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疫苗引發全民恐慌,「新聞發言人」們究竟還在等什麼?

《我不是藥神》還未下映,《疫苗之王》又迅速闖入公眾視野。下半年伊始,醫藥行業先後兩度捲入風波,不斷沖刷著民眾的好感。如果說前者對盜版藥品法外之情的探討,還折射出了醫藥公司的進退維谷窘境,令輿論對“天價藥”生出了幾分優容和理解。那麼後者赤裸裸地使用藥效存疑的問題產品牟利,卻是直接擊中了民眾關於生命健康安全這根最敏感、最薄弱的神經,讓醫藥生產和監管陷入信任危機。

致命病、抗癌藥不常見,也不常被提起,但疫苗注射卻是每個兒童幼齡階段都必須接受和跨過的一道門檻。原是一道強力保障,現如今變成了嚴重的威脅,輿論場中人人自危,消極和恐慌正在蔓延。問題疫苗究竟銷往哪裡、如何驗證孩子是否注射過問題疫苗、被注射後又該如何補救?民眾迫切地想要獲得足夠的、值得信賴的信息,來安撫內心的焦躁,以及滿足亡羊補牢的需要。遺憾的是,儘管國家藥監局已經責令立案調查,但各地的監管部門的表現依舊冷冷清清,主動發聲者甚少,提供有效信息者更少。

也許是因為屬地管理原則。長春長生一案並非發生在本地,這讓許多管理者認為,應儘量保持低調,避免吸引輿論關注,令禍水東引平白受到攻擊。也許是缺乏“先聲奪人”和“未雨綢繆”的意識。事件仍未發酵到自己的身上,就權當做熱鬧看,等到迫不得已了再介入。但樹欲停而風不止,我們都很清楚,長春長生的疫苗產品銷售面廣,各地區都有可能接觸到問題疫苗。疫苗的源頭遠在長春,疫苗效果卻可能作用在隨便哪個省市。譬如在深圳,就有網友關注到東門社康使用了與該問題疫苗僅差一批次的百白破疫苗,喊話深圳相關部門站儘快出面鑑定。掩耳盜鈴式的沉默帶來的不是輿論的平靜,相反是等待中持續消耗的耐心及其不滿。

問題疫苗引發全民恐慌,“新聞發言人”們究竟還在等什麼?

疫苗問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問題疫苗被曝光以後,許多的部門和單位都聲稱“全面徹查”“正在調查”,但這些輕描淡寫的回應在洶洶輿情面前越來越站不住腳。7月23日網絡間出現了一篇名為《我花了 14 個小時找了一下長春長生們究竟賣到了哪裡去》的分析文章,其中圖文並茂地展示了長春長生所產疫苗在各省市的分佈情況及數據。無論這篇網帖是否可靠,一個普通的網民用14個小時追蹤整理了疫苗的去向,但掌握監管信息的政府部門歷經7天168個小時卻仍然不能就問題疫苗問題給出明確說法和解決方案,如果不是工作效率低下,那麼有關單位就需要反省一下工作態度了。

隨著長生生物狂犬病疫苗造假事件愈演愈烈,在繼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之後,7月2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也終於面向公眾表示,省內無長春長生生物涉事批次狂犬病疫苗。但在曾經發生過乙肝疫苗致亡事件的深圳,除了被動接受媒體採訪,有關方面遲遲未有動靜。

從設置議題的電影到揭露傷疤的現實,從偶發個案的虐童到成產成鏈的疫苗造假,累積的輿論情緒急需宣洩口。在此次事件中,如果不能有更多的細節披露,以進一步確定受害群體和事故責任,監管部門和其他相關企業必將承擔來自輿論的怒火。深企康泰生物被指涉嫌疫苗生產造假一事就是典型。儘管多方均對《疫苗之王》的合理性提出質疑,康泰生物更直指其強行聯繫兩家企業有煽動輿論的嫌疑。但在沒有政府權威背書、在主管部門沒有明確表態的情況下,輿論只能用猜想來增補信息真空和判斷事實真相,進而加劇了誤解和恐慌。

從15年前的“非典”危機,到7年前的“7.23”事故,都無不說明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積極發佈信息,及時回應關切,才是應對社會恐慌性危機的最佳途徑、不二法門,為什麼到如今有了無比發達的網絡媒體和無比暢通的發佈渠道,卻反而退步到了靜默無聲啞口無言諱莫如深的可怕境地?

正如某網友的評論,“謠言和恐慌止於信息公開透明,迴避和沉默只會造成更大的恐慌和傷害”。對於深圳來說,市疾控中心或相關主管部門理應儘快主動發聲,消除社會恐慌情緒,也讓不實傳言能夠得到澄清,引導輿論重歸理性。

疫苗事關生命健康,質量安全容不得半點瑕疵,不能有一點僥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一查到底嚴肅問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李克強總理批示“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我們期待快速應急機制的完善,人們知情權的充分滿足,我們期待政府部門果敢有有力的行動,我們期待對違規違法者的堅決打擊,讓疫苗行業同樣要打好“疫苗”,共同守護我們的“健康中國”。(作者:黃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