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小說《三國演義》中,司徒王朗和都督周瑜,都是被諸葛亮給活活罵死的。

可見,人是禁不起罵的!

也許,你會說,是因為王朗和周瑜氣量太小,是,這也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被人罵的滋味真的不好受,不信,你試試。尤其,被很多人罵的時候,單是唾沫星子都足以把一個人給淹死。

早在多年前,孔子老先生就從正面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所以,中國人做事,歷來講究“名正言順”。簡單地說,你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反對的聲音就不能太多,要不然,吐口水的、扔香蕉皮的、開罵你的人太多,迫於輿論壓力,你的事情就很難幹成。

可見,怎樣被少罵或不被罵,也是一門學問。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這方面,我們要充分地向曹操、曹丕、劉備等老同志學習。他們都很重視輿論宣傳工作,曹丕、劉備更是靠作秀上位皇帝寶座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話說曹丕繼承曹操的王位後,自我感覺自己領導的國家,一派歌舞昇平。因為,不斷有地方報告,出現了鳳凰、麒麟、黃龍等吉祥物(報稱石邑縣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鄴郡)。也怪,那個時候的人們居然也信,反正鳳凰、麒麟等物我只在電視上見過。

而且信的人還不是普通老百姓,居然是曹魏如華歆、王朗、辛毗、賈詡等一班高級文武精英分子。他們的理解是,這種種異狀表明,上天給他們下了旨意,是要他們幹一件事情——

趕緊讓曹丕當皇帝,讓原來的漢獻帝趕緊滾蛋。

這夥人,心動也就行動了。以華歆為首的,就以種種威逼利誘的方法,逼迫漢獻帝讓位,漢獻帝在哭鬧了幾次之後,實在沒轍了,就只得答應了這事。(帝泣謂群臣曰:“朕願將天下禪於魏王,

幸留殘喘,以終天年。”)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華歆等人如願以償,自然是喜笑顏開,那就請皇帝你快快下詔吧,大家都好安心呀!

孤苦伶仃的漢獻帝只得請陳群同志起草了禪國詔書,讓等不及了的華歆拿了詔書和玉璽,帶著大家,親自到魏王曹丕的寢宮來獻納。

曹丕一看,喲,連皇帝都親自送上門來了,趕緊穿衣起床,歡歡喜喜地接受獻帝的禪讓。(曹丕大喜。)

在這封詔書裡,獻帝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蕩覆),把曹操和曹丕誇得牛氣沖天(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今王又光耀明德),這是禪讓的原因,最後還特別懇求一句“王其毋辭!”

很明顯,這並不是獻帝的本意,但是“如之奈何啊”!他只有接受的份。

曹丕聽了,心裡美極了,馬上就想把詔書接過來。(曹丕聽畢,便欲受詔。)

別小看了“便欲受詔”這四個字啊,這可是連威武的曹操一輩子想做而未曾做的事情啊!

因為這意味著代漢而自立,自己當皇帝了。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曹丕為何敢?

原因有二:一、既然手下有這麼多人支持我,漢獻帝又無力反抗,劉備、孫權集團也不敢輕易向我挑戰,漢已名存實亡,主動權都掌握在我的手裡,為何自己不做名副其實的老大?二、曹丕不是曹操,他未對天下承諾過什麼,

他就是想當皇帝

可最終還是沒把詔書接過來。說時遲,那時快。薑還是老的辣,司馬懿趕緊說,不可!

為什麼不行呢?司馬懿就說了,你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你就這樣接過來,全天下人都要罵你,說你盜竊了漢獻帝的江山(其實就是嘛),那怎麼辦呢?要學會矜持、學會拒絕。

曹丕一聽,有道理,是為我著想,那我就儘量矜持一點。於是,曹丕就請王朗寫一封奏表,自稱德薄,請別求大賢以嗣天位。

這是一讓。

漢獻帝一看曹丕送來的表,就完全蒙了,不知道曹丕搞的是哪出,下面的人逼我把位置讓給他,可是曹丕卻推脫不做皇帝,這樣最好了,巴不得呢!

可憐的獻帝,還是太單純了。看著獻帝又傻又天真的表情,華歆馬上就提醒他:以前魏王曹操晉王爵的時候,都是謙讓了三回最後才勉為其難地接受了王爵,如此優良傳統、規定動作,難道你忘了?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獻帝這下算是徹底清醒了,不得已,只好又讓桓階起草了一份禪讓書,還專門請高廟使(類似於今天的機關事務局局長)張音,恭恭敬敬、規規矩矩地捧著詔書和玉璽再次來到了魏王的寢宮。

這次曹丕沒有休息,因為他激動得睡不著,在專門等著獻帝的再次到來。

又是一篇漂亮的詔書,開頭第一句便是“諮爾魏王,上書謙讓”,親愛的、尊敬的魏王,您太謙虛了!接著又是對曹操、曹丕一陣吹捧,重點是最後一句又來了“王其受之!”

九五之尊的帝位啊,還生怕了送不出去!

這回,曹丕算是把詔書給接了。但他也學乖了,懂得舉一反三,就對賈詡說,這詔書我倒是謙讓了兩次才接受的,但是我心裡還是不放心啊,還是怕別人罵我是盜賊啊。

聰明蓋世的賈詡就安慰曹丕說,這個事啊,簡單(此事極易),可以再讓張音把詔書和玉璽給拿回去,請漢獻帝再麻煩一下,專門修一個受禪壇,再挑一個好日子,把大小公卿都聚起來,當著大夥的面,讓天子親自給你頒發玉璽和詔書,這樣就可萬無一失了。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這是二讓。

要說,賈詡還真是個聰明絕頂之人,在幾千年前,就知道召開新聞發佈會了。確實是輿情管控的高手,不去做宣傳部長真是可惜了!

詔書和玉璽又沒送出去,獻帝這次不再天真了,而是直接問下面的人,魏王又不接受,到底是啥意思嘛?

華歆就趕緊跳出來提意見了,陛下你可以築一個受禪壇,召集公卿庶民,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大方方、明明白白的把帝位禪讓給魏王。

獻帝一定在想,丟人還丟得不夠大嗎,要搞得全天下人皆知,估計心裡面都在滴血啊。

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無奈啊無奈!我只是想苟延殘息活下來,做不做皇帝已經無所謂了。可憐獻帝到了這個時候,還抱有這種奢求,還是太單純了。

轉眼就到了登臺禪讓的日子,這天,場面真宏大啊(壇下集大小官僚四百餘員,御林虎賁禁軍三十餘萬),可能是獻帝這輩子看到的也是人生最後一次見識到的最宏大的場面了。獻帝親自捧了玉璽奉給曹丕,這次,曹丕終於接了。

丕受之。一切塵埃落定。

照例要宣讀那漂亮的祭文,照例是“諮爾魏王”,照例是把曹操和曹丕誇上了天,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最後也照例地懇求曹丕“肅承天命”。

天命!天命不可違,也許這是給獻帝最大的心理安慰。

這是三讓!三讓而成!曹丕終於如願以償,終於名正言順地做了皇帝。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大魏。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曹丕得到了一個想要的結果,那獻帝結局是什麼呢?

曹丕封了他一個山陽公,並要求他馬上離開,並且沒有命令永遠不準踏入皇宮半步。

獻帝含淚拜謝,上馬而去。壇下軍民人等見之,傷感不已。

更悲慘的命運還在等著獻帝呢。

說完第一位作秀高手,接著說第二位——劉備。

曹丕篡漢自立為帝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成都,比這個消息更勁爆的是“且傳言漢帝已遇害”。

這個消息可把劉備害苦了,劉備是整天疼苦流涕,因傷心悲痛過度,以致生了病,不能上班工作,把大小政務上的事情交給了軍師諸葛亮處理。

也不知道,當初劉備的母親去世,他有沒有這麼傷心。

按常情理解,漢獻帝雖然是劉備的親戚,劉備是獻帝的叔叔,但已經是隔了好多代了,也不至於如此悲痛欲絕。

也許不能這樣狹隘地理解。

劉備超出常理的表現,這意味著他所追求的“復興漢室”的夢在一定程度上的破滅,因為他從起義以來,一直打的就是這個口號。現在漢都已經亡了,再談復興從何而來?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劉備哭的不是漢獻帝,而是自己的江山事業。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他在思考、他在憂慮,下一步該怎麼走。

劉備底下的一班文武大臣也沒閒著,可以理解,自古以來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嘛!

諸葛亮就與太傅許靖、光祿大夫譙周商量了,天下不能一日無君,我的意見是,尊漢中王為皇帝。

譙周趕緊附和:“怪不得最近有種種吉祥之兆呢,成都的西北角有黃氣數十丈;帝星也出來了,像月亮般明亮。這不正是漢中王應該當皇帝,繼承漢統,上天給予的指示嘛!”

與之前曹魏搞的鳳凰麒麟如出一轍。這叫造勢,告訴人們,劉備就該當皇帝,而且還是上天的指示,所謂君權神授也!

實際嘛,大家後來都知道了,一切都是人為的,事在人為啊!

事不宜遲,於是諸葛亮和許靖就領著一夥大小官僚就來找劉備,呈上書面的請示,恭請劉備當皇帝。

劉備看了什麼反應呢?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因為有了前面曹丕的示範嘛。更何況,劉備原本就是作秀方面的高高手呢。劉備看了,感到非常吃驚,狠狠地問了一句:“你們是想讓我做不忠不義之人嗎?”

諸葛亮趕緊解釋:“不是的,不是的。曹丕篡漢自立,而你才是皇叔,根正苗紅,理應由你繼承漢室當皇帝啊。”

劉備聽了,勃然大怒,甩下一句“我怎麼可能像曹丕那樣當竊賊”,拂袖而去。

這是一讓。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劉備如此大的反應,可能也是諸葛亮一班官員始料未及的。討了個沒趣,大家都散了吧。

諸葛亮愣在原地就想,也許自己這話說得不是很對,但一定是說到了皇叔的心坎上了的。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自信是對的。

三天後,諸葛亮又帶著大小官員來找劉備了。這次諸葛亮討了個乖,他沒有直接開口說話,而是讓許靖來說,而且不像上次那樣說得那麼露骨直白,這次說得有藝術多了。

現在獻帝被曹丕殺了,大家都希望你繼承皇位以後,去給獻帝報仇雪恨。如果你不繼承皇位,不帶領大家去給獻帝報仇,那就是不忠不義啊,大家都會對你失望的。

這話說得高大上,說得黃冕堂黃,說到了劉備的心窩子裡。我認為,這才叫說話的藝術。

所以,劉備這次沒有生氣,而是開始掏心置腹地說,雖然我是景帝之孫,但是並沒有給老百姓做多少事情,資歷不夠,一旦自立為王的話,和強盜有什麼兩樣。大家又苦勸了幾次,劉備還是執意不肯。

這是二讓。

雖然沒有成功,大夥都已經看穿劉備的心思了。只不過,還差一把火。

最後,還是由諸葛亮把這把火燒了起來。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繼劉備生病以後,諸葛亮也生病了。可見,生病也是能辦成許多事情的,有時還是天大的事。比如,後來的司馬懿也是裝病趁機奪了曹氏的天下。

諸葛亮也生病了,單位那麼多事情還得做啊,所以這不可謂不是一件大事。劉備就趕緊趕到諸葛亮府中來慰問他。

就問,軍師啊,你前幾天還好好的,這是得了什麼病啊?

軍師躺在床上,滿臉憂心忡忡,回答道,我得的是心病啊,就快要沒命了。

你得的是什麼心病嘛?快告訴我,相信一定可以醫治的。

劉備一連問了好幾次,諸葛亮只是說自己病得很重,真的就快要沒命了,至於是什麼病,閉著眼睛就是不肯回答。劉備又再三問了幾次,諸葛亮才嘆息著答道:

自我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你的手下幹,對你的話是言聽計從。我們辛辛苦苦鬧革命,好不容易才撈得這點本錢(今幸大王有兩川之地),可是現在呢,曹丕已經篡漢自立,大漢江山已經不在了,手下的兄弟們呢,都希望好好的跟著你幹,希望跟著你更上一步臺階,你當皇帝以後,帶著大家滅了曹魏,也好升官發財。可是你呢,執意就是不肯繼位,傷了兄弟們的心,眾官都對你有了意見,不久都要辭職不幹。若大家都散了,曹魏和東吳又趁機來攻打我們,這點革命本錢還保得住嗎?這正是我憂慮的事情啊。

諸葛亮確實是聰明人,一開始並不說實話,把鋪墊做足了,把氣氛營造夠了,而且劉備讓他說他才說,並且每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說了大家想說的話,說到了劉備的痛點上。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在千般扭扭捏捏、羞羞答答之後,劉備終於說了實話、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不是我不想當皇帝,是怕天下人罵我啊。(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

諸葛亮就又說了,古人說,名不正言不順,你現在是名正言順,別人有什麼好議論的;更何況,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不同意就實在太做作了,劉備都覺得自己再也作不下去了,就說,等軍師你病好了再說吧。算是默許了。

這是三讓。

其實諸葛亮哪裡有病,裝的,一下就從床上跳了起來,立馬變得生龍活虎。

而且,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青衣侯向舉、陽泉侯劉豹、別駕趙祚、治中楊洪、議曹杜瓊、從事張爽、太常卿賴恭等等官員也都早早地等在外面了,配合諸葛亮、劉備演完這齣好戲。

最後,劉備還說了句特別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話:陷孤於不義,皆卿等也!

這種騙人的事情,表面上看似好玩,實際上危險重重。弄的不好,就是欺君之罪。諸葛亮等一干同志敢玩這種危險遊戲,是因為摸透了領導劉備的心思。

國家但凡有喜事,和尋常百姓家也差不多,要請人挑個好日子,選個好地方,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

劉備舉行登基大典的地方就位於成都的武擔山,此地當然是一風水寶地,現今已開發成旅遊景區。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登基大典照例是極其隆重的,照例是要宣讀祭文的,只聽譙周在壇上,高聲朗讀祭文道……

這絕對算得上一篇經典的祭文,從文筆到結構,從形式到內容,都無可挑剔。單憑“今曹操阻兵殘忍,戮殺主後,罪惡滔天;操子丕,載肆凶逆,竊據神器”這一句,就可載入史冊。

都說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前面獻帝對曹操曹丕父子與這裡劉備對其的評價截然相反。所以,一個人的是非功過,真的要留給後人評說。既不像自己說的那麼好,也不像敵人說的那麼壞。

講話畢,諸葛亮就捧著玉璽請劉皇叔收下,都已生米飯煮成熟米飯了,劉備還不忘再三謙虛道: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

孔明早有對答之詞,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

這時,大小文武官員也恰到好處地附和到,跪下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完美,整個過程就跟拍戲一樣,情節緊湊、行雲流水。

劉備終於如願以償,大小官員也得以如願,都可以升官發財,這就是所謂的皆大歡喜了。

如果要用一首歌表達劉備此時此刻的心情,劉德華的《今天》是最合適不過了,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唱著唱著,不知不覺間劉備已淚溼衣衫,這是幸福的淚水、喜悅的淚水、成功的淚水。

曹丕劉備都是“作秀”高手?三讓而接受帝位,古人的謙讓智慧啟示

兩位演員都說完了,回到主題。

孔融三歲讓梨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在教科書上學過。其精深的道理我們未必年少的時候就懂得。中華民族歷來是禮儀之邦,謙讓的文化深入我們的骨髓。

在政治上的謙讓也好作秀也罷,那都是現實的需要。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謙讓,卻是一種美德。

這種謙讓包含了深刻的心理因素,當我們獲得讚美和實實在在的好處時,當然應該謙讓,在別人的心理上是一種平衡和安慰。畢竟,不能什麼好處都一個人拿了,語言上的調和和安撫也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文章為章臺楊柳原創所有,歡迎轉載,侵權必究。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本文能在殘酷現實無奈的世界裡,博君一笑,或偶有啟發,善莫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