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情爲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生情千種:夫妻情、親人情、朋友情、同學情、同事情、患難情、等等情,我以為,最難割捨的是戰友情。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戰友,這幫當兵的人。還在十七八歲,血氣方剛時,離別父母、兄弟姊妹,告別故土鄉親,從四面八方,走進部隊這個令年輕人嚮往的神秘境地,開始接觸來自天南地北、操著各自特色方言“天書”般語言的陌生兄弟。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戰友,這幫當兵的人。新兵訓練場上,以為自己、家人、家鄉爭氣的暗勁。雖然你追我趕,都不服輸,但誰也不會看著自己的戰友訓練成績拉在後面。5公里越野,小個子戰友的揹包、槍彈總會有人搶著為他扛。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戰友,這幫當兵的人。誰要是有個頭痛腦熱的,總有戰友噓寒問暖,把熱騰騰的麵條端到你的床前;誰要是遇上個人難以解決的困難,總有不知名的“雷鋒”戰友為你悄悄辦妥。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戰友,這幫當兵的人。結下的:戰友情,賽兄弟;戰友情,深似海;戰友情,濃於血;戰友情,淡如水;戰友情,終身益。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戰友,這幫當兵的人。一個個大老爺們,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習俗不一,性格各異。有的在家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自理生活能力都很低;有的在家我行我素,甚至“老子天下第一”;當然也有的在家是獨擋一面,生意場上還是個“老總”什麼的;等等。

經過訓練,他們完成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轉變;重要的是個人性格的轉變,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鐘,再也不是站沒有站像,坐沒有坐姿的小青年了。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就是這幫當兵的人組成的隊伍,為何會孕育和培養出拆不散,打不亂,分不開,忘不了的戰友情呢?!

我以為:得益於部隊政治思想教育,規範了年輕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共同的理想信念;

得益於部隊“三大條例”管理,造就了年輕人訓練、生活、作息甚至業餘活動的一致性;得益於血與火的考驗,培養了年輕人生死與共,甘苦同享,生相讓,死不辭,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品德;得益於利害相同,相互沒有衝突。

戰友情為何濃的化不開?只有咱當過兵的才能體會!

肝膽相照,沒有小我,只有大家,只有你和他;

得益於天天摸爬滾打在一起,吃喝拉睡不分離,好的共同分享,難的一道承擔;

得益於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傳統代代都繼承。人離部隊,心不散,千里之外常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