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公元263年,歷經43年的蜀漢帝國走向滅亡,司馬昭的滅蜀大計取得圓滿成功。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昭殺了二位功臣,一位是鄧艾,另一位是鍾會。

要說鄧艾和鍾會,誰更死得冤,那非鄧艾莫屬。因為鍾會手握重兵,帳下魏、蜀軍隊總計20餘萬,確有謀反之意,而鄧艾除了功高震主外,並無謀反之心,反而對司馬昭忠心耿耿,在滅蜀之後,又提出滅東吳的大計。

鄧艾家境貧寒,幼年時期當放牛娃,但他從小有大志,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鄧艾喜歡屯田這門學問,認為農桑乃國之根本,農桑發達,糧食就充足,那國家發動對外戰爭就有足夠的保障。

除了喜歡屯田外,鄧艾還精通軍事,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裡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當時,鄧艾只是一名普通的農夫,出身貧寒的他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鄧艾平淡地過了近二十年,好不容易當上了典農功曹,幫助管理屯田,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洛陽太尉司馬懿。

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升任尚書郎。鄧艾不負司馬懿厚望,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六七年間,就在淮河上游積蓄三千萬斛糧食,這些糧食夠十萬軍民吃上五年。

從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展,曹魏在東南的防禦力量也大大加強,東吳不敢進犯。

司馬懿死後,司馬昭按照父親臨終的遺命,繼續重用了鄧艾,封鄧艾為徵西將軍,以防蜀漢進犯。蜀漢姜維屢次北伐,起兵攻打魏國,都被鄧艾打退。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公元262年,姜維再次伐魏,攻入洮陽,因勞師遠征,給養困難,最後被魏軍打敗,退到沓中。總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藉此良機,制定了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戰略。

公元263年,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牽制姜維在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乘虛直取漢中,然後直搗成都。

後來鍾會攻佔漢中,但是被姜維阻攔在劍閣,雙方僵持不下,此時鄧艾出奇兵,進行大縱深迂迴穿插,繞過蜀軍的正面防禦,偷渡陰平,直搗成都,劉禪投降,蜀漢自此滅亡。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鄧艾進入成都後,安撫百姓,大封蜀漢群臣,受到蜀人的擁護,同時也有功高震主的嫌疑。早有謀反之心的鐘會,想借此機會汙衊鄧艾謀反,用司馬昭之手殺掉鄧艾,然後他好揮師入蜀,做蜀王。

一個是功高震主的鄧艾,一個是手握重兵的鐘會,司馬昭一個都不想留,先是利用鍾會之手除去鄧艾,再親率大軍進駐長安,利用監軍衛瓘使用計謀除去了鍾會。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鄧艾臨死前仰天長嘆:“我是忠臣啊,居然淪落到這種地步,白起的境遇,於今又重現了。”

司馬昭冤殺了滅蜀功臣鄧艾,然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后,卻堅決要為鄧艾平反。

公元265年,司馬炎發佈詔書說:“徵西將軍鄧艾,居功自傲,失去品節,應處死刑。但下達詔書之日,鄧艾遣散人眾,束手受罪,與那些貪生作惡的人,確有不同,特此大赦。如果他沒有子孫,可以為之立嗣,使祭祀之禮不絕。”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公元273年,司馬炎又再次下發詔書說:“鄧艾創立功勳,束手受罪而不逃脫處罰,他的子孫也淪為奴隸,我常常同情他們,可任命他的嫡孫鄧朗為郎中,算是為鄧艾平反了。”

鄧艾曾為司馬懿所器重,雖然繼續被司馬昭重用,但終究還是被其殘忍殺害,最終還是司馬炎替他平反昭雪。鄧艾真算得上是三國中最冤屈的大將了。

三國第一冤將,司馬懿重用他,司馬昭冤殺他,司馬炎堅決替他平反

鄧艾文武全才,在滅蜀大業上居功至偉,但是他不懂政治,既沒有鍾會的陰毒,又沒有司馬昭的城府,而且在遇到危難之後也不能自保,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政治陰謀最可憐的犧牲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