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批評要關門,表揚要大聲!”

領導的御下之術一直被奉為一門學問,但是有的時候領導“對事不對人”的批評卻聽起來那麼的生硬。這種情況在職場是時有發生的,領導在公開場合批評一件事做的不好,實際上就是在暗指一些人的工作問題。

我們來分析一下領導在公開場合批評往往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這件事情足夠大,領導必須讓其他員工有足夠的認識,對事也對人。

②包含針對個人的意思。

③各種原因,領導有些hold不住。

那麼,作為被批評的對象,你該如何自處呢?有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分享一下。

好友王某最近因為一件事很是鬱悶。

他在房地產公司上班,原本做的地投預案已經與公司領導有過二次提案,即將通過。但是不知原因,領導突然在第三次提案時候全盤否定,並對此預案大加批評。於是作為部門負責人的王某很是不服氣,雖未與大領導針對,但是也在言辭上鬧的較為尷尬。

王表示,可能自己離開公司的日子不遠了。

這個事件中,我們對於領導的意圖無從猜測。但是王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職場不專業卻是實實在在的。

小保菌作為資深hr行業人士建議:這類情況最為中肯的做法是事後與領導當面溝通一下,瞭解一下是突發情況還是其他原因;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會議上直接與領導“懟”。

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遇上領導公開批評每個人都不會舒服,那麼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都怎麼樣了呢?

首先說明一下,身處職場不被批評是不可能的。

那些從不被批評的人要麼身份特殊,批評也會成為教育批評;要是特定崗位,但是也只能是極少受到批評。

網友例子:

楊**,標準的內勤小職員,IT公司對著一片技術猿,我的職責就是每天負責幾個人的文件整理及其他配合,一個月難見一次boss。昨天,boss突然問我:你什麼時候來的公司?我只能說我知道他沒惡意。

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存在感很低是種什麼體驗?今天上午剛剛副總批評了我們整個部門,從小頭目一直到行政前臺,到我這突然語氣變低了!“你是負責那一塊的?”我···

還有這樣一個例子:

1929年美國教育界有這樣一件事備受各界矚目。一位名叫羅伯特·哈欽斯的年輕人通過當服務員、伐木工人、家庭教師和晾衣繩銷售員等零工,供自己讀完了耶魯大學,並在八年後被任命為全美第四富有的大學—芝加哥大學的校長。

頗為爭議的是他當時只有三十歲!當美國的教育界那些老學者們聽聞後紛紛表示難以理解。批評的聲音像潮水一樣湧向這位青年才俊,說他年輕缺乏經驗,教育理念混亂,就連一向以公證和自由標榜的媒體都加入了這場攻擊。

上任當天,一位友人對羅伯特·哈欽斯的父親說:“我早上看到報紙上的社論公然抨擊您的兒子,真是深感震驚!”老哈欽斯回答說:“用詞很苛刻,但是請記住,人紅才會是非多。”

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是的,一個人越重要,公眾對他的容忍度越低,越容易招致批評。同理,在職場上一個人的工作越重要,越引人矚目。反觀那些很少受批評的人,很少是因為他們做的足夠優秀,往往是因為工作內容相對簡單,崗位可替代性很強,乃至不影響公司業務。

在職場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常見的奇怪現象,幹活兒最多的人出的錯也就多,受到的批評也就多。這類的批評或是來自上級領導的批評教育,或是來自同事之間的閒言碎語。但是二者之間不同的是領導往往會指出他的失誤,而同事則更多的是看他的笑話。

我一堂姐在外貿公司擔任秘書。一次,老闆因為自己記錯會議時間。老闆很是氣憤地回到公司,當眾對秘書發脾氣。我堂姐當即也表示她明明給過老闆行程表,是他自己記錯了,覺得受到委屈。大庭廣眾就忍不住也動怒和老闆對質起來,還脫口說出:“你每次都這樣!”

結果,本來是個小誤會,卻演變成算總賬,最後弄的不歡而散。

身為職場的你需要明白,誰能忍受更多的委屈誰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很多時候事實的對與錯並沒有太大關係,工作最多的人往往也是受到委屈最多的人。回過頭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他們同時也是從不被領導關注的人。

最後總結一下:職場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被別人批評和批評別人。當老闆誤解或批評你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我反省。不要被“職場群眾”有意或無意的評論影響你的職場生涯。

至於那些從不被領導批評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就那樣了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