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易進入的26條寶寶飲食誤區,你中了幾條?

孩子的健康總是媽媽最關心的話題。寶寶吃飯是家長重視的大問題,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吃得多就是好事,所以總在食物上費盡心思。可是,你們知道嗎?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健康,只有科學飲食才會令孩子茁壯成長。寶寶飲食如果不當,不僅會影響長身體,還會間接影響心智發展。

家長最易進入的26條寶寶飲食誤區,你中了幾條?

但是日常中,很多家長卻存在一些寶寶飲食誤區,在這裡歸納了26條寶寶飲食誤區,希望對寶媽寶爸有所幫助,並引以為戒。

1、輔食越爛越好,好消化!

總有家長認為,寶寶的輔食越碎越軟越爛越好。但寶寶的輔食究竟是什麼性狀,要根據寶寶寶的月齡和出牙狀況來制定。4-6個月剛添加輔食時,寶寶的確應該吃糊狀的食物,但隨著寶寶長大,出牙,需要鍛鍊咀嚼能力。如果食物還是細軟爛,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還會影響吐字和發音。咀嚼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不斷的訓練。如果7個月到1歲這段時間,寶寶的咀嚼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1歲以後寶寶看到塊狀食物還是隻會吞不會嚼。一些2、3歲的寶寶仍然不會嚼東西其實都是嬰兒期沒有及時鍛鍊咀嚼能力造成的。

2、精細選材細緻加工

媽媽們為寶寶選擇精細食材,忽略了粗糧,這樣會丟失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植物纖維。另外,寶寶食品加工過於精細,如給寶寶提供青菜泥、麵條糊等,不僅導致營養損失,還會阻礙寶寶咀嚼能力發展,讓腸胃消化功能變弱。

3、邊吃飯邊喝水

寶寶吃飯容易吃大口,為了防止噎著,媽媽們會讓寶寶吃飯時喝水,但是寶寶胃容量較小,喝水容易讓寶寶處於虛飽狀態,而且喝水還會稀釋胃液,影響寶寶腸胃對食物的消化。

4、吃不飽或吃太飽

媽媽們常常錯誤估計寶寶食量,導致寶寶吃不飽或者吃太飽。寶寶吃不飽會影響睡眠和身體發育,過飽則傷胃,不利於消化。媽媽們要為寶寶提供適量食物,讓寶寶吃好。

5、寶寶吃肉太多

媽媽們注意到了讓寶寶多吃蔬菜,卻沒有對寶寶吃肉進行限制,這樣的情況在老人照顧寶寶時更明顯。雖然肉類營養豐富,但寶寶腸胃嬌弱,過多吃肉會加重腸胃負擔,不利於消化吸收。

6、寶寶與爸爸媽媽同餐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寶寶們開始吃各種不同的食物,寶寶們會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吃同樣的飯菜。但是對於寶寶來說,爸爸媽媽的飲食過於油膩,並不適合寶寶食用。寶寶味覺比較敏感,腸胃也嬌弱,需要清淡飲食。

7、睡前吃夜宵

寶寶食量較小,適合一日多餐,很多寶寶臨睡前喊餓,媽媽們會滿足其需求,結果影響了寶寶的睡眠。媽媽們應該觀察並總結寶寶的飲食規律,如有需要提前為寶寶加餐。

8、拒絕葉類蔬菜

大白菜、土豆也算是蔬菜,所以一些寶寶不愛吃葉類蔬菜時,媽媽會用其他蔬菜代替。但是,真的替代得了嗎?當然不是!大白菜、捲心菜、茭白、筍、馬鈴薯、藕、南瓜、絲瓜、黃瓜等蔬菜雖有其特點,但無機鹽和維生素含量低於葉類蔬菜。媽媽們可以多選用胡蘿蔔、苦瓜、番茄、柿子椒等維生素C和無機鹽含量比較高的蔬菜以及綠色葉類蔬菜給寶寶食用。

9、給蛋白質過敏寶寶食用豆類蔬菜

相信豆類蔬菜是寶寶的心頭愛,它們不僅長得可愛,吃起來口感也好。看著寶寶愛吃,媽媽也會多買一些,多煮給寶寶吃,滿7個月的寶寶可多選用毛豆、扁豆、蠶豆、刀豆等鮮豆類蔬菜。因為這些蔬菜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而且豆類蔬菜中的鐵容易被機體消化吸收,有利於防止寶寶出生4個月後因母體貯存鐵被消耗後造成的貧血現象。但有蛋白質過敏的孩子是不宜食用這類蔬菜的。

10、炒菜經過太多道工序

蔬菜儘量採用急火快炒。不要把菜煮過後撈出或擠去菜汁後再入鍋炒,那樣營養成分已大部分丟失,只留下纖維素了。燙蔬菜時,應等水沸後再把蔬菜放入鍋中。

11、什麼菜都拿去做菜湯

有些媽媽喜歡給寶寶做蔬菜汁,但有些蔬菜含有草酸,會影響寶寶對鈣的吸收,如菠菜、牛皮菜、蔥頭等蔬菜就含有比較多的草酸,不宜做成湯。可選用油菜、芥藍菜等鈣含量比較高、機體容易吸收的蔬菜。

12、洗蔬菜方法有誤

媽媽去買菜時,當然要選用最新鮮的蔬菜。根莖類蔬菜應先洗後切,洗切時間與下鍋烹調時間間隔不要過長。

13、忽略蔬菜與其他食材搭配

烹調蔬菜或其他食品時可以加少量澱粉,不但能使湯汁稠濃,還可以防止抗壞血酸被破壞。肉類中同樣可以保護抗壞血酸。所以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吃用碎菜和肉末混合做成的粥、爛面等輔助食物。

14、鮮榨果汁更有營養

愛吃水果的媽媽不少,又好吃又營養的東西,當然想分享給寶寶。可是寶寶太小還吃不好水果,於是各種榨汁機、破壁機就派上了用場,還有的媽媽把果汁當水給寶寶喝,覺得這樣既補充了水分又有營養。其實,過早讓寶寶喝果汁沒有好處哦!過早讓寶寶接觸了酸酸甜甜的味道,寶寶就很難再接受寡淡的白開水了。以後添加輔食時,寶寶也會因為輔食味道淡而沒有食慾,而且長大後也會偏愛甜食,到到時想阻止可就難了!

15、用肉湯、骨湯來煮粥煮麵好吃又營養

不少家長,喜歡用魚湯、雞湯、骨頭湯等等湯給寶寶做粥或面,覺得不僅好吃更有營養,但是,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肉類食材本身就含有一定鈉鹽,在加熱燉煮過程中會溶出一部分到湯裡面,再加上一些可以溶出的氨基酸,雖然讓湯的味道嚐起來很香,但同時增加了寶寶的攝鹽量。大量研究證實,嬰兒期的攝鹽量,不僅關係到孩子將來的口味,更和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關。不管是什麼肉湯,主要的營養還是在肉裡,並不在湯裡!這些略顯油膩的湯,會讓寶寶的味蕾變得不敏感。對於小寶寶來說,白水煮的粥和麵,雖然寡淡,卻是培養寶寶健康口味和飲食習慣的最好食物。

家長最易進入的26條寶寶飲食誤區,你中了幾條?

16、小寶寶輔食不能放油

非常多的家長在給寶寶製作輔食時不放油,吃的也是瘦肉,認為輔食油膩會對寶寶沒有好處。事實上小寶寶的身體發育以及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都需要脂肪酸的參與,適量的油對寶寶是非常有益的。例如,胡蘿蔔必須過油才能釋放出胡蘿ト素,西紅柿也要在加熱的情況下才能釋放出茄紅素。如果攝入的油脂不足,寶寶往往會出現皮膚乾燥、皮膚問題癒合緩慢、大便偏幹、頭髮和膚色不佳等狀況。

17、豆漿營養豐富,小寶寶喝最好了

真相:一歲內的寶寶不能喝豆漿。建議:)1歲內寶寶不要喝豆漿,1歲歲以上的寶寶也儘量少喝,而且豆漿不宜與雞蛋同吃,會產生不易被寶寶吸收的物質。

18、輔食定時定量

在最初添加輔食時,很多家長都給寶寶定時定量。比如,在兩頓奶之間加米粉,固定20或30克。其實應該是調按需餵養,不管是吃奶還是吃輔食,重點是寶寶吃好。尤其是4-6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是為了讓寶寶適應多樣化的食物,鍛鍊吞嚥和咀嚼能力,促進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定時定量並不可取。

19、菜越鮮越好吃

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多,很多媽媽特別喜歡在菜裡面放很多味精,這樣味道的確更加鮮美,孩子也比較愛吃。但是味精也是一種化學產物,經常食用味精會導致孩子抵抗力低下,對神經、骨骼等發育也很不好。如果實在很想添加鮮味,媽媽們不妨使用海帶、菌菇等天然的食材。味精還是少食為妙。

20、愛給孩子吃巧克力等甜食

每個孩子都愛吃甜食。糖果啊巧克力啊。但是,巧克力的營養成分比例真的不適合孩子生長髮育。巧克力的脂肪含量高,卻不含能刺激腸胃正常蠕動的纖維素,另外還會使神經系統興奮,以及發生蛀牙等現象。所以,除了好吃之外,它沒有任何好處可言。

21、愛吃茶葉蛋多於白煮蛋

白煮蛋其實是最有營養的一種吃法。但是很多孩子嫌白煮蛋沒味,更愛吃茶葉蛋。於是媽媽為了討孩子歡心,就經常做茶葉蛋。其實茶葉含有生物酸鹼成分,在煮的過程中會滲透到雞蛋裡,與雞蛋裡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很大的刺激,吃多了還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不利於孩子生長。

22、讓寶寶多喝湯補充營養

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喝湯真的能補充營養嗎?小編告訴大家,這種說法根本不靠譜,湯水裡的營養價值其實並不高。食材熬湯後,食材裡的營養成分還有95%,只有5%的營養物質溶解進了湯裡,比如少量的礦物質、維生素、分解後的氨基酸等等。如果只喝湯不吃肉,那真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不值當!長此以往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危害身體健康。

23、寶寶便秘就多吃香蕉

多年以來,“香蕉能治便秘”的說法深入人心,每當有媽媽遇到寶寶便秘的難題了,身邊一定會有很多聲音在告訴她:“趕緊給寶寶吃點香蕉吧!”不過,研究卻發現——人們吃香蕉的時候覺得口感順滑,想當然就覺得香蕉可以潤大腸、治便秘,“以形治形”。實際上,香蕉中含有不少鞣酸,這種物質能收斂大腸,非但不能幫助排便,還會加重孩子的便秘!那麼哪些食物真正有助緩解便秘呢?——西蘭花、南瓜、紅薯、蘋果、梨、西梅、李子等。

24、與其他寶寶拼食量、比個頭

還有些媽媽,總會拿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的拼食量、比個頭,要是看到自家娃吃得不如別人家的多,個頭不如別人家的壯實,又要鬱悶好一陣子了!實際上寶寶的生長髮育只能和自己比,不能跟別人比。因為父母的身高體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你們夫妻雙方都不屬於“大個子”行列的,那就不要對孩子要求太高了。此外,寶寶吃得多,不一定就是好事,過度餵養帶來的麻煩也不小。媽媽要做的是每天為寶寶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在尊重寶寶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才是明智之舉。

25、擔心寶寶吃不飽

有些爸爸媽媽會擔心自家寶寶吃不好,總是在寶寶已經不想進食的情況下,要求寶寶再多吃一點,或者一定要求寶寶要吃完自己給他規定的食物量。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其實寶寶有時候食量不穩定,有時候吃得多有時候吃得少,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媽媽沒必要規定寶寶一定要定量進食,也沒有必要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因為每個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都是不一樣,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具體情況給寶寶合理餵養。

26、水果汁和蔬菜汁代替白開水

很多媽媽認為水果汁和蔬菜汁可以補充寶寶的維生素,同時還有降火去熱的功效,比白開水要“有用”許多,所以常常喜歡用蔬菜汁和水果汁代替白開水。其實,長期習慣喝果汁的寶寶會變得不再那麼容易接受“沒有味道”的白開水。而且果汁中含糖量高,如果寶寶長期喝果汁(即使是按照比例的兌水果汁)容易引起兒童肥胖。同時也不利於寶寶的口腔健康,容易引起蛀牙。而對於菜水,營養價值偏低。所以如果想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可以直接給寶寶添加蔬菜或者水果泥。這樣既不會影響寶寶對營養元素的汲取,又不會耽誤寶寶日常正常喝水,是最好的選擇。

家長最易進入的26條寶寶飲食誤區,你中了幾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