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風味小吃具有一定範圍的風格特色,是一種具有較濃厚的地方小吃,既可以作為宴席間的點綴,也可以作為人們日常食用的早點和夜宵的主要食品。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地域廣闊的華夏,民族繁多的習俗,各地都有地方小吃,其特點鮮明,風味獨居。地方小吃因就地取材而作,通常能夠反映出當地人們的物質文化和一定的社會風貌;所以地方小吃不僅能夠品嚐到異地風味,而且還可以就此瞭解異地的風土人情。其實,在食用了地方品味之後,就能聯想到具有歷史記憶的傳說故事。

“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小編今天講一個我們經常食用、天津特產而影響全國的名吃“狗不理”蒸包的故事。據傳“狗不理”包子鋪開業於清朝的同治年間,在清朝的咸豐年間時期,在原河北武清縣的楊村(今天的天津市的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字叫高貴友,因其父在四十歲的時候得子,為求得養子一生平安,有意把乳名起成“狗子”,在心理期望,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他能夠像小狗一樣潑辣、結實好養活(按照我國北方習俗,這樣的名字隱藏著摯愛、淳樸、善良的親情關係)。 狗子在十四歲時來天津學藝,在天津的南運河邊上,劉家蒸吃鋪做小學徒,狗子勤學好學、又心靈手巧,爭得師傅們的喜愛,加上師傅們的精心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了一手的巧活,很快在那周圍就很有名氣了。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高貴友三年滿期後,已經學會並精通了包子的各種手藝,於是離開師門獨立出來,自己開辦了一家經營包子的小吃鋪叫“德聚號”。他用豬的肥瘦結合部分的五花肉3:7的比例,配合添加排骨湯放入,再加作料香油、醬油、薑末、蔥末、五香粉等,精心調拌,做成包子餡料。包子皮採用石磨,磨出小麥粉經過紗網過濾出細麥粉,併發酵成半發麵,在和麵、搓條、放劑之後,擀成大小像拳頭似的、薄厚均勻的圓形皮,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有固定的15個褶,褶花疏密統統一致,像白菊花形,最後上鍋灶臺用蒸汽制熟而成。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由於高貴友手藝精巧,又會做事,他的包子貨真價實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柔軟鮮香,食用起來,吃而不膩,特別包子的形態似菊花,而色香味美,別具一格,富有當地獨有的特色,引得周邊百餘里路的人群,絡繹不絕前來品嚐,生意做得十分興隆而名聲在外。由於來吃的人與日俱增,而且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招呼來吃的人群,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便急了眼,都嘲笑並戲稱“狗子賣包子,不理人”。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就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德聚號”字號就這樣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根據傳說,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訓練新軍的時候,曾經把“狗不理”包子當作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經過品嚐後欣喜若狂道:“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由於受到具有“佛爺”之稱的誇讚,從此,狗不理包子傳遍全國,逐漸在各地許多地方開設分店。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後來高貴友想擴大經營,就又琢磨出一個經營的新點子:在本店桌上放上乾淨的筷子,顧客想買包子時,把零錢放進碗內,然後按照碗裡錢的多少再按價格發給一定數量的包子,之後食客們吃完包子,放下碗、筷走人,而店主高貴友忙得不發一言,這時街坊鄰里們都取笑他又說:“狗仔賣包子,一概不理睬”。後來,那些好管閒事的街坊鄰里們,就把他的包子鋪改名為“狗不理”,把他製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而高貴友滿絲毫沒有在意鋪店的名稱反而弄巧成拙,使“狗不理”遠近聞名,一直流傳至今,真可謂經久不衰啊從此以後, 這個“狗不理”包子以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還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各地歡迎,他的包子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麵、擀麵都有一定絕活,做工上與同行們相比更是技高一

美麗傳說故事—天津“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籌,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製作上都是15個褶。剛出蒸籠的包子,整齊勻稱,柔和清香,看上去如薄霧之中含苞待放的秋菊,讓人眼前一亮,垂涎欲滴,多吃還食而不膩,一直深受當地百姓們的喜歡和青睞並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