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1

最近有個年輕的爸爸找我訴苦,說他的家庭出現了一點小矛盾,矛盾的原因在於,他想讓上二年級的兒子暑假補課,多讀書,繼承他小時候當飛行員的夢想。然而孩子的媽媽,卻認為孩子太小,沒必要承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課餘學習,至於以後就順其自然,反正家裡有個水果連鎖店,只要不沾染惡習,長大後接手爸爸的事業,照樣活得自在。

末了,孩子媽媽還埋怨他,一點兒也不為孩子考慮,儘想著自己。

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爸爸管孩子的教育,在這個三線城市可不常見,大多是媽媽負責的,而直覺告訴我,絕不僅僅是為了繼承他的夢想這麼簡單,所以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年輕的爸爸,迫切的鞭笞孩子?

於是年輕的爸爸,給我講了一個很長的故事,長到足足抽完了他一包好煙。可概括起來,也比較簡單:高中文憑的愣頭青,從社會底層的搬運工做起,變成現在的本市最大的水果連鎖店老闆。

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他的言詞不華麗,敘事也沒有多波瀾曲折,但他吃過的苦和受過的累,在他講述後,好似歷歷在目。掐滅菸頭,他說了這麼一番話:

“孩子才二年級,能有什麼夢想?就算有,又有幾個能堅持下去的?所以我給他定個夢想,又怎麼了?讓他使勁讀書,不是要他將來一定要當個飛行員,而是有個選擇!當年我讀書那會兒,沒人逼我,高考連專科線都沒上去,做苦力活是不得已而為之,最後鼓搗出這個水果店,運氣成分很大。如果我的孩子,在我的逼迫下,將來高考分數很高,他就可以選擇任何他喜歡的專業,而不是想要活的更好,只能回來跟我開水果店!好男兒志在四方,沒能力才困頓一城。”

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2

蔡康永說的一段話,記憶猶新:“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小孩子都想著玩,這是人性,但父母已經成年,應該要知道,多學習只會有益無害,書讀的越多,知識就會越積越多,看到的世界都會不一樣。

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3

以前有過關於興趣的討論,不少家長堅持興趣是天生的,只有孩子有興趣了,他才能學得好。那要照這麼說,有幾個孩子想讀書?

別欺騙自己了!孩子的興趣,大多是通過父母潛移默化培養的!家裡藏書豐富,父母有愛閱讀,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必然喜歡看書;父母覺得女孩子跳舞有氣質,才學會走路就帶她去舞蹈房,同齡孩子才學會跑時,她就會一些基本動作了;父母下班玩手機打麻將,孩子玩手機當然玩的溜,認識的第一個字就是‘萬’。

有位爸爸的話火了:你堅持快樂教育吧,我逼孩子讀書去了!

4

父母的逼迫,才是孩子的動力源。要是以孩子年紀尚小為由,不強迫他學習,難道等他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前,臨時抱佛腳?以後進入社會,誰又會要個能力不足的呢?

競爭無處不在,或許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但讀書,卻是一場馬拉松,最怕的是沒有堅持到終點!

有句話說得好:你不逼自己一把,天知道會有多優秀?

同樣的道理,你不逼迫孩子幾年,誰知道他潛力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