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力 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

协同发力 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把握優化經濟地理、重塑區域經濟版圖的重要機遇期,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要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其中,川南經濟區被賦予“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的重任,要通過加快一體化發展,培育壯大川南城市群,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重任在肩,川南四市如何協同發力,在加快發展經濟、推動一體化發展、培育壯大城市群等方面取得突破。今天的圓桌論壇請來自貢市、瀘州市、內江市、宜賓市的市委書記,就此展開討論。

主持人

四川日報記者

嘉 賓

自貢市委書記 李剛

瀘州市委書記 蔣輔義

內江市委書記 馬波

宜賓市委書記 劉中伯

感受

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主持人: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下稱《決定》),請各位談談認識和體會?

李剛: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在四川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決定》思想深邃、視野宏大,充分彰顯了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堅強政治定力,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治蜀興川“局”怎麼謀、“路”怎麼走的重大問題,為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尤其是省委開創性地重塑經濟地理和發展版圖,對內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開闢了治蜀興川全新境界。

蔣輔義:省委以《決定》的方式對落實“十個指明”的要求進行系統部署,抓住了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根”和“魂”,體現了省委鮮明的政治站位和堅定的“四個意識”。對市州而言,《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方向、重點、任務和方法,便於我們系統地結合實際學習領會,深刻把握其豐富內涵、內在邏輯和實踐要求,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馬波:《決定》彰顯了省委和全省黨員幹部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完善了新時代治蜀興川的總體謀劃和戰略佈局,對於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決定》是航標,引領全省黨員幹部群眾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決定》是藍圖,讓全省黨員幹部群眾充滿美好期待。《決定》是號角,激勵全省黨員幹部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

劉中伯:這次省委全會充分彰顯了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強烈使命擔當;充分彰顯了省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發展導向,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決定》既符合中央精神、把準時代脈搏,又切合四川實際、反映人民期盼,必將把全省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向新的深度、推向新的高潮,必將為治蜀興川航船破浪前行立起新航標,進一步凝聚起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思想共識和磅礴力量。

目標

牢記重託和使命自加壓力加快發展

主持人:在我省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川南經濟區被定位為“建設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立足新格局、新目標,各位有哪些體會和思考?

蔣輔義:要完成省委的重託和使命,川南四市在自加壓力、加快發展的同時,要從五個方面發力,著力解決好一體化發展這個重大問題。一是推動組織領導一體化統籌,成立高規格的協調機構,完善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二是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聯通。統籌重大交通工程佈局,加快推進川南城際鐵路、渝昆高鐵、成貴高鐵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長江航道川渝段改造提升,提升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水平。三是推動產業發展一體化協作。依託白酒、裝備製造、智能終端、航空航天、旅遊業等產業基礎,增強產業的互動性和互補性,打造相互支撐的產業鏈條,推動錯位聯動、合作共贏。可在四市交界處設立川南新區,著力打造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四是推動對外開放一體化協同。特別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應加快自貿紅利區域共享,更好地服務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五是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共享。在教育、醫療服務等公共服務方面,可協同推進政務服務異地辦理、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等舉措,切實讓川南居民享受一體化發展帶來的便利。

馬波:在全省“一盤棋”的大局中,我們將聚力“四個推動”,與川南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助推川南經濟區率先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推動產業發展互補共贏,強化與自貢、瀘州、宜賓在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方面的對接合作,形成協作配套、優勢互補的產業佈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川南城際鐵路、成自宜高鐵、隆昌至敘永鐵路擴能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川南經濟區“半小時”經濟圈;推動開放合作協同聯動,暢通南向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內江基地、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密切與瀘州、宜賓港口合作,共同做強南向開放平臺;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加強沱江、威遠河等流域水汙染防治,協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戰役”,共同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劉中伯:川南經濟區經濟基礎較好、交通立體優勢明顯、產業特色突出,在全省經濟版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宜賓作為川南經濟區的一員,我們將在“五個著力”上下功夫,加快形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發展新格局。一是著力互聯互通,加強統籌協調和要素保障,合力推進成自宜高鐵、川南城際鐵路、成宜高速、南溪至富順至內江高速公路和向家壩灌區等重大項目建設等。二是著力產業互補,堅持錯位發展、互補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內優勢產業佈局,形成合理分工、梯度互補、錯位發展的區域產業體系。三是著力資源共享,推動建立資源開發有償使用和補償機制。四是著力平臺共建,在自由貿易示範區、綜合保稅區等方面共建共享、互利互贏。五是著力人才共用,搭建川南經濟區人才共享服務平臺,合力引進高層次高技能專業人才,在幹部人才互派掛職、項目合作、科技研發等方面深化合作。

李剛:省委把川南經濟區定位為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這是基於川南特殊區位功能、著眼四川融入全國全球開放格局的戰略性定位,前所未有地讓我們站在了開放前沿,前所未有地賦予了我們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的歷史使命和重大機遇。作為川南經濟區的一員,自貢主動服務大局,堅持走開放先導、創新引領、轉型突破、一體發展的路子。開放先導就是立足南向開放最前沿,加快建設“空鐵公水”重大交通設施,打造功能完善的開放口岸,不僅登上南向開放“大船”,而且要努力坐上“頭等艙”。創新引領就是抓牢全面創新改革,實施科技、人才、體制機制全方位創新,突破性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軍民深度融合示範區建設,激活老家底,培塑新引擎。轉型突破就是依託深厚的產業基礎,實施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打造一批1000億級、500億級特色產業集群,整體提升產業層次和水平。一體發展就是突出錯位協同,重點在城際快速交通、特色產業園區、自貿協同改革、沱江流域綜合治理上突破,構建區域發展共同體。

思路

在協同配套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主持人:在明確川南經濟區發展方向的同時,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對川南四市的城市定位也分別進行了明確。立足新定位,各位對下一步發展有哪些思路?

馬波: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內江被定位為“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

圍繞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我們要堅持規劃精描細繪、建設精雕細刻、管理精耕細作,加快“雙百”城市建設與發展,如期建成經濟繁榮、綠色生態、疏朗開放、靈秀博雅的濱水宜居大城市;圍繞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我們要發揮區位優勢,對接成都“東進”等戰略,積極發展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新能源和大數據“四新一大”產業,加快建設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示範區、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成渝經濟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配套,努力在協同配套中推進內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劉中伯:宜賓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地處川滇黔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位於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疊合部,分別是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50個鐵路樞紐城市之一,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發展潛力。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加快建成長江生態第一城、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長江上游區域性教育科技醫療文化中心、長江上游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數字經濟中心、幸福美麗城市、全面創新改革先行市、黨建示範市,在全省“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中構築“宜賓強支”。

李剛:省委支持自貢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這是為自貢量身定做的新時代發展座標。

我們緊扣新時代治蜀興川大局,全面推動老工業城市高質量發展,重點圍繞三個方面攻堅:一方面,對接全省“5+1”產業主攻方向,構建支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步推動城市轉型、社會轉型,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範區;另一方面,站位南向開放,打造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城市和重要口岸,加快建設西部內陸融入“一帶一路”先行區;再一方面,主動服務文化強省建設,充分依託不可複製的“鹽龍燈”文化資源,突破性推動文旅融合,打造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加快建設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努力把自貢建設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的中堅力量,在“一干多支”大格局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蔣輔義:省委全會將瀘州明確為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南部中心城市,列為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7個“種子選手”之一。這一定位,體現了省委對瀘州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站在新的起點,瀘州的短板和優點同樣突出。從短板看,瀘州暫無高鐵,經濟總量也不夠大。從優勢上看,這幾年,瀘州的經濟增速等幾項關鍵指標增速連年排在全省第一二位,發展勢頭較好。此外,我們還有川內第一大港瀘州港、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等。

要補齊短板,發揮優勢,我們的初步考慮是:強化“三抓三主動”,深入推進“六個突破”,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強做優產業實力、城市形態、對外開放、人民生活、生態格局“五大支撐”。發揮產業聚集作用,進一步利用好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提升東向出川通道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