31.4%)、肝病(27.5%)、抑鬱症(24.7%)、腎病(19.8%)、肺病(13.6%)、三高(12%)和中風(8.9%)。據悉,這已是癌病連續六年登上“公眾最擔心的十大病症”之首。

上一年度,人們最擔心自己得的十種病症是癌症(73.3%)、糖尿病(41.5%)、心臟病(36.7%)、肝病(30.8%)、頸椎病(30.0%)、抑鬱症(26.7%)、三高(23.4%)、胃病(21.8%)、中風(17.9%)和肥胖(16.7%)。

疫情下的健康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暴露出我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方面的決策應對遲緩問題,以及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2020中国生命小康指数:96.8 保健品市场需健康发展

“如果從國民健康角度對這場疫情進行反思的話,您最期待什麼?”面對“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問卷中的這道題,41.3%的受訪者將票投給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體系”,28.6%的受訪者選擇了“優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完善‘預防-主動’型的應急響應體系”,20.4%的受訪者希望可以“大力開展群眾性的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傳播,提高國民基本健康素養”,7.9%的受訪者期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法律體系”。另外還有1.8%的受訪者呼籲“加強食品衛生監管,將販賣野生動植物的地下交易市場進行徹查清理”。

這場 “抗疫戰”也讓人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健康問題。“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84.7%的受訪者開始更加註重健康,63.2%的受訪者更加敬畏大自然,43.9%的受訪者更關心家人,35.4%的受訪者稱“基礎醫療意識有所提升”,20.6%的受訪者表示“消息辨識能力有了提升”。生活習慣一直都是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91.4%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為此次疫情影響而改變以往不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

人們對健康的渴望不斷升溫,保健品消費也隨之納入了更多人的消費清單。“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調查顯示,關於保健品,27.1%的受訪者會給自己買,21.7%的受訪者會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買,45.6%的受訪者既會給父母長輩買、也會給自己買。明確表示不會買保健品的受訪者僅有5.6%,比上一年度減少了31.5個百分點。

“我理解的真正健康,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體檢各項指標正常和心態良好,從醫學上可做出明確判斷,二是自我感覺也良好,自身也沒有疲憊、不適等亞健康症狀。”國家藥品和保健食品評審專家、浙江中醫藥大學教授呂圭源向記者講述了他對健康和保健品的理解。他特別強調,保健品不是藥品,它的適宜人群是指某項機體功能需要調整改善或某個檢測指標異常需要調整的普通人,而非病人。

如今,提及保健品,人們第一印象總是虛假宣傳、上當受騙等負面消息。保健品亂象叢生,在呂圭源看來,問題多出現在宣傳銷售環節,“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產品,並規範生產和檢測,其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但是由於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在宣傳銷售環節,特別是通過會銷、直銷等方式,確實衍生出了許多亂象。”

如何根除保健品市場亂象,呂圭源的看法是:一要加強保健品的科學研究、基礎研究,為產品提供科學依據;二要加強科普和法規宣傳,增強消費者辨別能力,使生產者、銷售者、監管者、消費者能夠在同一頻道上對話;三要提高醫務人員對保健養生的重視,“醫務人員在保健品宣傳上具有很大影響力,但目前大多數醫務人員更注重治病而不太重視預防保健,保健品相關知識也不夠充分。”

那麼消費者又該如何選購保健品呢?呂圭源的建議是:首先應選擇適宜的產品,“同一功能的產品,市場上有很多種,例如僅增強免疫力的產品,經過正規審批的就有幾千種。但不同產品尤其是中醫藥類產品區別較大,同樣是增強免疫力,人參性溫,西洋參性涼,鐵皮石斛性微寒,分別以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對體質也有一定偏性的人群會產生不適,就必須慎重選擇。當消費者弄不清楚的時候,一定要先諮詢藥師等專業人員。”其次,應選擇正規的銷售渠道,選購經過國家審批的正規產品。“經過國家審批的都有‘藍帽子’標誌,消費者可以輕鬆辨別。對於未經審批的保健品,即便是進口的、代購的,也需要保持謹慎。在選購保健品上一定不要犯‘崇洋媚外’的錯誤。”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