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就有火炮,为什么没有继续微型化发展出火枪?

镜头食神



小型管状火器,比如火铳,在元代就有了。比如1974年,在西安即出土过元代所制铜手铳,其原型来自南宋所造突火枪,全长265毫米,口径23毫米,口端,药室,尾部各有一道铜箍加强,北京军博也有两件更精细的火铳,至正三年和至正十一年火铳。火铳本身分为尾部,装药室和安装子弹的枪膛三部分,尾部可以追加手柄,方便发射者持握,药室一般都如灯笼状隆起,增大了装药量,有利于火药瞬间充分燃烧,再挤压入相对狭窄的枪膛,能使弹丸射程增加,保持较高的出膛初速度。


在元末乱世,火铳被广泛使用于攻城和野战,水战,前者比如胡大海进攻绍兴,徐达攻苏州之战,大量使用火铳,弹丸如雨,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在苏州(平江)之战中,也被明军大型铜火铳所发弹丸击中头部而死。后者比如著名的鄱阳湖之战,

到了明代。火铳的制造逐渐规格制度化。洪武年间,制造火铳的官方机构包括原本负责铸币的宝源局,现存宝源局所造火铳,长度430毫米,口径20毫米,重1.6公斤,为单兵用手铳。洪武13年,朱元璋下令设军器局,负责制造火铳以及冷兵器。每三年额定制造碗口大型铜火铳3000门,小型单人铳3000支。二十八年又设兵仗局,专门制造火器,这些火器应该专供京营精锐部队所用,而地方部队所用火器则由各卫所下属的军器局负责制造。

到了永乐正德年间,明代手铳的技术和构造也有了一定改进,增加了火门盖,保证药室内火药的干燥和接近,然后前膛也不是直筒型,变成从膛口至火门逐渐增大,前膛壁逐渐加厚,并配有装药匙和压实火药所用的木马子。洪武时期,明军全国总额120万,装备的各类火铳达到12万支以上,永乐年间,又成立了装备火器的京营精锐部队“神机营”有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五军,在朱棣指挥的漠北之战中,实行了神机营在前,马队在后的战术,以火铳轮番装填射击,阻止敌军冲锋,有效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再以步骑投入战场扫荡。

明代中后期,来自日本的欧洲火绳枪(鸟铳)被引进,嘉靖38年,兵仗局首次开始仿造鸟铳,数量为10000支。万历年间,著名火器研究者中书舍人,鸿胪寺主簿赵士祯,对鸟铳进行了改进,撰有《神器谱》等著作。赵士祯改良了传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重型火绳枪,称为噜密铳“约重七八斤,或六斤,约长六七尺,龙头轨、机俱在床内。捏之则落,火燃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

除此之外,赵氏还研制了诸如“迅雷铳”在内的多管火绳枪,5支铳管轮流发射,弹丸射完后,5支铳管中央的木筒中还内藏火球,可以在近距离喷发火焰灼伤敌人。


明末,随着西方军事武器技术的传入,中国火器的研究者也开始在理论方面开始进行研究,涉及到弹道学,射击学等门类。测角规,望远镜也被投入使用。根据孙元化《西法神机》的记载,当时已经有了测定火器俯仰角度的测铳规,并详细列举了射角与射程的关系和数据;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谈到了爆炸冲击波(铳气,炮凤)的存在和影响。然而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缺乏基础科学研究体制和专业科学研究机构(李约瑟难题),以及因人口爆炸导致整体工业水平停滞(所谓马尔萨斯弹簧)使得即使明末清初中国最有创造力的火器研究专家,也只能局限于对西方舶来技术进行改良,仿制,无法通过基础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导致自康乾时代以来,中国热兵器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水平停滞,与西方彻底拉开了代差。


晴天有时下猪


必须说明中国古代是先有火枪后有火炮!火枪也一直在用,但是确实入题主所说,火炮是主流。

有明确机载的是南宋韩世忠使用突火枪辅助作战,这是有记载的全世界第一次战争中批量使用身管发射兵器。当时的突火枪是用竹管中填入黑火药发射石块(确切说,只能称作石子),用于惊吓敌方战马,迟滞敌方骑兵进攻。

但当时的火枪和火药技术太差,威力和使用效果实在不行,不要说替代弓箭,与弓箭并行使用都无法做到,就算是韩世忠用了几次但金军习惯以后也不再大规模使用了。原始火炮的威力同样小,和投石机不能比,尤其是中国南宋时使用的投石机已经是离心力抛石机而不是重力投石机。投石机的巅峰之作就是忽必烈攻襄阳时使用的襄阳炮,使用人力和畜力转动大轮盘把巨石源源不断的抛出去,据说能扔一公里以上,相当恐怖。

真正使用火器是在明朝,有几个重要阶段,最早是洪武年间,包括后来成祖五征蒙古,使用青铜铸造炮,和骑兵配合,破了蒙古著名的曼古歹骑射战法,纯粹的冷兵器时代彻底过去。这部分明朝那些事儿里有详细描述。然后就是弗朗机炮时代,就是历史学上说的西学东渐时代,葡萄牙人将先进的火炮技术传入中国,使用的内外堂技术,一门火炮陪4到9个内堂,将炮弹和火药装入内堂,将内堂转入外堂发射,这种火炮射速极快,远战使用实心弹破阵,近战使用散弹杀人,相当犀利。最后就是红夷大炮(清朝改称红衣大炮)时代,口径已达110mm,一门炮4吨重,相当牛逼。

从上面叙述其实就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火炮其实很牛逼,并且大量装备,可以说是大规模战斗的决定性武器,补充一点,古代战争是要布阵的,也就是说实心弹对着阵列一炮过去肯定不会打偏,而且阵列中打中的那一列人死光光,明人的笔记里原文是:一炮可糜烂数里!绝对不是很多人现象的实心弹打的上靠运气,打不中属于正常,而恰恰是原始火枪存在打不中的问题,尤其是火枪必须要百人以上同事射击才可以弥补命中问题,这在面对骑兵的时候很成问题。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的战争规模巨大,并且具有大量的资源,你将财力是用在增加火炮数量上还是用在火枪数量上,根据中国的战争形式,必须是首先增加火炮数量。同时期的日本,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由于资源匮乏,战争规模小,所以基本不使用火炮,只使用火枪。中日对比非常说明问题。

但是明朝也是一直装备火枪的,当时的官方名称叫火铳(chong四声,不读桶),习惯叫法鸟铳,主要是骑兵或者步兵的备用武器。明朝三大营里面的神机营主要兵器是各型火炮,备用兵器是腰刀,备用兵器的备用兵器是火铳。到明末关宁军,骑兵部分装备了三眼火铳,一杆枪上三根枪管,远处开枪,近战当战锤使用的,非常有创意(强调一下,李元霸120斤的大锤子,关公82斤的大刀,通通没有,古代重量打击武器,都在十到二十公斤范围内,一般十到十五公斤左右,所以三眼火统设计非常合理,完全可以替代战锤,中国特色啊)

到了清朝事情就更好玩了。。。当年有一个性戴的,忘了名字了,好像叫戴梓,设计了36响机关枪,绝逼的世界第一种机枪啊!献给康熙谋点赏赐,康熙以其,明锐的政治军事嗅觉,和由传教士教授的深厚科学底蕴,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筹谋,一眼就看出连发火器必将威胁八旗以弓马为基础的武力统治。戴梓其心可诛,腰斩,连发火器图纸毁去。火铳,弗朗基炮基本都不再装备,只留下了红夷大炮。红夷大炮这玩意好啊,打大仗好用!攻城好用!守城好用!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大量的赋税和稳固的根据地根本造不了,而且骑兵在战术上可以绕开从侧面攻击,无法威胁八旗武力,好东西!完美的好东西!我只能说康熙爷您圣明烛照啊,还好没再活500年!


夜渚月明


你应该是说我们发明了火炮,看见火药有如此强大的爆炸力之后,为什么不继续去发展火枪这个意思吧。

首先老生常谈一个问题啊,是先有火枪,然后再有火炮,火药这个东西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开始应用到军事里面的,首先是做成类似于炸药包那样东西,是唐代末期游牧民族进攻唐朝的城墙的时候,当时遇到的一种情况。

后来,出现了将竹子弄中空了,然后在这里面填装火药铁砂或者是铁球,用来杀伤敌人的武器,为什么会用竹子呢?因为竹子本身形状特别好,而且材料易得,便于大规模生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竹子能够承受相应的当量的火药爆炸的时候所产生那种爆炸力不会发生炸膛这种惨剧。

但是后来火枪越做越大,大家发现原先竹子和木头,这些材料根本承受不了火枪的火药爆发的时候所产生的那种冲击力,因此,古代就选择用铜和铁,制造了当时的火炮,但是中国对于火枪的发展历史到这个地方几乎就是噶然而止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个火器营,这一个营,他主要就是负责这些火器的使用和制造,但是问题就是在自己过度的使用过程之中,大明王朝的皇帝自己发现了一点问题。

首先这个玩意儿操作起来太困难,十分繁琐,在我们隔壁,日本人为了能够发展火器 专门发明出了三段击。但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战术有点儿薄弱。

与此同时,一个小小的枪管。制造起来的难度登比天高,在古代没有像我们这样的大型机器,没有办法使用冲压等手段制造出来一根宝宝的枪管,并且这些武器的保存也是一个问题,很有可能这武器你造出来了都没法使用,最后只能够在仓库里面生锈,过期,一旦生锈了,这样的铁管,完全没有办法承受火药爆发的时候所产生的那种冲击力,这是要炸膛的。

与此同时,对比于火药的使用器具的不断发展,火药本身并没有太大改进,火药,他仍然还是黑火样,单位推重比较低,这就使得这样的火气如果使用起来遇到装有铠甲的重骑兵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事实上,近代欧洲直到诺贝尔改进了火药的配方,火枪在面对骑兵的时候才会有一丝自保之力 这一点在古代中国尤其明显,面对蒙古骑兵和满清八旗子弟的骑兵冲击,中国王朝除了发展相应的骑兵部队,加一反制以外,几乎毫无办法,这个时候领导阶层对于火器就展现出了不耐烦,我花钱是为了你能够战胜敌人,现在花钱养出来一个东西,还不如一只弱鸡,我为什么要养你,我拿钱还不如我自己去享受呢,反正军事上面的事情,只要够用就行了,甚至于兵临城下了,我还是要接着享受,你能奈我何?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恰恰把中国古代火器的发展顺序说反了:其实中国的火药武器,确实是先有火枪,再有火炮。

首先要先明确一下,在中国火器的发展史上,无论火枪还是火炮,都不是最早出现。最早出现的火药武器,是从唐末起到宋代,大量应用的“火球”。

所谓“火球”,以《武经总要》的记载,
宋代时共有“引火球”“霹雳火球”“毒火球”等十多种。基本就是用火药包住铁刃瓷片沥青等杀伤物,点燃后以抛石机抛射出去。稍晚一点的时候,北宋又创造了火药箭。在箭竿上包上火药包,点燃后发射出去,达到烧杀敌人的目的。南宋著名的唐岛海战上,南宋战将李宝率领舰队毅然逆袭,在唐岛以火球火箭,将金国舰队杀得近乎全军覆没,就是靠了这早期火器的威力。

而“微型化”的火枪的出现呢?却是在南宋绍兴年间,抗击金兵南下的战场上。1131年,德安知府陈规在死守德安时,面对金军的疯狂攻势,突然组织了一支六十人的“火枪队”。每三个人持一杆“竹火枪”,向金军发射,果然出奇制胜。这种早期的“竹火枪”,后来演变成了“突火枪”:以巨竹为枪管,点燃发射弹丸。到了南宋末期时,突火枪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以《宋史》记载,单是南宋建康府,装备“突火枪”就有八百多支。

至于火炮的出现,那更比火枪晚太多。元朝的时候,铜制的“火枪”,即火铳才开始普及。现代出土的元朝火铳,体型最大的是中央军事博物馆馆藏的“至正十一年铳”,整个铜制的火铳全长453毫米,口径30厘米。代表了当时世界火铳的先进水平。

而到了明朝开国后,尝够火器甜头的明王朝,也很快开发出了铁制的大型火铳。山西博物馆馆藏的洪武十年大铁炮,全长1000毫米,口径210毫米。比起元代的铜火铳来,显然是巨无霸。这样的大家伙,才是真正意义的“火炮”。

历史风云录


谁告诉你我们没有火枪的 我们自己发明了火门枪 这武器被蒙古人西征 被带到了西方 西方在火门枪的基础上发明了火绳枪 火绳枪又被西班牙 葡萄牙海盗 带到了 大明和日本 日本人确实比较精 他们仿制的很成功 明代也有仿制只是没有日本人那样重视 结果日本海盗用火绳枪让明朝发现了自己的差距 这才开始了在火绳枪上的投入 不过我们仿制了 西班牙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 这东西威力比枪大太多 日本人资源匮乏 没有仿制这东西 导致在朝鲜战场 吃了大亏 朝鲜战争结束后几十年明朝也就亡了 明代的火绳枪一直被清朝沿用到了 鸦片战争 你没有听错 清军是用火绳枪和 洋人打的 而不是想电影哪里讲的大刀长矛 为什么输的惨 一般只说了武器的差距 其实更大差距的是人 清军单兵素质底下 根本不能和近代的职业军人抗衡 就好比一个职业拳手和一个业余拳手 职业拳手可以轻松OK掉业余拳手 时代在进步 我们掉队了


风雨铃声32484857


这里所谓的火枪火炮都是管状火器,也就是利用黑火药燃烧后产生的大量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将弹丸推出。

最早的管状火器就是起源于南宋的突火枪,它是一种用竹管制成的火器,按照原理,它是今天所有枪械的始祖。突火枪所用的竹筒为十年老竹,竹筒粗大,竹板很厚,用麻绳捆上保障膛压,防止炸膛,打出的弹丸为铁砂石子组成的霰弹。虽然在武器学上这是具有跨世纪意义的一步,但是因为威力太小,很难成为主流兵器。再后来蒙宋交战,宋军为了增强自己的远程火力,开创了世界上第一种金属管状火器-铜火铳,这是最早的金属单兵火枪,没错,它的定义是枪,这也就是说明,中国运用火枪是要比火炮早的。



那火炮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在大蒙古国西征的过程中,起初还没有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配重投石机的制作方法,在对付西亚的一些小城时,用的不过是人力投石机和冲车,但是这些武器威力小,又笨重,与蒙古军的快节奏进军不符,于是蒙古大军中的中国工匠就将铜火铳的口径放大,长度拉长,就这样,世界上第一种火炮也诞生了。虽然当时被称为大铳,但是已经达到了火炮的标准。


至于楼主所提出的,我想是火绳枪吧。因为从明太祖开始,大明八股取士,之前中华辉煌的理科和自然科学自此没落,什么发明创造也就不再收到重视,火铳能用就行,没人考虑革新,因此也就没有诞生出新的火枪。不过明末西学东渐之后,风气有所改善,中国的独创火枪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归根结底,就是政府造成的社会风气问题。


火器工坊


不知道提问者是不是想问,为什么古代到后来,没有发展出类似近现代的火枪。

古代中国,或者说很长时间的世界范围内,都是流行冷热兵器互用的,也就是说步兵既可能装备火枪这类热兵器,也用像刀矛斧这样的冷兵器存在军队之中。

在明朝时期,中国军队是有装备了西方火枪的,这也包括了后来的日本。但还是很长时间,火枪其实并不在中国和日本之间被完全接受。戚继光曾经总结,火枪虽然打的准,速度快,但很难做到抵御密集的敌人。这一点在日本的长筱之战得到了证实。

不仅如此,即使到了后来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即使装备了比中国先进的火枪,开完第一枪后,依然要好中国军队肉搏。

以上,都是当时科学技术局限的关系。另外,确实就和后来清朝统治者担心汉人造反有关了,清朝统治者大概是抱着,我过不好,你们也别过好的心理。眼睁睁看着武器落后于世界了。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近代工业化进程几乎和资本主义是同时发展的。我们知道,武器的发展进化需要一个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才能实现。西方并不是用我们这发明的黑色火药来逐渐完善他们的真正现代意义的有膛线的枪炮。是黑色火药给于西方启示。诺贝尔的黄色炸药TNT的威力让枪炮完全把冷兵器打入地狱。可是当时中国还是封建社会。西方的先进技术。被皇家看做是新奇的玩赏。汉族人从来没有去争夺更大的海外疆土的动力和野心。结局是必然的啊。


手机用户崔永方


怎么会有这种问题,突火枪和三眼火铳被吃了吗?从明朝立国开始,明军三大营的神机营都是装备三眼火铳的?中国不但制造了最早的火枪,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设计方式三段式设计也是明朝创造的,明初明军征发云南扫清残元势力是朱元璋义子沐英就发明了三段射击,早了欧洲两百多年。明朝火器是十分丰富的,三眼铳,四眼铳,连子铳,十连珠铳,集束火箭,神火飞鸦,万人敌,火龙出水等等,其中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可以说是机枪的鼻祖,只是所有这些全被康熙毁了。清朝落后不代表以前也落后。清朝没有了,不代表原来没有过。


一地一历史


在古代中国想靠着火器,对抗草原铁骑是几乎不可能的。火枪射程短,射击速度慢,再加上质量太差,跟冲击速度快,射击强大的骑兵相比,绝对是完败的的,早期的火枪存在着射程短,杀伤力低,装弹速度满,再加上质量问题,注定了早期的火器,只能是扮演者玩具的角色,注定只是战场的配角。一旦战争平息,火枪就会被扔在一边,被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