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上谁的兵器最厉害

《水浒传》是写各路英雄聚义梁山“替天行道”,或是为弱势民众打抱不平,除奸去霸,或是与腐朽黑暗的官府乃至大宋朝廷相抗争的侠义小说。全书充满了“打打杀杀”,因此,描写各位英雄的武艺和他们所使用的兵器,就成为了书中刻画人物的最大特点。梁山上好汉们使用的兵器,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色和杀敌功效。但是,要说起谁的哪种兵器最为厉害,你想到了吗?还真的要算是其中地位并不算高,属于梁山地煞星,并且排名在第52位的那个轰天雷凌振了!

水泊梁山上谁的兵器最厉害

凌振是第55回出场的。这回写的是梁山为了搭救被高俅叔伯兄弟、高唐州知府高廉陷害打入死囚牢,而对许多梁山好汉都有过恩德的小旋风柴进,攻破高唐州,杀死高廉,从而引来高俅派双鞭呼延灼率领朝廷大军来攻打梁山。呼延灼考虑到梁山泊四面是水很难攻陷,遂秉报高俅要求给他调来正在东京充任甲仗库副炮手的凌振,用火炮攻打山寨。呼延灼说,凌振不仅“深通武艺,弓马娴熟”,最重要的是“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克日可取”。《水浒传》在这里还写了一首诗赞凌振:“强火发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金轮子母轰天振,炮手名闻四百州。”

这样,凌振便奉高俅调遣,用车载着应用的烟火、药料和诸色火炮,并一应的炮石、炮架等随身来到呼延灼军前。凌振问明梁山地势情况后,即日就安好炮架一连放了三个火炮,两个打在水中,一个直打到梁山鸭嘴滩边的小寨上,使得宋江心中展转忧闷,众头领更是尽皆失色。多亏了吴用用计很快地将凌振俘虏,劝其投降、归顺了梁山。从此,梁山上便增添了一位善使火炮的英雄。

水泊梁山上谁的兵器最厉害

凌振上山后,给梁山制造了诸般火炮,又训练了一支会使用火炮的军士,使得梁山在水军、旱军、马军、步军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兵种。就像我们现在在陆军、海军、空军之外,增加了一个“二炮部队”(火箭部队)一样,大大地提高了梁山的战斗力。

依照中国古代兵器史记载,凌振制造、使用的火炮应该是“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火)药,而以石子塞其门,旁通一线,用火发之…亦谓之炮,又谓之铳”(明朝丘濬《大学衍义补》)。火炮大多配有专门用的炮架和炮车。这种火炮既可以攻守城寨,也可以用于野战和水战。

在《水浒传》中,我们还看到凌振善使“子母炮”,如在第55回中,凌振配合徐宁用钩镰枪大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时,即在梁山“正北上连珠炮响,一带直接到土坡上。那一个母炮周回接着四十九个子炮,名为‘子母炮’,响处风声大作”,使得呼延灼军兵不战自乱,四下冲突。子母炮即是火炮的一种,由一个母炮和若干子炮组成。母炮圆筒后部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用以装填子炮。子炮类似一个小火炮,预先装好弹药,放炮时轮流将子炮放入母炮巨腹长孔中发射,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发射速度。

《水浒传》记载,除了用火炮轰击敌人外,凌振还用火药及炮筒制造了“号炮”,即军中专一传递指挥信息的火炮,用以替代以前的鸣锣击鼓和挥动旌旗,更好地调动各路军马协同作战。凌振上山后,他参加了几乎后来梁山的所有战争,除使用火炮轰击敌人外,他的号炮也起了重大作用。如,宋江攻打大名府时,由于大刀关胜用“围魏救赵”之计,偷袭梁山,宋江率大队人马赶回梁山应敌。为了防备在宋江撤退时城中官军出城追击,遂安排了花荣和林冲两支军马埋伏在城外左右两边,同时让呼延灼和凌振一支“离城十数里远近,但见追兵过来,随即施放号炮,令其两下伏兵,齐去并杀追兵”。宋江撤后,城中果然派兵追赶宋江军马,仗着凌振号炮齐响,花荣与林冲两支军马从左右一齐杀出,加上呼延灼一支的截杀,使得官军措手不及,退入城中,闭门不出。

水泊梁山上谁的兵器最厉害

在高俅亲自率领十个节度使并营造了大船,准备攻下水泊梁山时,亦是在宋江、吴用的安排下,在水战中为梁山的水军小船配备了凌振制造的火器,致使水战时梁山“前船上将火炮、火枪、火箭一齐打放”,打败高俅的大船,同时,吴用又叫凌振在四望高山上放炮为号,调动各路军马协同围杀高俅官军,使得高俅兵败,自己也被梁山俘虏。可不可以说,在拥有108位头领率领的庞大军队的梁山上,有了凌振的号炮,便成为了其更好地排兵布阵、调动军马的一次在信息指挥传递上的“革命”。

从中国古代兵器史看,以火药的发明作为界限,分作为冷兵器(以铜、铁锻铸的各种兵器)和火器(以火药制作的兵器,也称热兵器)与冷兵器并用的两个时代。唐代发明了火药,宋代时火药已经大量地用于军事,经过元代、明代许多火器都已出现,尤其是以铜或铁做成的火炮,威力更大。《水浒传》写的是宋朝的事情,但是其成书却在元末明初,因此,在写梁山英雄大量使用各式各样冷兵器的同时,专门写了轰天雷凌振及其善于制造、使用火炮等火器,正是对于我国古代兵器发展时代的生动描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