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爲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康熙晚年九王奪嫡,十三爺允祥是雍正的鐵桿盟友,雍正登基後,又出任議政大臣,輔佐雍正處理重要政務,他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為雍正立下了汗馬功勞。雍正也非常寵信他,常常給他非同尋常的禮遇,比如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清代唯一不避皇帝諱的臣子。最難得的還要數封他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鐵帽子王”。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這個“鐵帽子王”是什麼呢?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比如親王去世,兒子繼承爵位就要降到郡王,孫子繼承又要降為貝勒,以此類推,這種就是世襲遞降的爵位。另一種世襲罔替的爵位非常少見,不但可以世襲,而且無論傳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在清朝歷史上一共有12位世襲罔替的親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勳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怡親王死後,王位由第七子弘曉繼承,在此之後依次由永琅、綿標、奕勳、載坊傳承。載坊在嘉慶二十五年就死掉了,年僅五歲,後繼無人,便由他的弟弟載垣承襲了怡親王世爵。至此,怡親王傳了六代七王。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載垣是十三爺允祥的五世孫,雖然在屬於皇室宗派遠支,但由於他的爵位顯貴,所以在朝廷內屢受重任,歷任多個旗的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要職,在皇室內還擔任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還掌管過虎槍營、御槍營、善撲營等御林軍,深受道光、咸豐兩任皇帝重用。道光去世前,任命他為顧命大臣輔佐咸豐。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咸豐十年七月,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往承德。留下恭親王奕訢主持和侵略者議和。不久咸豐病死,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駙馬景壽,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年幼的載淳。咸豐臨終前,又將自己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分別賜給了皇后(慈安)和懿貴妃(慈禧),並頒詔說,此後新皇帝所頒的一切詔書,都要印有這兩枚御印才能有效。咸豐此舉是要輔政大臣和后妃相互制約,確保皇權不旁落,不料卻因此引發了矛盾。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慈禧是個政治野心極大的女人,她提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載垣、肅順等八大臣以有違祖製為由極力反對,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執,史載載垣、肅順等人恣意咆哮,"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同治小皇帝都嚇得尿了褲子,可見鬥爭的激烈程度。

雍正封十三爺鐵帽子王,後代皇帝為何卻殺了十三爺的繼承人?

雙方談不攏,不歡而散,八大臣意欲回京後解決此事。慈安慈禧卻趁機勾結受到排擠的恭親王奕欣等人,於二十日後發動政變,抓捕八大臣,斬殺肅順,載垣因身份貴重而被賜自盡,爵位也被廢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