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從匈奴到突厥到遼金蒙古再到滿清等,他們之間有傳承關係嗎?

黑烈


我認為,以上這些民族中最大傳承的就是:

那就是不停地侵犯中原。區別只是,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

首先要明確一點,題目當中提到的金代、滿清都不是遊牧民族。匈奴、突厥、遼、蒙古,是遊牧民族。

比如創立金朝的女真人,就是以漁獵為主、農業為輔,後期加上畜牧業。對此,北宋人徐夢梓在《三朝北盟會編》中,就有記載,“土多林木,田宜麻彀,以耕鑿為業”。

至於建立滿清的女真部落,更是以農耕和漁獵為主的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完全扯不上關係。

只有匈奴、突厥、遼、蒙古才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

不過這些民族都是從北面進攻中原,而且往往以騎兵為主(比如滿清吹噓自己騎射得天下),因此給人一種錯覺,認為都是遊牧民族。

其次,匈奴到突厥,再到遼和蒙古,草原上的強權更替,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中原的王朝更替。

在遼闊的北方,數千年來,一直都是遊牧民們的舞臺,他們在這裡繁衍、生長,每隔上百年,就會南下侵略中原。

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他們就以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這樣的名字斷斷續續出現在中原史書的記載裡。

然而,就和中原王朝歷代興衰更替一樣,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儘管名字各不相同,核心統治集團各不相同,但是作為主體的草原遊牧民們始終都在那裡。

比如,北匈奴遭到漢朝打擊,被迫西遷後,留下的十萬部落就加入了佔據匈奴故地的鮮卑。“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

鮮卑六大部落之一的宇文部,就被認為是匈奴和鮮卑雜交的後裔。

同樣,成吉思汗讓蒙古人的威名傳遍世界。但事實上,他是在統一了克烈部、乃蠻部、孛兒只斤部等所有草原部落之後,讓蒙古人成為了“居氈帳的牧民”們的集體代名詞。

再次,以上這些民族,在血統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民族早期都沒有文字,缺乏可信的歷史記載,草原又是一個沒有邊界,流動特別頻繁的地域,因此,往往很難弄清楚他們的種族來源。

比如鮮卑,是五胡亂華時期最著名的一個,極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

但他的族群來源,始終有很多說法。

最近,通過檢測北魏皇族元威的遺骨,樣本檢測結果為C2b1a1b1—F1756。根據戰國時期東胡墓葬、唐代室韋墓葬的樣本檢測結果對比可以得知,以上三者的樣本都是一致的。

由此,通過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呼倫貝爾大興安嶺就是東胡-鮮卑-室韋-蒙古等民族的搖籃,也證明了大興安嶺就是《魏書》中記載的大鮮卑山,即鮮卑人最初生活和起源的地區。

此外,根據對蒙古國柔然貴族墓遺骨的檢測,發現同樣為C2b1a1b1-F1756。

因此,我國史書中記載的柔然為“東胡之苗裔”、和鮮卑是同根同祖的說法一點也不錯(

“先世源由,出於大魏”)

此外,如果從長相上來看的話,草原上最早的強權匈奴,和最後一個強權蒙古人,極其酷似。

無論是中原漢人,還是羅馬歷史學家,或者是來訪的耶穌會教士,他們筆下的匈奴人和蒙古人,都有一樣的相貌:闊臉、寬鼻、高顴骨、眯眼、厚嘴唇、稀疏的鬍鬚等等。

還有,根據分子人類學的檢測,匈奴核心單于家族的父系是R1a。

由此證明了匈奴突厥,鮮卑蒙古的核心部落來自於不同的父系人群。

最後,遊牧民族們所採用的戰鬥方式都是類似的。

在機槍大炮發明之前,草原民族對定居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靈活。他能時不時地來騷擾你,你想去打他的時候,卻早已經跑的遠遠地。

比如《新唐書》裡面記載突厥就是,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居無定所,強大了來騷擾你,打不過就跑。所以唐朝軍隊雖然多,但有力使不上。

再比如蒙古人,同樣用的是草原戰術對付敵人,在和基輔羅斯公國軍隊打仗時,蒙古人故意跑了9天,直到羅斯人進入圈套才反擊。

不過相比之下,北宋時,女真號稱“滿萬不能敵”,到了滿清的時候,主要戰術就是豬突,所以,滿清雖然機緣巧合征服中國,但他自己的死傷也很嚴重。早在吳三桂叛亂之前,就主要依靠漢人軍隊。

結論:

要想幾百個字說清楚這些民族的傳承很難,不過大家只要記住一點即可。

那就是,在遼闊的歐亞草原上,我們所知道的強權,都是從一個個最小的氏族,逐漸衍變成部落。當他越來越強大以後,又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吸納周邊的其他部落。

最終,形成一個民族。

當他因為各種原因失敗後,就像雪球一樣,又會逐漸分崩離析,逐漸退回到最初的部落形態,直到另一個強大部落的崛起。

這就是草原民族的規律。


小奔說史


就其侵略性、殘忍性、掠奪性、破壞性、民族惰性、貪得無厭性而言,他們幾乎是一脈相承的,到今天為止也沒見他們為人類做出點兒什麼貢獻,包括他們的近親南朝鮮人都一個德性。

這幫人其實都是從通古斯來的,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一撥一撥兒的都給自己胡亂起了名字,咱們中國人也是因為各地方的口音相差太大,就給他們起了名,羌、羝、戎、胡、夷、鮮卑的亂叫一氣。後來的突厥跟他們不是一回事兒,他們是阿爾泰跟高加索人的混血,維吾爾人另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