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一位媽媽在未經孩子允許的情況下,把孩子的寒假勞動作業——幾盆蒜苗做成了一道菜。


孩子傷心地嚎啕大哭,他的媽媽卻在一旁大笑。


這個視頻引起社交網絡的一波大討論:逗孩子,到什麼底線為止?


01、寒假作業炒菜,孩子哭了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就算沒有經歷過自己種的蒜苗被炒菜,想必也經歷過以下這些:


老師要求用雞蛋孵小雞,第二天這個雞蛋變成餐桌上的蛋炒飯;


在小湖裡去抓的蝌蚪,轉天被爸爸媽媽倒進廁所;


用衣服接雪花,爸爸媽媽大聲呵斥把衣服弄溼了……


這何止是不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它有著更為深刻的影響:


孩子看向自然的一雙眼睛,就這樣被扳回四四方方的一間屋子。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而視頻裡的母親不僅這樣做,還把孩子的反應錄了下來,作為笑料,向外人展示,這更是把孩子當成玩物的表現。


隨著小視頻流行,我們這些年見過不少這樣的“段子”,因為孩子的各種反應都是真實的,無意間更增加了傳播度。


“真可愛啊哈哈哈哈”的聲音不絕於耳,也促進了更多家長想方設法留住孩子這段“不諳世事”的時光。


孩子的可愛 ,不是你賺取流量的手段。


02、那些“討厭”的親戚們


這位母親在對孩子的人格平等教育上,已然不合格。更讓人絕望的是,視頻評論裡不乏這樣的聲音:


“哈哈哈哈,太搞笑了。”


“哈哈,我也要去剪了妹妹種的蒜苗,看看她什麼反應。”


“有那麼嚴重嗎,不就是一個玩笑嗎,槓精!”


……


請容我這樣“槓”一回:這一點也不好笑。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這不就是過年回家,遇到的那些“討厭親戚”嗎?


面對孩子父母問“什麼時候要二胎”,面對新婚夫妻問“什麼時候生孩子”,面對情侶問“什麼時候結婚”,面對剛進入社會的應屆生問“工資多少,跟xx比怎麼樣”……


假如你曾經對這些感到冒犯,那麼再想一想他們是怎麼問天真無邪的孩子們:


“你愛爸爸還是愛媽媽?”


“你爸爸媽媽生了小寶寶就不要你了!”


“你媽媽說了過年後就把你自己留在這裡,不帶你回去了。”


設身處地,還覺得好笑嗎?


03、認真你就輸了?


當然有人說,都是玩笑,何必當真。


有人說,逗孩子,認真你就輸了。


在家裡“逗”,在學校“逗”,這樣的“逗孩子”方式,甚至可以拿到公眾場合,給在座成千上萬的觀眾取樂。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就這樣在臺上“逗”過沙溢和胡可的兒子安吉:“怎麼看,安吉都像我和胡可的親生孩子。”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沙溢大笑掩飾尷尬,又用玩笑圓場,然而郭老師接下來又開玩笑說自己是安吉的親爸爸。


當主持人何炅問安吉有沒有聽過德雲社時,郭德綱再次替安吉回答:“這是我爸爸的單位。”


這成功地讓郭德綱上了一次微博熱搜,不過都是罵聲。


面對眾多網友的指責,郭老師卻說:“我跟他們夫妻這麼逗著玩兒都十年了……”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他意識到這種“我是你爸爸”類的玩笑,一定程度上影響夫妻關係,但從始至終沒有提到過安吉,因為孩子的感受在他眼中似乎是無關緊要的


縱使郭老師在職業生涯中奉獻出無數好梗,我也要說一句:這個包袱,抖得實在是爛。


04、尊重孩子,就是尊重我


縱使我們作為父母,能夠體諒到孩子的情緒,但是——


那些“討厭的親戚”怎麼辦?


他們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場合,而太多的父母卻礙於面子、礙於關係而視而不見,甚至幫他們開脫,把錯誤推到孩子身上。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叔叔阿姨是喜歡你才逗你的……”


“你這孩子怎麼一點兒也不禁逗……”


當孩子無端受到戲弄的時候,一定是窘迫的、急切想尋求幫助的,如果這時連最信任的爸爸媽媽都不能出來保護自己,孩子會感到無助,會更加委屈。


所以,以後再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與其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受傷害,我更寧願做一個“開不起玩笑”的家長。


告訴孩子:寶貝,如果你不喜歡別人“逗”你,你可以直接說出來。


告訴“逗”孩子的那些人:我的孩子確實開不起玩笑,請以後不要再說這些話。

媽媽把孩子的寒假作業拿去炒菜了,中國式“逗孩子”還有底線嗎?


知情識趣,人情練達,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尊重我的孩子,就是尊重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