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早教從哪裡來?早教又是什麼?

早期教育最開始是在德國,他們是用親子互動的方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活動。但在中國,用通俗的說法就是,在孩子0-6歲的時候,如何把孩子打造成為一個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等方面全能的小精靈。

“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1998年-2002年,早教概念進入中國北京,“以開發寶寶潛能”、“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為口號,北京及上海等地趁著對學前教育立法的契機,大量親子園湧現而出。到了2003年,非典的影響,金融危機下的親子園相繼倒閉;沉澱幾年後當初的那些籌辦者依然沒有放過機遇,從開始的幾個大城市,到現在全國各地鋪天蓋地的機構無處不在。

目前以80年代的家長為主力軍,關注早教的很多家長會質疑,小朋友大部分時間都在跑跑跳跳的玩,一節課下來到底學到了什麼?這時候親子園的老師像是背稿似的對你說,其實小朋友在跑跑跳跳的過程中,已經學會了基本的動作組合和全身的協調運動;家長看到小朋友在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就是在為大腦積累語言,準備開始向外輸出了。小朋友在用自己的眼睛、小手去探索好奇的事物,通過眼睛和小手去認知世界,這些看似沒有交流的互動,其實已經開始了人際交往,只是小朋友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做。那麼,這些都可以在家裡做的,為什麼我得要花上萬塊錢去上早教呢?

“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目前早教機構良莠不齊,整體的師資素質有待提高;早教市場仍存在亂象,質量差異,教學效果差異等諸多因素,但不是去地獄。這裡就不做鋪開的說明了...

早教是不是可以在家裡做?

這裡有個誤區,從來就沒有人說過早教一定得要去早教中心去上啊,並非要求在特定的場合進行,只是過分誇大了早教功能以及過度突出了其商業性質,誤導了大眾認知。迴歸早教本心,家庭本就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0-3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第一個飛速發展期,爸爸媽媽是孩子們最好的陪伴者和觀察者,只要順其自然的教養,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們探索和學習。

“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生活中怎麼做早教?

教育源於生活,其實早教無處不在,教育和生活是一體兩面是不會分開的;(1)每天用餐時,鼓勵孩子,用五感探索的方式對食物的屬性特徵進行認知,瞭解它們在大小,顏色,味道上的不同;(2)帶孩子走到大自然當中體會四季的變化;(3)坐在家裡的餐椅和沙發椅上,探索硬和軟的感知;(4)吃早餐時間,用果醬在麵包上畫一些圖畫;(5)晾衣服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孩子進行小襪子的分類等等。利用一些手到擒來的普通日用品,有的甚至被你視為“垃圾”來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

“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在英國,早教的重點不是算術和識字,而是培養孩子的“思考力”;那中國式早

教,只期待不要成為孩子們的束縛,剝奪了孩子們的幸福快樂!


“中國式”早教,毀了孩子童年的幸福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