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春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身體經常會出現胃脘不適、脹悶或隱痛、泛酸、噯氣、食慾不振或進食後不易消化等症狀,甚至還會伴腹脹和腹瀉。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腸胃病呢?春夏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影響脾胃,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造成腸胃病多發。

具體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春天肝氣主令,肝氣易犯脾胃;

第二、春夏季氣溫變化較大,人體易受風寒。如果受寒或飲冷過度,使脾胃陽氣受傷,就可出現胃腸的病變。而春季出現的陰雨寒冷天氣,對脾胃的影響更為明顯;

第三、早春節日較多,如果飲食上暴飲暴食,就更易發生胃腸疾病。

老子云:“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高速的發展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

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春季如何養胃?

1、要健脾養胃,先養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養生”也是養脾胃。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時,會茶飯不思,而放鬆的環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

研究發現,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而胃功能失調者,患抑鬱症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於“情緒”變化常可引發胃腸功能的改變,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中醫學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重“調節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要養脾胃,先養心情。

2、五穀飲食,健脾胃

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揮補益作用。

養脾胃不僅要多吃五穀糙米,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順應四時,各種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高粱、玉米、馬鈴薯、芋頭、麵筋、花菜、大白菜、胡蘿蔔、薺萊、山藥等。

3、多動腳趾,增強脾胃

同時,脾主四肢,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是健脾胃。從中醫學角度出發,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四肢,故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促進經氣運行,反作用於人體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強。

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一般來說脾胃功能強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較發達,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鍊,尤其是腿部,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研究顯示,多動腳趾可以養脾胃。

4、選擇適當運動,益脾胃

專家認為,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專家建議,可以常做一些類似太極、八段錦、五禽戲、扇舞以及各式各樣的養生功等具有中醫養氣功能的運動,此外,像慢跑、廣播體操、踢毽、打桌球、廣場舞、交誼舞等項目也是不錯的選擇。

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5、良好的飲食規律,養胃

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所吃的食物不可過冷、過燙、過硬、過膩。選擇的飲食宜清淡,少吃醃製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想擁有一個好的胃,就要戒除煙、酒、濃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腸胃屬於消化系統,所以我們先從消化系統說起。攝取、轉運、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排洩廢物等是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統能為機體提供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然而,除了維生素、無機鹽和水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質、脂肪和某些糖類等物質是不能被機體直接吸收利用的,需要在消化管內把它們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之後,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內被分解成結構簡單、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消化,這些小分子物質透過消化管黏膜的上皮細胞進入淋巴液和血液的過程,就是吸收,而吸收後剩餘的殘渣部分,最終會通過大腸,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

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下面,我再把我們身體所需的三種最基本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過程簡單列舉一下,讓大家對腸胃的重要性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澱粉:在通過口腔內時由唾液初步消化轉化成麥芽糖,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轉化為葡萄糖,最後全部被小腸毛細血管所吸收;

蛋白質:在胃中由胃液初步消化為蛋白腖,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消化水解為氨基酸,最後全部被小腸內的毛細血管吸收;

脂肪:在小腸中由腸液及胰液消化水解(膽汁可促進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有一小部分會被毛細血管吸收,而大部分則會被毛細淋巴管吸收。

夏季是腸胃病多發季節,以下五種原因會導致腸胃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