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流行作秀:不讀書,成秀才,不孝順,成孝廉,衙門裡頭裙帶出

東漢末年,漢桓帝、漢靈帝時有一首童謠,這麼說: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什麼意思呢?意思大概是這樣:地方官員向朝廷舉薦的秀才根本不懂四書五經這些儒家經典,向朝廷舉薦的品德高尚因孝順而聞名的人,真實的情況是父母長輩被趕出家門,無所依靠。所謂的寒門,清正廉潔的人更是品德敗壞,道德低下如汙泥一樣令人厭惡。被舉薦的公門子弟稱為人才,實際上卻怯懦不敢擔當;膽子如雞一樣小。

東漢流行作秀:不讀書,成秀才,不孝順,成孝廉,衙門裡頭裙帶出

為什麼會這樣?

有網友這麼說:漢朝實行的是察舉制,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就出現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一些人為了走仕途,開始做秀,做道德秀,你不是要孝廉嗎,你不是要道德品質好嗎,這個道德品質好它怎麼講呢?這個話,它得有些表現,那麼他們就開始表現,比方說有一個人,他的父親去世了,按照中國傳統的喪禮制度他應該守孝三年,一般地說就是披麻戴孝三年就可以了,但是他為了表示他非常地孝,他不住家裡了,住到他父親的墓道里面,因為中國古人這個墓,如果家庭比較富裕的話,他墓是做得是很大的,除了墓以外,前面還有一個墓道,帝邊還有一個廬,可以搭一個草棚,在那兒守墓,他住那兒,不回家住,孝,後來被人揭發出來,三年工夫就在那墓道里生倆兒子,那本來這個事也不能做的,不能吃細糧,不能穿綢緞,當然也不能夠有生兒子的那個事,揭發出來了,假的。

東漢流行作秀:不讀書,成秀才,不孝順,成孝廉,衙門裡頭裙帶出

還有一個人,兄弟三個都想當官,老大就把大家叫過來說,我們分家吧,我們弄個假分家,我得一大堆,你們兩個得一點點,然後開新聞發佈會說我們分家了,老大得了一大堆,大部分,兩個弟弟得了一點點,大家就問了,說你們兩個弟弟為什麼分家的時候分得這麼不勻呢,弟弟說:哎呀,兄長嘛,長兄如父嘛,孝悌嘛,我們讓,於是這兩個弟弟得了美名,讓,謙讓,禮讓,好,品德高尚,推薦他們兩個做官,等他們兩個做官以後,哥仨又開新聞發佈會重新分家,每人三分之一,大家說你這是什麼名堂?哥哥說我就是想讓弟弟當官,所以我先犧牲我自己的名譽,背一個黑鍋,現在我弟弟已經當了官,我們重新分,於是大家又說這個哥哥不錯,這哥哥也是好哥哥,道德高尚,為了弟弟的前途寧肯背黑鍋了,哥哥也當官,做秀嘛,非常虛偽。

這充分反映了東漢階級固化,任人唯親的窘境,到處都是裙帶關係,也是導致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東漢流行作秀:不讀書,成秀才,不孝順,成孝廉,衙門裡頭裙帶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