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斬斷「窮根」他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追記廣西桂平市扶貧辦原副主任馮文林

2018-07-24 14:44 | 光明日報

3個多月過去了,在廣西貴港桂平市扶貧辦,有一張辦公桌依然空著,彷彿等待它的主人——馮文林下鄉歸來。

然而,今年3月28日,長年奔波在扶貧一線的馮文林因積勞成疾,永遠倒在了工作崗位上,走完了短暫而充實的56歲人生。

近日,中央文明辦發佈6月“中國好人榜”,桂平市扶貧辦原副主任馮文林名列其中,成為廣西脫貧攻堅一線湧現出的又一位好人,是貴港市唯一的獲得者。

讓群眾生活有奔頭

“文林是扶貧工作的行家裡手,各項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回憶起昔日老同事,桂平市扶貧辦主任劉軍難掩悲痛,“我失去了一名好助手、好戰友,扶貧隊伍失去了一位好乾部、好同志”。

紫荊鎮蒙衝村是馮文林的掛點村。該村地處偏僻山區,山多田少,基礎設施落後,是廣西“十三五”扶貧開發貧困村,全村7個自然屯,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戶480人。

面對脫貧攻堅“硬骨頭”,馮文林依靠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一道,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發展杉木、沙姜、竹筍等產業,覆蓋全部貧困戶,還籌資修建了5條村屯水泥路、6座橋樑,使蒙衝村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教育扶貧,才能從源頭斬斷‘窮根’。”馮文林曾說。為讓國家“雨露計劃”惠及廣大貧困戶,他組織開展系列宣傳活動,依託電視、短信、微信和上門服務等途徑,確保可以享受教育扶持政策的貧困學子一個不落。

“多虧了馮文林這樣的好乾部,讓我們一家渡過了難關。”去年,大洋鎮裡旺村大山屯貧困戶何德強的女兒考上大學,正為學費發愁之際,馮文林幫助爭取到“雨露計劃”補助5000元;今年,兒子也順利進入城區中學就讀;如今,夫婦倆住上了80平方米的安置房,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心繫易地扶貧搬遷

盛夏時節,走進紫荊鎮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老鄉家園”,一幢幢嶄新的樓房展現在眼前。小區共有安置房17幢372套,主要安置白雲村、大廣村、蒙衝村的貧困戶350戶1460人。

“這些樓房已住滿了從大山溝裡搬來的貧困群眾。但曾經日夜奔忙的馮文林卻看不到小區新貌了,也看不到小區居民的幸福笑容了。”紫荊鎮政府副鎮長覃機揚惋惜地說。

易地扶貧搬遷,是馮文林最牽掛的事。為讓貧困戶儘快入住新居,他每天6點半前步行兩公里,趕乘前往村裡的首班車,到站後再步行兩公里,才抵達安置點。為趕進度,他風裡來雨裡去,全天候與工人打拼在工地上,累了在移動板房辦公室伏臺休息一下,連續奮戰,夜以繼日。

去年12月8日,桂平市幾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同日舉行入住儀式,世代蝸居深山的鄉親們住進嶄新的房屋,開啟了全新的幸福生活。“我都70多歲了,沒想到還能住上那麼寬敞的房子,過上那麼舒坦的日子。”王德清老人由衷地說。

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

“我們村的扶貧公路,規劃寬2.5米,後來施工隊只修了2米寬。”油麻鎮安平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禮說,因為路基狹窄,施工方以為修窄一點也可以過關。馮文林驗收發現後,當即責成施工單位返工,確保工程質量。

馮文林的叔叔馮藝華家,離公路約幾十米,施工隊看在馮文林的面上,打算順便把路修通到他家門口。馮文林知道後,及時制止了施工。

“權力不論大小,都是人民賦予的,理當服務於人民。”馮文林曾說。他分管扶貧項目監督、扶貧培訓、貼息貸款等工作,每一項工作,他都堅持原則,秉公辦事。

在有的人眼裡,審計工作任務重、工作量大,是個苦差事,馮文林卻主動請纓負責。他說,自己曾從事過這方面的工作,比較熟悉,做起來也順手。當審計發現錯發補貼資金給某些貧困戶時,他進村入戶做思想工作,追回錯發的資金,確保每一分扶貧款都用到刀刃上。

擔任桂平市扶貧辦副主任7年間,馮文林總是奔波在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導致積勞成疾。今年1月,他身體出現嚴重不適,在同事的勸解下,才到醫院檢查。醫生建議他住院觀察,他卻記掛著未完成的工作,病情稍有緩解,又回到工作中。

翻開馮文林的工作日記,每一頁紙都寫得密密麻麻。每一天,他都為扶貧的事忙碌。直到2月11日的最後一次記錄顯示,他仍然在村裡參加興修水利活動。

而這時,距離他不幸離世,只有一個多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