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这30亩苗圃,明年就能盈利!”

“核桃树底再套种上药材,过上两三年,1亩能收益1万多块钱。”

“用咱蛋白桑喂出来的猪,那可是生猪中的‘劳斯莱斯’。”

……

佳县官庄刘才沟的村情家底,对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王彦裕来说,早已如数家珍。2017年,刘才沟实现整村脱贫,但怎么做到脱贫不返贫、脱贫能致富、致富能持久,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帮扶单位以及刘才沟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脱贫摘帽并非扶贫终点

一早出发来到佳县官庄刘才沟村村委会,与乡政府召开座谈会,新驻村干部表态;熟悉刘才沟村地形地貌;回到村委会,担水、生火取暖、打扫卫生。

——摘自2月28日《扶贫工作日记》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王彦裕(左)、刘光军(右)等查看核桃长势。记者庄晨阳摄

今年正月十三一大早,王彦裕和搭档女林业工程师张成榆、90后寇书鸣,驱车来到了刘才沟村,接棒同事,旋即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村里的脱贫帮扶工作上来。半年来,当年的白面城里人,已然成了刘才沟的黑面“土著”。

“晒的,一天爬山上坬、进村入户,不黑才怪。”在官庄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牛宏伟眼里,市林业局派驻到刘才沟的这3个工作队员,“都是实实在在来干事的好干部”。

刘才沟行政村由刘才沟和妹山两个自然村组成,辖区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0户955人,常住人口467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142人,得益于市林业局的大力帮扶,2017年整村脱贫摘帽,目前还有贫困户8户18人。

“今年再脱贫6户16人,剩下的2户2人由政策兜底。”村党支部书记刘光军扳着手指头,历数这几年的变化。

这个曾山大沟深的穷地方,如今已是翻天覆地大变样。砖茬联户路、通村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站、文化广场……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干巴巴的数字背后,凝聚了脱贫帮扶干部这几年来的真心、真情和真帮。更为可贵的是,村民的思想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激发贫困村民通过双手劳动致富的动力,村上设立了爱心超市,所有物品的发放采取让贫困村民参加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和个人家庭劳动换取积分的方法,按需免费领取,贫困户均可凭积分卡免费领取所需物品,形成“比创建、比卫生、比参与”的良好风气。

同时,驻村队员结合社员大会,讲授“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文化,利用茶余饭后的空闲时间,组织群众闹秧歌。目前,建设幸福养老院的事情,也被提上了日程。

刘才沟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刘增厚感同身受,他翘起大拇指,连说了三个“好”,“他们(工作队)做下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了,说谢谢哪够!”对于村民的感谢和赞誉,王彦裕和队员们觉得更是一种鞭策。

“我们肯定有离开的时候,得给村里留下几个能长久发展的产业。”工作队的想法和当地政府不谋而合。

“三变”改革盘活各种资源

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宣传林业产业政策;讲解“三变”改革工作;介绍市林业局为村集体经济建设苗圃计划;各村小组选举村民代表。

——摘自3月15日《扶贫工作日记》

刘才沟村自然条件较差,5560亩耕地均为旱地,以半坡地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且年轻村民外出人员增多,在家村民老龄化问题突出,撂荒地、无劳动力土地增加,集体土地管理不善,常绿树种较少,村民收入单一。

鉴于此,当地政府和工作队同村“三委”会研究决定,“三变”改革先从回收村集体土地开始。

种了多年的地突然要收回,这让有些村民心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抢种的现象。工作队通过召开社员大会,发放回收村集体土地征求意见表,选举产生村民代表,给每个抢种户多次入户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多次召开收地专题会议。最终,刘才沟村多年来的集体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只有用情用心去为群众办实事,才会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回想年初那一次次“家访”工作,王彦裕和刘光军感慨良多,以收回210亩集体坝地为突破口,刘才沟村这次一口气收回了4块集体土地。

其中,坝地与佳县一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签订保底收购高粱协议,全部种植高粱,由村集体自主经营,今年就能见效。

“预计亩产1600斤以上,纯收入有30万元左右。”王彦裕早就算好了经济账,他盘算要是每斤再涨1角,村集体的账面上就能增加3万元。

得益于刘才沟的有益探索,官庄便民服务中心的其他13个行政村也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变“死资源”为“活资产”;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成为股东。

牛宏伟表示,官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并创办了实体产业,683户贫困户收入有了保障,近万人受益。而在启动初期,中心财政给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注资10万元,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壮大集体经济富民强村

检查蛋白桑基地苗子生长情况,安排浇水覆土工作;继续指导苗圃建设;入户走访。

——摘自4月26日《扶贫工作日记》

6月下旬,妹山30亩蛋白桑长势良好,足有齐膝高。“刘书记你看,这个叶子有点起虫子,得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专业出身的张成榆,招呼刘光军过来,指着桑叶上几个不易发现的小黑点说道。

蛋白桑也叫饲料桑,营养价值极高,最高能长到两米多,可连续收割50年,三年后每亩产量可稳定在4500公斤左右,可有效解决畜草矛盾。

30亩蛋白桑是市林业局的一个引种试验项目基地,设在村里的佳县杰苑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贫困户的养殖产业扶持资金以村集体的形式注入到公司,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配”的办法,入股两年内返还本金(第一年返还不低于本金的50%),保底金额分红按入股金额的0.6%返还;二次分配按当年利润的10%分红。

“猪特别喜欢吃,吃了就睡,睡着长膘,成本降低了60%。”公司负责人王郑伟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他说肉猪吃了长膘长肉,母猪吃了保胎保产,用蛋白桑喂出的猪称之为生猪中的“劳斯莱斯”。

根据自身行业优势,结合刘才沟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还为村集体建了30亩的苗圃基地、260亩的核桃基地,加上之前的210亩高粱基地,村上的“四大基地”如今已初具规模。其中,苗圃基地和高粱基地都属于村集体自主经营模式,收益后,将净收益提取15%为公益金,用于65周岁以上老人、上大学、特大病等;20%提取为公积金,用于经营风险和扩大再生产;提取5%用于在册贫困户脱贫,进行动态管理;剩余60%用于全村股东分红。

核桃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在撂荒核桃地套种药材远志,不仅为核桃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提供了条件,在解决撂荒地的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不光要兴产业,我们还计划带出3支专业的队伍。”王彦裕说,在实施“四大基地”的过程中,要给刘才沟培养出专业的苗木养护队伍、核桃管护队伍和蛋白桑种植队伍。

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脱贫攻坚|念活“山”字经 广种“发财树”

农业科技报榆林记者站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以”聚焦三农,关注百姓福祉”为宗旨,秉承实事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为榆林人民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

中国农科新闻网:http://www.nkb.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