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流行音樂的壽命,曾被黃偉文借謝安琪之口,在《年度之歌》裡唱出:“全年度有幾多首歌,給天天地播。”

任這一年再風光的歌曲,次年也會被逐漸淡忘。

然而有些旋律和歌詞,經久不衰化為傳唱經典。是因有些歌手,定要把人們耳中轉瞬即逝的“流行歌曲”打造成“藝術作品”,音樂言之有物、編曲飽滿瑰麗。

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 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華語樂壇曾經繁華至極,彷彿每年都有百花齊放的音樂才華,源源不斷地展露於光芒萬丈的各大頒獎禮上。而如今凋敝的樂壇,值得期待的音樂人已經不多。當一位歌手發佈新專輯,能在樂迷之間引起強烈期待、矚目轟動,已經是當世為數不多的現象。

這位歌手把自己的第十三張專輯命名為《No.13 作品:跳舞的梵谷》。她說,這樣看起來更像藝術品。是的,她如今已經有資格決定自己的作品該是什麼模樣。

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 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在華納時代,一首首流行至心扉的歌曲收攏了無數的80、90後成為她的粉絲,殘酷的商業體系成就了光芒燦爛的——「華語天后」孫燕姿。作為華語樂壇黃金時代最成功的流行歌手之一,她疲憊奔波於舞臺演出與頒獎禮之間,失去了普通人的生活維度,也失去了最初追逐音樂所帶給她的歡樂。

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 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如今穿過時間的叢林,她似乎不想再聽命於那些曾賦予她成功的規則,輾轉環球的她要打破常規,自我打造所向往的音樂世界。

同名歌曲《跳舞的梵谷》,初聽不入耳,破碎的旋律、高深的句子;不再是一貫印象中旋律優美入心的大氣情歌,卻展現了昇華的唱功與遞進的情感,一切都是那麼的“反流行”。在一位著名流行歌手的歌曲列表裡,尤其顯得獨樹一幟。

編曲新奇華麗,復古的調性搭載提琴的錯拍加入,充滿張力和畫面感,使人感受到極強的情緒,整首歌充盈著歌劇般瑰麗的色彩,音樂體格有別於一般的流行音樂。

《跳舞的梵谷》唱的是“孤獨”,是與世界的“出離”,梵谷(即梵高),是為大家所廣知的孤獨悲情的藝術形象,生前不被理解的才華,死後才被津津樂道“封神”。音樂同理,脫離了泛泛而同的流行範疇,方能被人們真正銘記。

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 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The starry night / 梵高作品

理智與瘋狂並存的扭曲人性探討,是更加普世和宏大的願景。光是這個定位,就註定了這很有可能將是孫燕姿音樂事業上的新高度。這也許是孫燕姿邁向神級天后的最後一步,一張完整的藝術概念專輯。王菲《寓言》《浮躁》如此,林憶蓮《野花》《蓋亞》也如此,放棄音樂的流行程度,追尋藝術概念特性。孫燕姿坦言:“沒有想要更多歌迷,只想探討不一樣的作品。”

“到了一個年齡你會覺得,很多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色地帶。所以這個是年齡給我的禮物吧。因為我在推這首歌的時候也面臨到一些疑惑。其實我早就知道這首歌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或喜歡的。”

脫去流行音樂糖衣,邁出藝術概念一步 | 孫燕姿《跳舞的梵谷》

“我覺得這首歌看你在什麼階段,就像我講的它比較適合年紀大一點的,或者比較想要冒險的那種個性,所以它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其實音樂本來就是看每個人的品味,沒有絕對就是大眾的,當然也有這種歌曲,可是那個不是做音樂的目的。

孫燕姿用三年時間來完成這張專輯,是突破最大,最有誠意的一張。為的不僅僅是給歌迷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更是給自己最好的肯定。她不再痴迷於閃光燈下被萬人追隨,而返璞歸真在樂譜前打磨音樂可能性。

一個優秀的歌者,除了傳遞歌曲本身的概念,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粉絲追捧為上的時代裡,音樂作品能讓聽眾本身被啟發,被鼓舞,被共鳴,被咀嚼,被回味,才是它被銘記的真正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