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布,風向要變?

1

最近,監管新政接二連三地發佈,速度密集到讓人有些惶恐。

又是一個監管新政不斷的週五。資管新規細則落地,銀行理財新規出爐。

首先,是令今年以來資本市場風聲鶴唳、大小金融機構缺錢不止的資管新規,有了一定程度的“放鬆”。

(1)週五,央媽發佈資管新規執行通知,新實施細則的五大內容如下:

1、 明確公募資管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

2、老產品可以投資新資產

3、部分定期開放式資管產品可用攤餘成本法計量

4、非標回表要求放鬆,鼓勵發行二級資本債

5、不硬性設置階段性壓降要求,金融機構自主整改。

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佈,風向要變?

新規一出,給市場吃下一顆大大的定心丸。銀行活了,股市漲了,非標能夠鬆口氣了。套在市場脖子上的三根繩索被放鬆了:第一根,不斷創出低位的社融、廣義貨幣增速,第二根,嚴查非標資產、穿透式監管,第三根,過渡期不再強壓出表。

同時,銀行理財的門檻也被降低——1萬塊起就能買,老鄉別走!

(2)近日,銀保監會起草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重點梳理如下:

1、理財起投從五萬降到一萬

2、公募銀行理財仍不能直接投資股票,但可以配置權益類公募基金

3、設定理財產品所投資產負面清單

4、實施淨值化管理

5、銀行應該如何銷售理財產品?不得宣傳預期收益率

6、打破剛性兌付出狠招,再剛性兌付要被罰

7、嚴禁高槓杆投資,開放式產品最高140%,封閉最高200%

8、嚴禁嵌套,理財產品不得投資其他銀行理財

9、允許現金管理類產品暫參照貨基估值核算規則

10、對結構性存款提出監管要求。

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佈,風向要變?

購買銀行理財的門檻將從5萬元下降到1萬元。顯然,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範圍一下子被擴大了,更多大爺大媽,工薪階層,農村縣城居民都可以進場了!

(3)前幾天,在央媽和財爸的史詩級互撕之後,央媽先扛不住認輸了,再度向市場放水——本月可對一級交易商額外給予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

1、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才會給予1:1配MLF資金。並要求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票據和同業借款不鼓勵),人民銀行總行會月末“回頭看”。

2、新增信用債投資,AA+及以上1:1配MLF,AA+以下1:2配MLF,要求資金必須投向產業類,金融債不符合此次投放要求。

也就是說,央媽讓一級交易商(金融機構)給企業增加普通貸款投放,多買企業發的較低評級債券。基本上,信用債等級越低,配給的資金量越多。

這下,那些走在爆倉邊緣的低信用、高槓杆的企業。終於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4)與此同時,銀保監會也積極跟進,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座談會,要求大中型銀行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帶動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依賴。

央媽果然是親媽!一系列的“放鬆”,原因之一在於安撫市場情緒。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大程度上是“情緒市”,買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搶,而賣的時候也是一窩蜂地拋。比如現在的P2P之所以大小雷全爆,就是因為個別平臺所引發的擠兌風潮。

而“親兒子們”果然也得到了安撫。前端時間陰跌不止的A股於週五成功上演大逆轉,金融板塊突然發飈,銀行、保險和證券三大馬車集體躁動,三大股指全線上漲,大盤漲超2%,深市三大股指漲逾1.1%。

大水之下市場解渴,只是,說好的“去槓桿”還去不去了?風向是否就要發生轉變?

2

沒有不痛苦的“刮骨療毒”,沒有不付出代價的市場出清,然而

前段時間來勢洶洶的“強監管”“去槓桿”,實在是讓我們扛不住了。

首先是金融市場風聲鶴唳,股市暴,債務崩,外匯跌,P2P平臺更是割不完的韭菜、爆不完的雷!

更麻煩的是實體方面,原以為去杆槓擠泡沫,最受傷的會是樓市,沒想到中國的實體經濟先扛不住了。

前段時間,實體掀起了一股史無前例的違約潮,眾多實體大佬,不是破產跑路就是自殺身亡!

1月25日,中國傳統的春節前夕,35歲的茅侃侃在北京的家裡開煤氣自殺。這位80後的創業明星,由於所領導的萬家電競常年虧損,一直拿不到融資,經營困頓。工資發不出,電費付不起,房租交不了,最後物業還對辦公場所斷電,迫於壓力,聲背兩千萬的債務,他選擇走上絕路。

1月30日,55歲的上虞人周建燦爬上當地一家五星級大酒店,縱身一躍,留下了一間瀕臨破產的上市公司,以及98.99億元的債務。大家都說他是被“高利貸逼死”的。

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佈,風向要變?

而這背後更嚴峻的事實是,下半年,經濟減速的壓力已無爭議。

1-5月份,外面流氓罰款、收保護費,出口增速持續下滑;房凍和銀行金融業去槓桿,鐵腕無情拆除金融系統非標業務的雷,造成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特別是基建投資增速首次跌破10%。

更難辦的是,截止6月中旬,全國延續2017年,只有六省一市是賺錢的,其餘的25省財政都是鉅額虧空,

整體財政缺口達數萬億。於是中央早在去年年底就喊話,“有多大能耐就幹多大的事”,緊接著,今年計劃要投300億的兩條包頭地鐵項目被叫停;呼和浩特的高速也被叫停。

經濟病了,我們希望“鈍刀割肉”,只是過程實在太痛,內部已經叫苦連天;而外部來自大洋彼岸的寒風,又讓我們的時間窗口期越來越短。

3

樹欲靜而風不止!

毫無疑問,在內部承壓的情況下,想要進行深化改革,就必須具備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然而,虎視眈眈的美國豈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左手美元加息、右手毛衣戰來勢洶洶,讓我們陷入了“內憂外患”的被動時刻。

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佈,風向要變?

前幾天,美國媒體發表了這樣一篇評論——特朗普的毛衣戰可能引發中國債務危機!

非常明顯,債務的巨大負擔將拖累經濟造成經濟衰退,這很難做出精確的估計。但從任何指標上看,每年新增貸款的增長速度都快於經濟增長,新增利息超過GDP的增量。換句話說,整個經濟可能是龐氏騙局。

文章的中心邏輯大體是這樣的,由於大量資金流入,由於天量的貨幣氾濫,所以有了高懸空中的資產泡沫,而背後的巨量債務也得以運轉。

然而一朝之間風向巨轉,美元的加息將使得資本出現大逆流,而貿易戰引發的出口下降、順差減少,由於我們錨定外儲的發幣機制,貨幣必然緊縮,(若是強行發鈔將會引起通貨膨脹),而失去了大水支撐下的信貸泡沫自然會破裂、高高在上的資產自然會從空中跌落。

放水,已經成為人人聞之色變的大魔頭。

放,可能會前功盡棄;不放,可能會小命不保。“既要控制泡沫,又要保住泡沫”“既要穩定增長,又要結構轉型”在這點麼多的“既要……又要……”面前,誰都會左右為難。

4

苦思冥想良久,央媽終於搬出終極大招,以“定向降準”“定向降息”的名義,向市場撒錢,明白地告訴大家——這些錢是專門針對實體企業的,不是流向樓市的!雖然資管新規執行細則在一定程度上“鬆綁”了,但去槓桿的大風向還是沒有變的!

只是結果,能否如願呢?

錢都是聰明的,它自然會流向利潤豐厚的地方!

就算央媽願意兜底,銀行難道真的願意為這些小微企業買單嗎?

即使我們再怎麼嚴防死守,也防不住銀行的違規套路!

根據審計署的2017年工作報告顯示,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

流入樓市的現象。

更讓人細思恐極的是農發行,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有人居然用通過農發行獲取10億元的廉價購糧貸款,挪用貸款違規開發房地產!

央媽放水的初衷是好的,就怕是放出來的水流不到乾旱的“莊稼地”,卻跑到了快要“決堤”的水池子!

實體要是仍然不賺錢,放水也流不到實體。高稅負之下,融資難中,企業如何賺錢?

另一方面是居民。居民沒錢,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企業擴大規模的動力,實體經濟依舊不振。內需不振,實體有錢也花不了。

如今,被寄予厚望的國內消費,也並沒有因為官方說的“我們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而有起色。2018年5月,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8.5%。上一次這麼低還是在2008年股市暴跌最慘烈的下半年。

那麼內需到哪裡去了呢?

高房價的冰山上,“四座大山”的寒風中,消費正被凍得瑟瑟發抖。

其實,“去槓桿”固然重要,然而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出路更在於“降稅負”“降成本”!

萬億資本大變局!新規密集發佈,風向要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