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社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爲何很多合作社都是名存實亡了?

在國外發達國家,農業是很發展的,在他們農村到處都是規模化的農場。而我國,雖然是個農業大國,但農業發展水平還很低,農村還是以傳統小農經濟為主,分散而且沒有形成規模化。前些年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為了彌補這些缺點,大力倡導家庭農場、休閒農業、農業合作社等規模化經營。這樣以來,大多數的農村幾乎都建立了農業合作社。其中很多合作社都是在政策補貼下如春後春筍起來的,魚龍混雜,數量雖多,但有很多合作社,自從成立到現在,基本上就沒怎麼管理和經營過,就是一個空牌子。


農村合作社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為何很多合作社都是名存實亡了?

記得今年春節回老家時,看到村委辦公樓一端掛有“××養牛合作社”的牌子。當時我就想,為什麼只看到牌子沒看到村裡養牛呢?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是為了套國家政策補貼的,當時聽說搞養殖有補貼,於是幾個人成立了個養牛合作社,並在山上搭建些臨時棚子,然後到別的養牛場租了些牛來養。猛然這麼一看,還真像那麼回事,也就這樣應付了上面審查,等補貼到手後,馬上就只剩牌子了!雖然說這只是我們這邊的個例,但我相信有很多農村都有這種情況存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狀呢?一位老農這樣說:

第一,實際上這個現象在各地都存在,合作社是一種法人機構,但是註冊合作社的發起人初心很多不是考慮真正經營,而是想撈補貼,況切搞合作社的人很多不是真正的農民,他們很可能是鑽國家政策空子的投機商,本來動機就是錯誤的,所以他們就不可能正常運作。沒有真正用心經營的話,談不上帶領農戶賺錢,這些合作社也基本就是名存實亡了。
農村合作社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為何很多合作社都是名存實亡了?


第二,國家的初衷是好的,以合作社的形式,把零散農戶、土地、資金集中起來,搞規模化、現代化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是由於監管不到位,所以基本都是有數量沒質量。本想能夠看到一個以合作社為龍頭的新型農業模式,最終真正運行起來的少之又少。

第三,真正能運營合作社的人才欠缺。合作社就得像企業一樣的進行有效管理機制,可就靠一些農民肯定不行的,他們缺乏管理知識,沒有經營經驗。不過,現在國家正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相信以後會有不少的農業人才出現,從而真正把農村合作社辦好。

第四,缺少資金。有些農村合作社就是簡單的把一些農戶集中起來,沒有合理的運行資金,國家政策貸款呢,因為沒有好的項目和實力擔保,只是一些信用農業扶持貸款,基本數額不大,沒什麼實際意義,最終導致合作社也就不了了之了。

總之,農業合作社這條路,早晚還是要走的,但不能一哄而上,要幹一家成一家,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實施推進。一個新事物、新的生產模式,難免走一些彎路,出現一些問題也很正常,只要我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相信這條路會越走越順的!


農村合作社這條路該如何走下去?為何很多合作社都是名存實亡了?

以上就是今天我分享的內容!如果大家喜歡或想諮詢更多農村問題,你只需關注我的頭條號“閏土說農”,然後就可每天收閱到更新後的內容!同時歡迎積極點評、留言或私信,相互探討學習!謝謝!(只要關注後就可私信,來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