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

自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以来,作为在全国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中走在前沿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对落实、使用好这个《指导标准》率先进行了基于实践的探索。

4月2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国教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专家、教师研修机构的培训者、一线教师汇聚一堂,聚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分享、互动研讨!研讨会亮点多多,快随播报君一起看看吧~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研讨会现场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申军红主持研讨会

领导致辞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讨主题和内容。

她强调,《指导标准》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进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标准的落实和使用,需要在教师工作司的领导下,由专家、培训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来研究和实践。

她期待大家通过研讨,贡献智慧,产生成果,促进《指导标准》的使用。

专家研讨

宋冬生:

破解痛点 指导“做事” 用出实效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综合组副组长、

合肥师范学院教授宋冬生作专题发言

宋冬生教授提出,《指导标准》是去痛的举措、“做事”的课标、有用的指南。标准框架依据“做事”逻辑,培训目标强调以学定培,培训需求突出对标诊断,培训课程要求因需设课。宋教授建议全员用、国培用、分类用《指导标准》。

魏振水:

用好《指导标准》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指导标准》研制项目办负责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教育出版事业部主任魏振水作专题发言

魏振水主任系统阐述了我国教师培训的演变及特点,并介绍了《指导标准》的研制过程。他提出,用好《指导标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要做到学标准、做工具、建体系、信息化、档案化

余新:《指导标准》对培训项目设计的

用途与启发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师研修中心主任余新教授作专题发言

余新教授提出,《指导标准》的“能力诊断级差”帮助培训者对学习对象做出专业判断;各级指标为培训主题提供了专业参考;核心能力极差的描述为培训目标提供了方向;实施建议为培训实效性提供了方向引导;“基本理念”为培训专业性提供了方向引导。

罗滨:

从教学能力到育人能力——

《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综合组副组长、化学学科组成员,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作专题发言

罗滨校长提出,第一,教师的成长应在讲台上。教师通过学习获得发展学生素养的能力。第二,《指导标准》强调从教学能力到育人能力,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把握关键环节、精心设计课程、深度互动研修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使用指导标准助力教师成长。

《指导标准》深度理解国家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学科育人价值;直接支持教师日常工作,按工作的逻辑研制标准;因地因人而异设置课程,“学习—研究—实践—改进”。

使用《指导标准》的难点是依据标准的教学能力诊断。突破难点需要教研员和培训者的自我能力提升。用教研员的高峰带动教师教育、教育质量的高原和高峰。

权威声音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综合组组长、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教授讲话

钟祖荣副院长的讲话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如何看待《指导标准》

《指导标准》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是有突破的,同时也是待完善的,还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修改完善。

如何理解《指导标准》

要理解能力项和划分的依据,这是理解的基础和关键;要理解能力项的诊断;要理解培训的目标;要理解课程的针对性、体系性和对应性。

如何使用《指导标准》

在培训的组织上,研训一体,组班式培训、自主选学;在诊断的操作上,包括诊断时间、诊断工具、诊断结果呈现和应用等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

课程开发上,一方面利用现有的优质培训资源,另一方面建设资源库、课程平台,要特别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在培训评估上,要把培训或者学习的环节与应用转化的环节衔接好,注重学习的结果和行为转化、能力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王薇处长讲话

王薇处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导标准》的研制和出台是一件:

好事

以需求为本,科学落地,实现分层分类培训,并与学分管理一体两翼实施,是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难事

一方面是“两标合一”,即教学能力标准和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合一。另一方面是对培训的课程资源、组织形式、培训者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新事

在国际上,是首次研制出台培训课程标准,是重大的创新。

分学科研讨

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聚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展开《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的研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高校、研修机构、中小学近50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研讨会由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夏满主持。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小组研讨交流

研讨会的指导专家为《指导标准》研制综合组副组长、语文学科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王教授以“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为题作专题报告,并对教师们的困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综合组副组长、语文学科负责人,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上,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夏满副主任围绕“义教阶段语文教师‘课文的教学解读’能力调研诊断工具研发”这一主题分享了团队研发的案例。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教研室副主任、

中学语文教研员夏满分享案例

还有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化英做了“依标而培,因需而训,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化”专题案例分享。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化英分享案例

数学学科

数学学科聚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展开《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的研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四十余位教研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了专题研讨。研讨会由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教研室副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

黄延林主持。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数学学科研讨现场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初中教研室副主任、

中学数学教研员黄延林主持研讨

本次研讨的指导专家为《指导标准》研制数学学科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马教授以“数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的研发及其运用”为主题,解读了《指导标准》的核心内容,介绍了数学教师能力诊断工具的研发思路,并以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能力诊断工具的运用过程,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引领性的专业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数学学科负责人、

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上,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刘锌从标准的认识与理解、标准与区域培训工作的对接、基于标准的能力诊断工具开发三个方面,介绍了应用《指导标准》完善海淀区学科教师5+M+N研修课程的工作设想,详细阐述了探索能力诊断工具开发的实践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刘锌分享案例

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聚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展开《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的研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20余位教研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参与了专题研讨。研讨会由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化学教研员尹博远主持。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专家组内指导

指导专家

为《指导标准》研制化学学科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王授对《指导标准》的内涵进行解读,并介绍了基于标准的诊断工具开发思路和实例。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指导标准》研制化学学科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作专题报告

会上,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室主任陈颖分享了基于《指导标准》的培训实践,突出了《指导标准》在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标准》会成为培训者的望远镜、标尺和工具箱。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室主任

陈颖分享培训案例

还有尹博远老师分享了“概念图”“文本分析”和“情境化测试”等多种诊断工具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水平划分的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中学化学教研员尹博远

分享诊断工具开发案例

助力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好事、难事、新事怎么做好做实?|播报

教师专业发展专家研讨会是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本次研讨会围绕“《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理解与使用”主题,教育行政机构领导、《指导标准》研制组专家和项目办负责人、地方教师研训机构负责人、教研员和培训者、一线骨干教师等发表观点,分享实施路径与策略,并聚焦语文、数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诊断工具研发,分享案例,深度对话与研讨。

研讨会对推进《指导标准》在各省、地(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以及中小学的使用,真正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信通过标准引领、专家指导和培训者的实践,教师培训将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内容来源 |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