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之死,与她生命的意义

不是所有的人的生命价值都是一样的,秋瑾生命的价值显而易见,要珍贵得多。“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秋瑾的死则是典型的重于泰山。

秋瑾之死,与她生命的意义

秋瑾的死和徐锡麟计划泄漏息息相关。本来,1907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

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但秋瑾决心为革命牺牲,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英勇就义。

秋瑾在晚清的革命者中,确实是独树一帜,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女革命者,还牺牲了。因而,秋瑾的地位在中国革命史中,一直很重要。让我们欣赏她的绝命词吧: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