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摒弃这三条错误标准,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五胡乱华”、“崖山落日”、“明亡清兴”,等等究竟是民族融合还是黑暗历史,近些年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

历史都是由活生生的人物所推动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汇合在一起,就是历史。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有的历史人物在行事时,都要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现实环境和个人性格所影响,我们今天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在还原当时的实际环境前提下,进行客观的评述。

我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以下三个标准。

一个是所谓的阶级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推动社会进步。

举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明亡之后的数百年里一直被称为“流寇”,后来又被成为农民起义领袖。那么他们真的是推动社会进步,打破明朝统治的进步力量吗?

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从崇祯二年、三年期间起事,一直到南明弘光元年才相继毙命,前后肆掠陕西、山西、中原、四川十几年,几乎半个中国沦于战场,上百万人死于兵灾。如果社会进步是要付出这么大代价的话,相信没有哪个专家敢为他们说好话。

李自成在后期进攻北京的过程中,曾经提出所谓的“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极具蛊惑性的口号。问题是,这样的口号提出的背景就是大肆拷掠乡绅富户,整个军队形同强盗无异。

至于张献忠,很多年来曾经有不少人极力为他辩解,称他屠蜀没有依据,是所谓的文人栽赃。可是2015年以来,四川彭州江口发现沉银的事实,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果不摒弃这三条错误标准,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江口沉银

沉于水底数百年,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张献忠就是一个强盗!

而且是一个把钱看得比人命更加重要的,心理极其阴暗的反社会人物。

他打了败仗,可以不要城市,不要人民,但是一定要带着抢来的金银财宝亡命,这样的人物,你指望他去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明末农民起义中,杀人最多的两大攻城战,一次是张献忠武昌屠城,另一次就是李自成水淹开封城。武昌,开封城中死难者人数均达数十万。

这样的农民英雄,你觉得应该怎么评价呢?

一个是所谓的胜负观点:成王败寇并不意味着胜者就是对的。

南宋最后被元所灭,抵抗金朝、蒙古的宋朝将领就是阻碍祖国统一的罪人吗?或者只能被封为所谓的汉族英雄?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在明朝末年,国家危急民族存亡之际,自称奴才卖身投靠满清。在满清入关以后,更是冲杀在前,为满清平定中原立下汗马功劳,他们都是帮助祖国统一的功臣吗?

如果不摒弃这三条错误标准,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尚可喜后人祭祖

我看未必见得,今天还有人千方百计自称是完颜家族后代,这样的人,恐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水准达不到,就连封建主义道德水准也达不到。

南宋苦苦抵抗蒙古五十年,最后一路漂泊,直到1279年才被彻底灭亡于崖山。从皇帝到宫女,从大臣到士兵,十万人一齐蹈海自杀。

五千年历史,未有如此悲壮之举,他们都是螳臂当车,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不识时务者吗?

同理,满清入主中国,成功统治260年之久,有人说,今天中国的版图拜它所赐。

那么,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理由起兵反明,就是正义之举,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满清开国清太祖吗?

真是这样的话,被他所杀的一百多万辽东汉人应该向谁去喊冤呢?

一个是所谓的好坏观点:历史人物一定要分成好人坏人。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看京剧?

因为好人坏人,容易分辨,好人是红脸,坏人是白脸。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也容易陷入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

这个历史人物是好人还是坏人?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率兵进攻徐州。第一次屠城:“死数万,泗水为之不流”——《三国志陶谦传》;第二次屠城:“建安三年,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如果不摒弃这三条错误标准,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白脸的曹操

但是,如果没有曹操,北方中国继续混战,恐怕五胡乱华提前一百年就要来临。这个时候,你说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我们的史官在写历史的时候,当王朝覆灭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奸臣,所有的坏事都是奸臣所谓,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忠臣没有被重用。

比如秦国灭亡归咎于赵高弄权,南宋灭亡归咎于贾似道误国,但这样的人物评价都是极其富于情绪化的,根本不可能指引后人找到事实的真相。

章邯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主动投降项羽,贾似道是名将孟珙所推荐,他们的好坏真的是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吗?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摒弃以上三个观点,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客观的评判。

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我们才能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价值观,否则好坏不分,进步退步不分,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得到有效弘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