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文 | 圖 湛江海大 王兆禮 石祖秀

一、養殖背景

6-7月份,欽防早造蝦養殖進入後期,調研後期蝦塘,發現共性問題:① 水質方面,藻類濃綠老化,懸浮顆粒物多;水體亞鹽超標;溶氧日變化大,夜間或天氣突變時,溶氧更低。② 底質方面,底質惡化、發酸;氧化還原電位低,有毒害物質(硫化氫、亞鹽)增加;有害菌增多。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左:圖1 水濃老化 右:圖2 底質發黑發臭

後期水質、底質的惡化,表明池塘容量已接近“頂塘”,一遇異常天氣極易導致蝦子浮頭,嚴重的軟殼偷死。近期欽防區域,因“頂塘”問題,導致蝦子缺氧浮頭事件頻頻發生;亞鹽高,蝦子軟殼偷死,最後迫收更是常見。特別是那些連續多年未清淤的塘口,更易發生“頂塘”問題。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3 軟殼偷死

二、原因分析

蝦子後期出現“頂塘”問題,往往是由水質、底質惡化所引起。而導致後期水質、底質惡化主要原因,在於後期投餵量大和蝦子生物量增加。

後期飼料投餵量大幅增加,飼料溶出物、殘餌、糞便等大量增加,且後期蝦子生物量增加,代謝排氨量增加,藻類吸收、菌類分解有限,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底質有機物積累。加上後期大量蝦子對溶氧、礦物元素等的消耗,導致藻類、菌類的正常繁殖代謝受阻,淨化能力降低。最終導致後期藻類濃綠老化、亞鹽超標,夜間溶氧低,底質發黑發臭等症狀,蝦子存塘量接近上限,易導致蝦子軟殼偷死等,增加養殖風險。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4 氮循環圖

三、處理方案—分批出蝦

面對養殖後期易出現的“頂塘”問題,除了加增氧機,提高單位養殖容量;日常輔助手段(化學增氧,生化改底,改良水質底質)外,最為有效的方法為:① 減料控料,減少飼料投入,減少氨氮亞鹽輸入,減少底質汙染;② 分批出蝦,減少池塘對蝦生物量,減少代謝排氨,減少對池塘溶氧、礦物質的需求,降低對藻類、菌類的競爭。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5 地籠分批出蝦

但後期正是蝦快速生長的時機,減少料控料意味著減緩蝦子生長速度,同時延長蝦子生長週期,增加養殖成本,養殖風險。在以快取勝的方式中不推薦。而分批出蝦,無論在風險控制、提高效益,回籠資金方面都有優勢,大力推薦。

3.1 分批出蝦優勢

降低養殖風險:梳蝦後,溶氧相對升高,塘底有機質氧化分解加快,底質改良;蝦子代謝排廢減少,氨氮亞鹽得到緩解;藻類因營養物(飼料投入物、對蝦排洩物)減少,代謝放緩,水轉清爽。環境改良,降低養殖風險。

提高養殖效益:出蝦後,單位生物量蝦子,所獲得生長空間、溶氧、礦物營養較之前足,蝦子生長速度快,降低成本,提高售價,提高效益。

快速回籠資金:梳售部分蝦子,快速回籠資金,促進養殖正常運轉。

3.2 分批出蝦時機

養殖後期隨成本投入,風險逐步加大。而風險點主要集中在溶氧、亞鹽、軟殼偷死方面。而通過恰當分批梳蝦,可以有效規避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

① 溶氧方面:參考養殖水質標準,當早上(7:00)或晚上(20:00)水體溶氧低於3.5ppm≤時,考慮出蝦。因凌晨時溶氧可能更低,蝦子存在頂塘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蝦子發生缺氧浮頭,損失慘重。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② 水化方面:檢測水體理化指標異常時,考慮出蝦。如當亞鹽過高時,導致蝦子生理性缺氧,特別是集中脫殼期,脫殼後因溶氧供給不足,出現硬殼不遂,導致蝦子軟殼偷死。而氨氮、硫化氫較高時,容易導致蝦子急性中毒死亡,近年來蝦子跳跳死可能原因與硫化氫中毒有關。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③ 蝦價方面:養殖為實現盈利,如蝦價較高,且蝦子規格合適,可考慮分批梳蝦。

3.3 分批出蝦關鍵點

然而分批出蝦也並非萬無一失,如梳蝦過程操作失誤,容易導致原塘蝦子出現細菌感染,導致死蝦,且梳出蝦子因成活率低的問題,影響蝦價。現總結市場上經常進行分批梳蝦的養殖能手,梳蝦過程中的關鍵操作。

① 專用工具:

土塘分批出蝦大部分使用地籠,較少使用拖網梳蝦。最好專塘專用地籠,避免混用,導致池塘相互間交叉感染。如交叉使用,可提前使用水衛士浸泡消毒後使用。使用後,曬乾,保持網具乾燥無死蝦在內。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6 涼曬地籠

② 出蝦量:分批出蝦一般走市場,需要保持蝦子活力。因此每籠每次出蝦最好不要超過30斤,避免過多蝦子積累在網籠內,缺氧導致蝦活力不好或死亡,影響蝦價。

③ 保持高溶氧:一般分批出蝦選擇在夜間,夜間水體溶氧低,增氧機需要保持全開,因此,地籠放置走向應沿池塘周邊,與塘埂平行,防止水流沖走地籠。

④ 梳蝦後增氧改底:梳蝦時,池塘底質受地籠拖拉,以及人的走動,加快池塘周邊底質中有害毒物質釋放,因此梳蝦後,使用202或氧底力士+粒粒氧沿池塘周邊潑灑,改底增氧。

圖7 海聯科改底組合

四、案例分享

土塘分批出蝦,養殖高產、大規格蝦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防城江平胡老闆,3#土塘9畝,3月24號放苗5萬/畝。早造蝦養殖通過分批出蝦,規避養殖風險,提高蝦子售價,最終實現土塘高畝產(1600斤/畝以上)、大規格(23頭/斤)、高收益(總產值35萬)。

胡老闆具體出蝦方案如下表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胡老闆第一、二兩次梳蝦共15萬苗,佔33%比例。梳蝦後配合連續使用202、養底力士+粒粒氧改底,池塘水質、底質得到改良、蝦子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最終達成大蝦規格23頭,梳蝦前後水質變化如下:

4.1 梳蝦後,水色變清爽、藻相以綠硅藻為主

梳蝦前,增氧機打起水花濃綠色,透明度低於10公分,且水面粘髒不清爽;梳蝦後水色清爽,增氧機水花清亮,透明度15公分左右,透明度雖低但清爽,無粘髒。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8 分蝦前後,水色變化

梳蝦前,藻相以小綠藻、祼藻為主,雜質多;梳蝦後,藻相以大型綠藻(柵藻、綠球藻)為主,其次為硅藻,無發現祼藻及鞭毛藻。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4.2 梳蝦後,溶氧提高,蝦子吃料快速恢復

梳蝦前,早上溶氧平均低於3.5mg/L,凌晨時最低達到過2.6mg/L。梳蝦過程中,溶氧緩慢上升。梳蝦後早上溶氧平均達4.0mg/L以上,梳蝦後溶氧提升明顯。梳蝦時,投餵量是變少了,但是梳蝦過程中投餵逐步增加,停止梳蝦後,投餵量快速恢復至分蝦前。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9 胡老闆養殖計錄,詳細記錄養殖過程中溶氧變化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圖10 梳蝦過程中投餵變化

4.3 蝦子生長速度快

梳蝦後,因蝦子密度減少,單位生物量蝦子所獲得溶氧、礦物質相對充足,蝦子生長速度加快。即使高抗苗,投餵普通白蝦料,蝦子生長速度仍達1頭/天(5.31-6.17之間)。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胡老闆最終通過分批出蝦,達成23頭大規格,在江平土塘、低鹽度條件下養殖成績相當突出。胡老闆自己也總結,“如當時不及時梳蝦,可能與會和隔壁塘口一樣,最終養殖成規格也就養殖40頭左右,純利遠沒有現在高”。

好不容易養大蝦,結果卻“頂塘”、跳跳死,土塘想高產真的難嗎?

小 結

廣西區域部分土塘,由於短期出租等原因,多年不清理池塘底部有機物質,很容易底差酸化、水濃,底部溶解氧低,有毒物質累積多,降低池塘容量,中後期更易發生對蝦頂塘情況。

通過分批梳蝦,及時降低蝦子密度,降低池塘負荷,有效改善後期水濃,老化,底質惡化問題,達成降低養殖風險目的。同時通過分批梳蝦,提高單位蝦子生長所需,促進蝦子快速生長,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蝦子單價,達成高收益。總之,分批梳蝦是一種有效解決“頂塘”問題,高產養大蝦的養殖方案。

湛江海大 精彩文章

  • 驚呆!土塘養殖62天33頭,最高畝產近5000斤!欽州德叔用排汙模式加冕蝦王
  • 酸性蝦塘鞭毛藻超猖狂!預防不良藻相,這有好招!
  • 953+ 護肝套餐,早春養蝦順利過關!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