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粵港澳大灣區共有雪松控股等20家企業上榜,其中8成是民營企業。站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節點,從這份影響全球的榜單,可以窺見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的能量。

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四十載民企發展春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釋放的活力,正如春風吹過蓮塘,雲山珠水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今天,分享來自“南方+”的一篇報道。讓我們一起回顧中國與世界500強榜單走過的光陰,在光陰的故事裡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迸發的軌跡。

120年前,中國山東,一對美國傳教士夫婦迎來了家庭裡第一個孩子——亨利·盧斯的出生。

120年後,這個家族仍和中國產生著某種關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名字出現在《財富》雜誌上,這本雜誌的創始人正是亨利·盧斯。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每年夏天,《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出爐,這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一榜洞悉全球各大經濟體的當下及未來。

歲在戊戌,百年再行。從聯想到華為,從平安到阿里巴巴,從恆大到雪松控股……中國民營經濟的活力和韌勁,漸次彰顯。

從中國走向世界,世界500強榜單裡的中國創富錄,就是一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民營經濟發展史。一家家帶著新商業文明DNA的中國企業,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經濟的新名片。

1

中國新潮

世界500強的三波“中國潮”

1898年的夏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現代改革——戊戌變法拉開帷幕。這一年,世界出版界鉅子亨利·盧斯在山東蓬萊出生。這位美國傳教士之子有著濃濃的中國情結。

1930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深度延展,而亨利·盧斯嘗試洞悉全球財富的新風向,開始創辦聞名後世的《財富》雜誌。

1955年,第一份《財富》美國500強企業排行榜誕生,以營業收入作為企業排名的主要依據。

40年後,第一份包含了美國和其他各國企業在內的綜合榜單正式問世。此後,《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逐漸被作為重要基準,用來衡量對比企業、行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表現。

世界500強榜單記錄了世界經濟的動態演進。最重大的歷史意涵之一,即是見證了中國經濟高速崛起。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美國企業上榜的最高紀錄出現在2002年,197家美國企業上榜,收入佔到500強企業總收入42%。2015年,美國只有128家企業上榜,比2002年下跌了35%,總收入比例降至27.8%。

日本的最高紀錄出現在1995年,149家日本企業上榜,總收入佔比達到37%,名列全球第一。但在2015年,日本只有54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的收入份額也跌至9.2%。

同樣在1995年,3家中國企業第一次上榜,拉開了中國企業集體進軍世界500強的大幕。

龍頭國企引領了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的第一波潮流。

1997年,國務院提出,國企改革是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堅持“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搞好大的,放活小的。藉助全球經濟局勢以及國企改革東風,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國字號企業紛紛闖入世界500強陣營。直至今天,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矩陣中,仍有八成是央企和地方國企,主要集中在涉及國計民生的戰略性領域。

中國民營企業衝擊世界500強之路略顯漫長。

2008年,聯想集團躋身500強第499位,成為第一家上榜的中國民企。自此之後,民營企業上榜數量井噴式增長,2012年更是超出日本,成為榜單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陣營。順應中國房地產、金融、製造業等領域的高速發展,世界500強榜單中的中國民營企業在10年裡增至24家,以平安、招商銀行、萬科為代表的金融和地產企業引領了第二波潮流。

2017年後,新上榜公司更專注於中國新時代的經濟發展,堅持產業創新的實業型企業和技術創新的互聯網企業接連入榜,成為引領新時代經濟的企業代表,阿里巴巴、騰訊、雪松控股等正是其中佼佼者。

2018年上榜的中國國企,主要在“資本財貨和生產性服務”“能源”“金融”“材料”領域,民企則在“消費性產品和服務”、“互聯網”等領域攻城拔寨。

這些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與所在城市,構築起中國經濟崛起的地緣版圖。一言以蔽之,大國崛起的密碼在這份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演繹,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在這裡孕育。

2

民企新範

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民營企業的躍進史。透過世界500強榜單可以發現,沐浴市場經濟的陽光雨露,不少中國民營企業已經長成參天大樹。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1987年,深圳。從部隊轉業的任正非抱著中華有為的信念,意識到未來中國龐大的通信需求,成立華為公司,專注通信領域專利開發。如今,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全球1/3的人口。

一年後,33歲的馬明哲創立平安集團前身——平安保險。2012年經過一項A股史上最大規模金融併購案,平安集團通過新組建的平安銀行補齊“短板”,總資產規模高位超過3萬億元,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的NO1。

1994年,佛山。做了12年包工頭的順德農民楊國強創立碧桂園。用20年時間進駐中國超過500個城鎮,落地超過900個項目,成為中國項目最多的房企。

1999年,杭州。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創立阿里巴巴,將其定位於“中國中小企業貿易服務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今天,阿里巴巴服務超過240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用戶,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臺。

幾乎同步,在廣州,雪松控股開始了衝擊世界500強的征途,最終在今年首次上榜。從地產業和大宗商品交易起步,雪松控股21年來深耕實業,多元佈局。從大宗商品交易衍生出供應鏈服務、化工等產業,從地產衍生出社區服務、文化旅遊等產業,從嶺南的一家民營企業發展為多個領域的世界冠軍、全球化擴張的尖端產業公司。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說,中國民營企業用近40%的資源,創造了我國60%以上GDP,繳納了50%以上的稅收,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虛胖”的經濟體質是難以支撐經濟持續向好的。

從平安,到華為,到雪松,各個領域的龍頭民企正在成為堅守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改革開發的發展機遇,本質就是市場化改革,突破現有體制甚至是禁區。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為市場經濟解除“枷鎖”的過程。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只要一“鬆綁”就會抓住機會,從中頑強生長,形成推動經濟繁榮的燎原之勢。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節點回望,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向,註定大開大合、別開生面。

3

灣區新勢

世界級灣區崛起的企業力量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天時有之,地利也需有之。

透過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地理分佈便可發現,世界級灣區和世界城市群,正成為全球各經濟體參與全球競爭與國際分工的地域單元。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粵港澳大灣區的表現令人側目。

這個灣區歷來得風氣之先,如今更開風氣之先。東西北三江跨越千山合而為一,向南海奔流而去,孕育出河網密佈、富饒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史載,早在18世紀中葉,這一區域已與國際市場產生聯繫。

2017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道,構築起中國區域經濟競爭力綻放最為閃耀的舞臺。

在全球化和大數據時代,城市群以足夠的產業集聚和經濟規模參與全球競爭,其發展深刻地影響著國家及地區的國際競爭力。

南海之濱,著力建設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國際樞紐的廣州,有意角逐下一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深圳,問鼎世界級金融中心的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珠江之畔,平安、華為、騰訊、萬科、雪松、恆大……一家家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登上世界500強,充分展示出這片土地旺盛的商業活力,同時積蓄著中國經濟變革的巨大能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產業競爭。

一百多年前,廣東人鄭觀應發出了“放眼觀世界”的時代先聲。今天,在全球競爭格局下,伴隨中國民營經濟的強勢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堅信未來主義,一大批洞悉灣區機遇的珠三角企業家,正在踏上新一輪實業振興之路,重建新商業文明徵途。

南方+:四十年彈指一揮,粵港澳大灣區最引人奪目能量浮出水面

《舊約》記載,巴比倫人曾經宣佈,“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勸學》有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履遍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發展沃土,未來主義者已然堅定信念:穿越經濟新常態的迷霧,中國經濟正迎來發展春天。走出雲山珠水、攀上世界高峰的龍頭民營企業,征途是星辰大海。

本文原發: 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