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孩子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父親的「理解」

一位高考狀元,這樣吐槽自己的爸爸:

"我小時的作業多半是我爸做的,直到題目太難,他開始不會做了!"

說這話的時候,孩子沒有抱怨,而是流露出滿臉的幸福!

事情的原委要追述到高考狀元小一年級的時候!

他性格內向,動作,反映都好慢!

作為傳統教育裡的一員,這個毛毛蟲一樣的孩子明顯跟不上教學節奏,甚至連作業都寫不完!

保護孩子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父親的“理解”

眼看著兒子作業一寫寫到九點,十點,做爸爸的有點心疼了。

當他發現孩子開始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時,他更是著急了!

為了幫助兒子,這位爸爸乾脆代替兒子寫作業。

有了爸爸的理解,兒子開始成爸爸的朋友。

既然是朋友,爸爸在兒子心裡的地位就增加了許多。

於是,爸爸說什麼,兒子都會第一時間記在心裡!

保護孩子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父親的“理解”

作業少了,也減掉了兒子的心裡包袱,加上爸爸的思想引導。

很快,孩子就建立了自信,對學習的信念又回來了!

爸爸一如既往的不溫不急。

他在等著兒子這個毛毛蟲化繭成蝶的那一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爸爸的耐心和等待,終於有了效果。

保護孩子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於父親的“理解”

四年級時,兒子成績有了首次提升,接下來的幾年裡,孩子好像被注滿了汽油的汽車,一路飈出高成績!

今年,當孩子取得本市理科狀元時,孩子的話讓爸爸紅了眼圈"如果沒有爸爸忍著壓力,幫我減負,今天的我,一定成了城市中早早討要生活的送貨小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