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子關係: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爲什麼我們家不能?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從來都不對等,一方有恃無恐地囂張,一方兢兢戰戰地守護。

中國式親子關係: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為什麼我們家不能?

孟婆湯視頻截圖

這幾乎是如今孩子跟家長最典型的相處模式。

父母的關心是在孩子聽起來全都是煩不勝煩地嘮叨,覺得自己已經能獨立成人,不再需要他們,一邊嫌棄父母,一邊卻又在依靠索取,面對父母,很多時候是頂嘴、吵架跟逃離。

中國式親子關係: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為什麼我們家不能?

孩子總是非常認真地與父母置氣,做爹媽的卻永遠在口是心非地與孩子吵架,再生氣,怕孩子餓著,飯一頓不落地在做,雨再大也只會下到孩子身上,自己拎把傘就去校門口等。

魚看不見水,人看不見空氣,孩子總常習慣跟忽視的便是來自父母的愛。

原諒你最多次,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愛人,而是你的父母。

只是,沒有一種愛是理所應當,也沒有一種愛會永遠陪在身旁,視頻裡的小文變得懂事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明白了要好好學習。

然而有時成長的代價太過沉重,母親醒來後失憶了,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忘了自己的女兒。

中國式親子關係: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為什麼我們家不能?

成長的伏筆有多深,你永遠不知道,只是如果早一點能明白......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好友小落的父母在超市的水產攤上工作,母親在前面吆喝,父親在後面刮魚鱗清理內臟,賣的最好的是鮮帶魚,需要斬頭去尾,肚子上劃一刀,剖出一截長內臟,生意好時,一天能清理百來條魚。

父母是超市頗受歡迎的夫妻檔,對人總是笑呵呵,但小落說,她以前放了學都直接去攤子前找他們,但慢慢地就不再去了,她怕遇到同學,覺得父母的工作不體面。

開家長會時她也只讓媽媽去,許時清理太多魚,父親身上總有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她不喜歡,也不想被別人聞到。

現在她大學畢業了,成了一名北漂,跟父母也就過年時見次面。

前陣子,她爸做心臟搭橋,她回去照看,她爸躺在病床上,顯得蒼老疲憊。她很心疼,就抱了抱爸爸,以為還會聞到那股熟悉的魚腥味,但那股味道消失了。

她爸穿著醫院的病人服,淺色的白藍條紋,乾淨地,沒有味道。她在那一刻愣住了,在她的意識裡,那股味道是不會散去永遠存在的,怎麼會沒了呢,她瘋狂地想念那股魚腥味,覺得那是爸爸的味道。

兩個月後,她爸走了,整理遺物時,她把一件衣服放進了包裡,那是一件揹帶褲工作服,她爸每天穿著刮魚鱗,以前她爸下了班,要是當天賣出去的魚多,就會笑呵呵地說,今天生意不錯,給我閨女多掙了點嫁妝。

現在她把那件衣服帶在身邊,覺得父親就還在,還在努力地賣魚,笑呵呵地給她掙嫁妝錢。

這世上沒有一種愛是理所應當,或許一開始對於這子女緣分,便能多一絲珍惜。

孩子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懂事,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王朔在《致女兒》書裡談到自己父母: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

有張圖片另外我感觸很深,小男孩每個週末的都會跑去幫做環衛的媽媽掃落葉。

中國式親子關係: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為什麼我們家不能?

幫媽媽掃落葉的小男孩

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為什麼我們家不能?

中國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的,但愛不能單向的,需要雙程,孩子需要知道父母愛自己,更需要知道父母也需要自己。

告訴孩子你的不容易,不要付出過多、不要總替他們去抗住風雨,吃點苦,會懂得這世上沒有渾然天成的好日子,學會了珍惜,日後有苦也能吃得起。

我們之所談的感恩教育便是是如此,把這個視頻分享給他看看,願他懂事的速度超過你老去的腳步,也願他日後步入社會,為人父母,嚐到生活艱辛,也對你少一份內疚自責。

圖文來自網絡,有刪減,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