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2018年7月7日,阿里巴巴商學院2018總裁班走進阿里雲大學,對話阿里雲大學副總經理正雄(何兵權)老師,聆聽阿里雲的過去、現在、未來……

1.阿里雲的商業模式及給社會帶來的價值?

2.阿里的中臺具體指什麼?是怎麼運作的?

3.阿里雲在人工智能層面的戰略考量?

4.“雲”的未來是公有云or私有云?

5.阿里怎樣培養人?阿里文化如何讓人聚力?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以下是正雄老師的分享

阿里雲的核心競爭力、商業模式

阿里為什麼一定要自主開發雲計算?提到阿里雲,就不得不提到那個備受爭議、曾經被罵了整整四年的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十年前的王堅博士,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騙子——王堅是心理學博士,一個學心理學的跑到阿里搞科研,本身就很可疑。但他卻堅定的和馬雲老師說,

未來“雲”會像水、電、煤一樣變成一種公共基礎設施,投入雲計算不是為了當下,而是為了將來。沒有自主技術是會要你命的!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即使內部對雲計算爭議很大,馬老師也非常堅定自己的目標:每年對雲計算投入10個億,連續投10年。

之後,王堅博士集合阿里巴巴整個集團的技術力量, 2000個工程師花了3年時間,做了一套中國自主研發的雲計算大規模操作系統——

“飛天系統”,目標是將幾千臺乃至上萬臺普通PC服務器連接到一起,變成像是一臺多功能的“超級計算機”,來實現超強計算性能。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飛天”系統具備了比以往系統更強的性能以及強大的計算能力,這為網商貸做到“秒級”放貸提供了技術基礎。“飛天”開始通過公共雲、專有云、混合雲等形式對外提供大規模計算服務,網商銀行也成為第一家跑在雲上的銀行。

阿里雲靠什麼賺錢?

①服務器租賃

企業的系統軟件主頁搬到阿里雲上,用阿里雲的服務器進行託管,按照所用服務器的臺數、使用時間進行收費。這是阿里雲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

②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阿里的電商平臺一年交易額超過4.68萬億元、一天訂單量超3000萬、一天包裹數超1個億,將阿里雲在電商領域的龐大數據實踐應用到其他企業中,提供一套個性化定製的綜合解決方案。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在企業方面,許多大公司擁有上百家子公司,每一家公司又有無數個系統,然而所有的系統都是按照“屁股決定腦袋”部署的,是根據組織架構端進行垂直式的佈局,並沒有橫向打通。但阿里雲能夠實現各個公司系統底層的打通,數據統一在雲上。

什麼是數據中臺?

阿里曾經歷過一段無比痛苦的時期,當時淘寶與天貓的賬號數據並未打通,因為兩個平臺的賬號體系不統一,此外平臺衍生的訪問數據、支付數據、物流數據等錯綜複雜,所有的經營、生產、管理、客戶關係等等都是“各自為政”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作為用戶,疑惑的是都是阿里的平臺,為什麼在各平臺的賬號不能打通。對於各子公司的 CEO ,他們也始終搞不清楚自己的用戶到底是多少,各個數據都是相互重疊的。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阿里巴巴用了3年時間,搞出了數據中臺

具體來說就是淘寶、支付寶、天貓等所有原始數據由集團統一管理,叫做數據中臺。當一個用戶數據形成,其瀏覽軌跡、頁面停留時間、頁面訪問深度、產品轉化率等等能夠被打通,通過數據中臺實現統一管理和調動,並通過不同維度實現不同子公司擁有不同權限。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數據中臺上面依次有業務中臺、SAAS 應用軟件和服務,數據中臺是神經中樞。這確保了從一開始就不能“各自為政”,是從整體出發來運行的。

這就是阿里的數據中臺,同時也衍生出了阿里雲的商業模式,就是向B端客戶輸出一套綜合解決方案,把企業中的各種數據打通,並在此基礎開發應用,理順業務流程。之後在上面分權限、分部門,不同的部門可以看到不同的數據,保證數據的唯一性、流通性。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另外,在提供政府服務方面,阿里雲可以實現一站式解決車輛管理、房產管理、 教務管理、出入境管理,最終演變成互聯網市民中心。未來阿里雲可以實現將政務服務統一接入到支付寶,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和數據流通性,數據因為流通才會有價值

“雲”的未來:公有云?私有云?

未來商業叫做智能商業,也就是把所有的原子變成比特(0,1),把線下全部搬到線上。把農業的場景和農夫都搬到線上,讓垃圾桶滿了自動報警,打造智慧小鎮等等。數據的價值就在於解決整個社會的效率

然而,總會存在這樣的疑慮:“我為什麼要把數據搬到你家”?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這就涉及到數據安全問題。把數據移到公有云上,好多人都會覺得這是把數據從自家機房搬到了公共區域,是不安全的。但事實是,公有云往往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安全防衛體系,而自家機房有可能分分鐘被黑客攻破,這就相當於國家軍隊與自家小區保安的差別。

在我看來,今後一定是公有云的未來,因為只有公有云才會讓效率極大的提升。關於公有云與私有云的討論,其實是一個思維認知的問題。

阿里雲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一定有個前提,那就是數據。數據一定要搬上雲端,讓數據流動、在線、實時,這樣的數據才會有價值。

阿里雲現在在做的事就是先要把數據上“雲”,之後才能夠做算法、做應用、才能夠變得智能。今天所講的工業大腦、醫療大腦、農業大腦、智慧小鎮都是智能化的表現。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比如要讓一個小區做到智能,首先要採集到數據,即這個小區的綠化、溼度、溫度、車輛的車牌等等,只有數據被採集、被測量,才能夠與智能設備發生關係,進而加以運用。

另外,所有的數據一定是互聯互通的,因此阿里的第五條賽道就叫做物聯網。只有物聯網把所有的一切都連起來了,後面才能做到智能。

例如阿爾法圍棋大戰,是事先將圍棋全部棋譜下載到系統裡面,機器人利用概率論方式測算,從而決定下一步怎麼下,同時, 會讓機器進行自我學習。

阿里文化如何實現聚力?

1. 平等開放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一個企業的文化很大程度上與老闆相關。馬老師是典型的紅色性格:平等、親切,開放。比如馬老師自己親自倡導“去總”文化,每一個阿里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花名;會在年會上扮演員工喜歡的角色,穿朋克裝等等,這都是為了營造平等的文化 。

目前阿里集團一共有 6.5 萬人左右,自我定位是一群“又傻又天真,又萌又猛,不要裝逼,不要悶騷”的有理想的年輕人。HR 的工作就是讓“一群有情有義的人,一起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2.使命願景驅動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在文化層面阿里一直在談使命、願景、價值觀,無論阿里內部哪一個團隊,一定是使命願景驅動的,這也是阿里所講的理想主義。

3.六脈神劍

阿里在價值觀方面有六脈神劍:即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激情、誠信、敬業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這其中客戶第一是一劍封喉,也是最重要的價值觀。阿里在排序上也講究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為真正做到關注客戶體驗,以客戶需求來驅動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打下文化內核的底子。

團隊合作和擁抱變化是指做事的原則。因為沒有一件事是一個人做的。如果一個新的事務已經發生,但團隊每個人都“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時最容易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

激情、誠信、敬業是講做人的:阿里的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就這 6 個詞的考核佔據價值觀的 50%。如果這些不達標,所有的成績都要打折。

4.用人

阿里巴巴在招人方面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是“平凡人做非凡事”,今天的用人觀念是“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

阿里雲的昨天、今天、明天……

最後,我想強調,阿里能夠成長到今天絕不是僅靠企業文化就能實現的。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屬於這一時代的企業。阿里能做到今天,最重要的是業務不斷在迭代。如果業務走錯了,文化再好也沒有用。

業務佈局一定要在最關鍵的時間切入,如果超過這個階段就會被淘汰,更成為不了這個時代的主流。一個企業只有“業務+文化”才能實現最佳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