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各指標均滿足輕軌最新標準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威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及近期建設規劃(2019年—202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已接近尾聲,今起將開展環評公眾參與和二次公示工作。

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必須與軌道交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同步開展。我市軌道交通第一次環評公示工作已於今年5月29日至6月11日完成。第一次環評公示時,不少市民誤以為軌道交通的開工時間已經確定。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編制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需要經過省、國家部委、國務院層層審批,週期較長,不確定性因素多,最終的項目建設起止時間需等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覆後才能確定。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解釋說,比如,青島是我省第一個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從1987年提出設想到2015年青島地鐵3號線北段正式開通試運營,整個建設過程歷時近18年。

7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提高了申報建設地鐵和輕軌的相關經濟指標及申報審核要求。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我市規劃編制工作切實從城市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在建設成本和制式選擇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對比和研究,因此在國家新的指導意見出臺後,人口、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單項高峰小時斷面、初期客流負荷強度等各項關鍵性、控制性指標都符合國家新的建設標準,有力保證後續工作的順利推進。

“軌道交通因為主要建設在主幹道之上,所以涉及的拆遷量非常小。”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說,即將開展的環評公眾參與和二次公示工作的徵求範圍,主要包括輕軌沿線兩側居民、社會團體,以及通過召開專題諮詢座談會的方式,聽取軌道交通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軌道交通規劃實施有關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希望群眾能積極參與,多提寶貴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