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工資做考核,爲何員工不滿意,反倒人才流失、業績下降?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和你分享薪酬績效知識,企業經營經驗

導言:

績效是企業最終追求的結果,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很多老闆都知道,如何搞定績效,成為企業最頭痛的一件事。

高績效是員工創造的,低績效也是員工創造的,為了讓員工創造更高的績效,很多企業就做了績效考核,想讓員工更努力去創造績效。

企業加工資做考核,為何員工不滿意,反倒人才流失、業績下降?

案例:一家企業失敗的績效考核!老闆大力奉行考核,員工加了工資,為何反倒人才流失、業績降落?

有一家外貿型企業,這幾年業績一直不太理想,老闆非常著急,想快點改變這種局面。一次偶爾的機緣接觸到績效管理的一些學習,感覺這可能是一個好機會。於是找來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來操作績效考核。這位HR經理理雖然科班身世,但年青力薄缺乏這方面的經歷。於是,他們就從其他公司挖了一名副總過來。準備在公司大力推行績效考核。

這家企業的管理層,除了業務經理是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其他崗位都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雙薪”,有少數高管則是“月度固定工資+季度獎+年終分紅(即年薪制)”。老闆決定採用公司貼一點、從原固定工資中拿出一點出來組合成一項“績效工資”,然後通過每個月的考核與績效工資掛勾。

比如,倉庫經理的月薪是6000元,從中拿出1000元,公司貼進去1000元,其績效工資就是2000元的標準。公司宣佈這個做法時,管理層還是認可的,因為工資都加了,如倉庫經理從月薪6000元增至7000元。

企業加工資做考核,為何員工不滿意,反倒人才流失、業績下降?

既然加了工資,要求那肯定是不樣的。在指定考核指標時主要是以經營結果為導向的,所以在員工工作過程中,老闆提出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要求和標準。比如,財務部有一個指標“費用率”,去年是30%,老闆要求下降1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27%。還有,人力資源部有一個指標“員工主動離職率”,去年是67%,老闆要求下降20%,因此考核目標變成了53.6%。這些目標都根據預算分解到每個月、每個相關崗位,然後與各自的績效工資掛勾計算。

該公司上年的銷售額是7000萬,今年定的目標是9000萬,實際前年就做了8000萬,公司這幾年的業績都是下降的。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管理層都加了一塊工資,大家對考核也很期待,無論怎樣,至少是先加了薪然後再做考核要求的。新來的副總主導考核設計和落地,也是信心滿滿的。

考核實施的第一個月:銷售目標達成率70%多,財務部的費用率指標實際達成率只有90%(實際上與去年持平),人力資源部的“員工主動離職率”指標達成率有95%,算是完成的比較好的,也不是他們做了什麼,只是在分解目標的時候刻章把前幾個月的調低了一些,這樣達成率數據好看了很多。

這個月,沒有一個管理層的考核分數拿到標準的100分。比如倉庫經理現在的工資標準是7000元,他當月實際拿到手的是6300元。好在管理層都拿到了比過去的工資標準稍多一點的工資。

到了第兩個月,情況也差不多。這個時候,管理層拿到工資後開始坐不住了,認為老闆和副總有意設定過高的目標,目的是為了扣減自己的工資。過了第三個月,就有管理層人員明確反對考核,找出各種考核的問題、毛病,試圖阻止考核的進行。

企業加工資做考核,為何員工不滿意,反倒人才流失、業績下降?

但是,老闆的態度很堅定,他認為一項變革在初始階段受到員工牴觸、不理解很正常,只要公司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大家就會開始習慣和接受。

轉眼到了年底,公司開始盤點這一年的經營狀況。老闆看到了全年的數據:

  • 銷售額6500萬,比上年下降了7.14%,目標達成度只有72.22%;
  • 工資費用率由23.55%上升到了25.69%,管理層平均工資增幅為5.45%。
  • 公司經營利潤首次出現了輕微虧損。
  • 有7個管理骨幹離開了公司,其中有5個在公司工作了8年以上。
  • 不少管理層人員透露,如果公司不取消這樣的考核模式,準備拿了年終獎另謀高就。

在年關時刻,老闆最終辭退了副總,停止了績效考核,重新回到過去的薪酬模式。但是,老闆對新的一年更加迷茫,因為市場競爭愈加劇烈、公司產品更新動力不足、質量交貨時好時壞、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每況愈下,企業盈之路何其艱難,出路、生機在何方?

企業加工資做考核,為何員工不滿意,反倒人才流失、業績下降?

考核只是管理工具,考核本身當然不會錯,錯在思維認知和操作方式。

我們要知道,從老闆和員工的角度考慮,他們對傳統績效考核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結合多年績效研究管理經驗,在服務和採訪了近千家企業發現原因總結了以下幾點:

那些不滿傳統績效考核的員工是怎麼說的呢?

“做什麼績效,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增加了工作量不說,結果卻做的不好!”

“做績效,老闆在給我們畫大餅,收入和激勵沒有明顯的增加,並不像當初描述的那麼美好!”

“定目標就是拍腦袋,把標準定的那麼高,經常達不到,壓力太大了!”

“定的指標,規則經常修改,一點都不顧及我們感受!”

“不公平!人情味太重!”

......

那老闆又是如何說的呢?

“做了那麼久,增加了人手與資源的投入,效果卻不明顯。”

“聽到的大多數都是員工在抱怨和牴觸。”

“有一些核心人員離開,將責任退給績效考核。”

“考核引起其他負面效應,如員工計較工資、相互計較等現象。”

“老闆覺得很複雜,自己掌握不到位。”

......

其實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我認為輕鬆做考核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1.抓住一個點:為員工增加收入。

2.把握兩個方向:企業沒有增加成本,員工增創了價值。

3、搞明白三件事:

  • 員工為誰而做
  • 如何將工作量化,價值化。
  • 採用什麼績效模型更有效。

藉此機會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對企業薪酬績效改革有很大的幫助。全國最實用、快效、前沿獨創“PPV薪酬全績效模式 ”如何系統操作設計?我將發這個模式設計【內部學習視頻】與你分享學習!!

購買此書,您可以獲得特別的饋贈:

1、朋友圈每天的幹活知識分享;

2、KSF薪酬全績效和OP合夥人學習視頻;

3、免費解答薪酬績效考核的困惑。

關注我的頭條號,更多的工具、方法帶給你!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您認為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您轉發讓更多人受益,感謝您的一路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