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这一篇还是蹭热点。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蔚来的产品节奏:赛车、超跑、量产车

作为一个混迹于汽车圈的人,好像不写几句蔚来都显得没在这个圈子混过似的,好吧,那就说几句。

我没有看蔚来的发布会,因为所有关键信息都能够通过垂直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获得。在此基础上,看发布会的目的其实就是看看蔚来的套路。不过据前方小伙伴说,这场发布会还真没什么套路,就是老板自己讲产品,和苹果发布会没啥两样,我觉得这样挺好。

蔚来是一家并不低调的公司。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刷记录刷到手软的EP9

从Formula E到大杀四方破纪录破到手软的EP9,一家还没有发布任何量产产品的公司该如何做营销?蔚来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很值得公关/广告/新闻背景的小伙伴们认真学习。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在没有量产产品的时候做营销

蔚来是一家很聪明的公司。

它的聪明,体现在精准的产品定位。不看好蔚来的观众们说,蔚来所做的一切,任何一家传统车企都可以做。但为什么没有任何一家传统车企做呢?其实同样的问题对特斯拉也适用——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另一家公司做出一台Model S来。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蔚来ES8直指特斯拉Model X

电动车是卖给谁的?这是一道相当人格分裂的题目。

硬币的一面是那些把电动车当做生产资料的普通人。可能是你家楼下的烟纸店老板,可能是街对面小五金店的工匠兼店主,也可能是你昨天下单的某件淘宝爆款外套的店铺掌柜。他们可能是北漂沪漂各种漂,买电动车可以让他们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事实上这种在人们看来完全被限购/限牌政策催生出来的需求并不完全是中国特色,只不过借着弯道超车的东风,这部分需求恰巧在这片土地上被电动车满足了而已。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低端电动车和日本的K-Car一样都是“生产资料”

买电动车的淘宝掌柜,和开着K-Car送货的霓虹国个体户,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样理解是不是更通顺一点呢。

硬币的另一面是那些把电动车当做首饰的人。既然是首饰,那么汽车之于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件工具,首饰的花样是可以天天换的,自然汽车也可以。可能马上有人跳出来反驳:40万,买台豪华品牌SUV都嫌费劲,哪有这么高端?一台汽油车当然不够高端,但电动车可以。一台与众不同的电动车,可以是精致生活,可以是环保先锋,可以是极客,可以是创咖,和多少具皮囊相配,就可以有多少重定义,说它是首饰,是不是还挺对呢。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充电车引发了许多争议

所以,蔚来的定位很精准。有逼格的电动车,是卖给上文说的第二种人的。

据说在媒体沟通会上,媒体提问的焦点集中在硬件配套和服务环节,开喷充电车、换电池结构的文章充斥着朋友圈,逻辑也灰常站得住脚——你如何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皇帝不急太监急,话糙理不糙。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三分钟换电,特斯拉也玩过

就像“中医不能用科学的逻辑来予以评判,因为中医从来都不是一门科学”一样,蔚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至少在现阶段,不能用汽车工业的逻辑来预测他们的前景。

我无意对ES8的销量做出预测,事实上一万台也好,十万台也罢,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对于一个年销量千万级的市场来说。

选择有逼格的电动车,更像是选择小众奢侈品,用工业级产品的逻辑来推敲,本身就已经犯了逻辑错误。小众奢侈品,是卖给小众人群的,不由大众来消费,其价值不由大众来定义,其成败也不取决于大众。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内饰包含了大屏幕和Nappa真皮这样的高档用料

可能又有人跳出来反驳:“蔚来选择江淮这样的传统车企代工,难道不是工业化生产吗?”iphone由鸿海代工没错,鸿海也可以给任何一个做手机的公司代工,代工而已。从发布会现场的展车情况来看,似乎LOGO也不必要出现了。

我很看好蔚来的未来,因为目前看来,所有新造车企业讲的概念中间,蔚来落地的最快最好,占得先机领先一个身位的优势已经确立。

蔚来:这台电动车真要成为第二个特斯拉?

涉足方兴未艾的Formula E让蔚来赚足眼球

至于蔚来是不是代表着未来,我觉得蔚来讲的概念仍然在汽车的前置定语上做文章,人机互动、创新服务等等,都还没有触及“车”本身。这个话题太大太沉重,事实上也不可能由一家公司来承担(虽然很多公司都这样宣称),我等围观群众还是静静吃瓜,静静坐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